淘尽英雄未见终章,智能新能源鏖战
1 天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中国汽车三浪叠加,聚焦安全与全球化转型。

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三浪叠加,中国汽车产业站上新十字路口。车企不再单讲炫技,更开始讲安全、讲出路。有人出局,有人重生,在加速洗牌的当下,那些曾经跌倒的人,也构成了中国汽车奔跑路上的集体记忆

“造一辆中国人自己的豪华轿车,曾经让多少英雄尽折腰,”朱华荣直言,光是长安汽车就曾在这一努力上,三上两下,毕竟“燃油车时代,消费者凭什么买一辆长安牌的BBA呢?”

敢于说过去的失败,是种勇气。给他底气的是,今天的现实,当他以阿维塔董事长,华为引望公司副董事长回顾往事的时候,长安、华为、宁德合作的阿维塔已经推出了新一款的汽车。

造一辆中国自己的豪华车的梦想,早就逐渐照进了现实。从车价来看,比亚迪的仰望、华为的尊界,都一再打破国产量产车售价的历史记录。

靠的是什么,是大量新技术的投放,是逐渐做出的口碑,再往深一层来看,是中国拥有整条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链带来的技术优势,更是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任。

建立这一切并不容易,而打破它却可能一瞬之间。因此,维系这一成果尤为重要。

今年春天,一场事故备受关注。很快,围绕“自动驾驶是万能的吗?”“新能源汽车还安全吗?”成为全民讨论的重点。

车展很热闹。新闻发布会还没开始,热门展台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有媒体、有投资人,也有同行。摄/李皙寅

这不,车展还没开始,沃尔沃和奔驰,这些老牌豪车企业不约而同说起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从企业诞生伊始,讲到近日企业文化,反复强调自己对于乘员安全的看重。

事实上,安全从不是奢侈的附加,而是汽车工业不可逾越的底线。

这不,动力电池的国标更新了,从电动汽车燃烧前必须有5分钟以上预警,变成了在碰撞测试条件下,不得起火、爆炸,标准从严;有关主管部门召集企业开会,公开发文,要求不得滥用“自动驾驶”概念,不得故意营销误导消费者,由此产生的责任,由企业负责人承担。

受此影响,一些车企的高管,在临近上场的前夕再度修改了演讲词,将“自动驾驶”换成“辅助驾驶”,并在展示幻灯片上,加了一行行的小字,大意是驾驶员才是开车的第一责任人。

不过,虽然语言变得规范,但有些企业“玩票”的心态依旧。在封闭测试路段蒙眼开车,乃至在公开场合提及测试团队曾经在路上开车分神,以此对外展示自家的辅助驾驶水平。坦率地说,这样的做法依然有误导消费者的风险,这种擦边球的抖机灵一点都不可取。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三样的代表,成为中国出海的关键,乃至让更多海外消费者认识中国制造的最佳载体。

如果单纯以所谓逆差,来看待中国汽车出口,那么眼光就太窄了。

一方面,中国工厂已经成为众多全球车企最优秀的工厂,产品又好又划算,宝马持续增大在华投资,不断扩大生产,产品已经卖向全球。上汽通用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汽车也销往包括北美在内的各地市场,佐证着中国智造的口碑。

其二,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车企的健身房。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产业政策的前瞻,以及消费者的勇于尝鲜,中国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策源地。所以,能看到雷克萨斯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丰田开始培养首席工程师,充分为中国市场授权、放权。

雷克萨斯准备在上海独资建厂。摄/施智梁

汽车,大概是最体现出全球产业协同的工业品了。几万个零部件,从上到下串联起成百上千家企业,如果再算上看不见的知识产权,几乎串联起了全球。

如今这一点受到了挑战,美国掀起了关税战,汽车供应链被迫再度思考在地化生产。就像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所说,物美价优的中国车行销海外,有助于让全球消费者尝鲜,关税战受损的就是当地百姓。

关税战来了,出海还做吗?答案是肯定的,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的答案是,为不确定性做好各种准备方案,借力吉利集团的全球化基础,借势海外布局。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透露,向美国市场出口部分别克昂科威车型,公司正与美方保持密切沟通,美方团队已在中国境内多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中国与欧盟之间围绕新能源汽车贸易的谈判正在进行,有转好的趋向。

有些人希望边界分明,用关税试图闭门造车;有的人则希望不再设限,彼此互惠互利。

如今,恰恰也是汽车业“边界”最模糊的时刻,——飞行汽车、低轨卫星、具身智能,这些概念都和汽车搭上了边。

马路上看不到的车。一些有历史感的品牌会把自己的经典车型,以饱观众眼福。摄/李皙寅

传统泾渭分明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之间,也不分你我,整车厂开始强调自研关键技术,零部件企业开始自我上下游整合,和直接造车只差一步之遥。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是如此显著,强势的车厂和零部件企业,有了远超过往的话语权,一切以技术、市场为话事的关键。

这不,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开始占据了更大的展台;甚至在车展日首日,和整车厂一起办发布会、沟通会,足见自信。他们在尝试从幕后走到前台。

那么未来呢?汽车的产业链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转手帕、扭秧歌,具身智能成为最大热词,零跑成立了预研团队、均胜电子已经开始供应零部件。“汽车机器人”这一原本让人觉得拗口的词,如今却成为媒体和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备受关注。

然而,最早以此为定位的汽车品牌极越,却已经在风波过后泯于众人,徒留谈资。

这并非孤例。每届车展,展台图如同风向标,映照着行业的起伏与沉浮:谁在扩张,谁在收缩,谁来了,谁不见了。

回望过去十年,跨界造车的玩家们,也历经了大浪淘沙。

就像那句谚语一样,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则各有原因。同样,那些曾经努力的车企,大多也值得尊敬。毕竟,它们曾经一起把中国造车的路闯得更宽广,也为业内培育了大量人才。

上海车展如今已经办了21届,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业盛典。在这背后,是换道超车后,中国在引领汽车发展的新的时代。

在过去40年里,上海车展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中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

这催生了更激烈的竞争,但也打破了所有的陈柯,让世界变得更精彩。对于汽车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上海车展吸引全球目光。摄/陈亮

同样,提前看到未来,才能早做布局。

开年之初,我们写下了《2025中国汽车业的八大悬念》,涉及涉及“燃油车会淘汰吗?出海还是好生意吗?价格战还会打多久?大浪淘沙谁会幸存?智能驾驶足够靠谱了吗?飞行汽车、机器人,汽车的边界在哪?”等诸多议题。

如今可见,无论是设置的议题,还是给出的结论,仍会是车展乃至更长的未来,最需要关注的话题。让读者知道值得他们知道的事儿,这也是我们的追求和价值。

自今日起,财经汽车推出车展期间的系列报道,将业内最重要的事儿呈现于你,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

为积极应对车展期间出行高峰,上海市“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随申行”上线了“上海车展交通服务专区”。

专区内整合了高铁、飞机、地铁、自驾等不同交通方式抵达展馆的出行攻略。以乘地铁前往现场为例,点击【地铁攻略】,就能自动跳转地铁观展攻略页面,提供地铁线路各个出站口信息及视频指引,用户可据此寻找最近的展会入口。

针对返程,“随申行”推出了“展会直通车”,线路采用定制化众筹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时间需求进行班次选择,满足成线条件后即可开通。4条展会直通车由国家会展中心P6停车场始发“点到点”直达莘庄、人民广场、五角场、安亭轨交站点。

此外,专区内还有离场免费班车线路查询,用户可在展馆南/北广场指定地点搭乘免费班车前往附近公共交通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