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伟达头疼的,远不止于此。
12月9日晚,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一则公告,瞬间成为焦点话题。
“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一场四年前的收购案,为何引发了这场反垄断风暴?
迈络思(Mellanox)作为一家在无限带宽技术与以太网互联方面领先的以色列芯片公司,在2019年3月被英伟达以69亿美元正式收购之前,早已与其合作过多年。
收购完成之后,迈络思大部分员工顺理成章地被并入了英伟达的以色列研发中心,相关技术则被用于英伟达的核心GPU产品研发,人才与技术都被黄仁勋一举囊括。
尤其迈络思在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传输上的技术优势,明显增强了英伟达数据中心的处理效率与存储安全,以及在AI领域的计算与网络深度集成。
可以这么说,这次成功收购很大程度上为两年后英伟达的大爆发打了基础。
由于当年在收购时,英伟达的年营收额已经达到了117.16亿美元,且收购双方都是外国公司,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若外资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人民币,并在中国市场实现了4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收入,则其收购需要纳入中国的监管范畴下。
当年的英伟达稳稳地达了标。
于是,2020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该收购进行了审理,并最终批准放行,但批准附加了限制性条件。
根据2020年4月16日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其主要限制包括:
“向中国市场销售英伟达GPU加速器与迈络思高速网络互联设备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进行搭售,或者附加任何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阻碍或限制客户单独购买或使用上述产品;不得在服务水平、价格、软件功能等方面歧视单独购买上述产品的客户。”
“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继续供应英伟达GPU加速器、迈络思高速网络互联设备和相关软件、配件。”
如今来看,这两条核心限制条件精准地预判了英伟达与迈络思强强联合后的更大能量,以及它可能给中国造成的挑战。
当年英伟达已占据全球GPU市场约75%-80%的份额,迈络思则在高速以太网适配器与专用网络互联设备领域占据超60%的市场份额。
如今,英伟达早已不是四年前的英伟达,公司越做越强,但对华出口的芯片则是越来越少,美国的禁令,更令当时中国监管部门提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继续供应英伟达GPU加速器”等成为泡影,进而为如今反垄断再调查点燃导火线。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若最终认定反垄断事实成立,英伟达将面临“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影响特别恶劣,还需按规定罚款数额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具体罚款数额。
英伟达2024年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全年营收达到了103亿美元,若是调查后决定要罚,罚款当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如此多金的英伟达若不想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以及得罪我国监管部门,估计得如数缴纳罚金。
而事实上,中国监管对英伟达,已经是非常客气了。
英伟达此次在中国被反垄断调查之前,早就成了多国监管部门的眼中钉,肉中刺。
仅2024年以来的典型案例就包括:
2024年2月,英国监管部门将英伟达列入业务审查名单。
2024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对英伟达开启反垄断调查,主要缘由是英伟达旗下运算架构平台CUAD(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涉嫌阻碍相关领域内的市场竞争。
2024年8月,美国本土启动了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主要原因是英特尔向监管部门多次举报,称英伟达滥用其在AI芯片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严重影响市场竞争。
2024年12月,欧盟也正式开启了对英伟达的反垄断审查,其重点关注事由为英伟达是否通过捆绑销售硬件,以及不正当的价格策略等手段来排挤竞争对手。
无论在以上哪个国家,英伟达可能都将面对高达全年营收10%的反垄断罚款。
而且,处于反垄断风暴当中的英伟达中招率都极高,毕竟它的强势,世界有目共睹!
据最新季度的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高达35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3.7%,净利润达到了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9%。
疯抢、限购、捆绑销售等字眼,更是近年来英伟达身上甩不掉的知名标签。
尤其随着英伟达旗下Blackwell GPU的全面投产,这一趋势估计还会加速。
该架构弱化了单芯片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高带宽内存与片内互联等技术创新组合来完成了芯片迭代,其核心优势在于将会为未来的AI数据工厂提供更强的效率支持。
而该架构的核心技术突破点,正是利用了迈络斯在带宽与互联上的独特技术优势。
黄仁勋自信声称:“未来将继续供不应求”,因为在他眼中,加速计算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跨越临界点,全球各大公司、行业及国家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所以多方分析英伟达的下一季度业绩将持续走强,称得上是芯片时代的最猛印钞机,甚至是该行业唯一挣了钱的“卖铲人”。
强悍的业绩表现背后是“马太效应”般的市场分化。
英伟达在当今全球GPU市场已经处于赢家通吃的状态,市占率超90%,最新季度的毛利率达到了74.6%,就连光刻机巨头ASML的同期毛利也仅有50.8%。
英伟达爆炸式的发展也让老板黄仁勋身价猛涨,从2022年的206亿美元陡增至2024年的1241亿美元,随之而来还有各种高调亮相。
十年前的黄仁勋还是在小米发布会上宣传自家产品的站台嘉宾,现在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AI芯片教主,也是无数数码迷心中的业内顶流网红。
过去两年中,黄仁勋在中国的能见度也是越来越高。
他在英伟达上海年会上甩东北大花布、在台湾女主播街头直播时路过点歌、到顶尖大学与行业会议多次发表演讲、前往港科大领取荣誉博士学位,最后还在香港街头吃大排档。
近期,他还亲赴越南,讨论在该国建设人工智能研发与数据中心的相关事宜,同样是坐在街头,与越南总理一起吃烧烤喝夜啤酒,好不自在。
在富豪榜上节节攀升之外,黄仁勋还从英伟达累计套现了数十亿美元,且通过“不可撤销信托”“赠与人保留年金信托”“基金会捐赠”等多种途径,机智避掉高达几十亿美元的潜在税款。
除了老板满面春风,英伟达的员工们也不是在财务自由的路上,就是在社交媒体上隔三差五地晒出超高薪酬。
这些行为引来诸多羡慕的眼光,也加重了英伟达垄断市场获取暴利的形象。
但英伟达真正的挑战,可能还不止这些。
在各国市场监管层面受到挑战之余,不甘落后的大小竞争对手们,都在伺机对英伟达发起反击,颇有群起而攻之的架势。
诸如亚马逊,微软等传统巨头,过去苦于被英伟达卡算力,就像在奢侈品店购物一样,需要接受颇为霸道的配货机制。
想要立即拿货,要么接受捆绑销售,要么买多者先得,不然就只有慢慢等待配货。
为了不被卡脖子,很多英伟达的重要客户都在寻求替代乃至自力更生之路。
今年11月,微软推出了其首款用于内部业务的数据处理器Azure Boost DPU,全力支持其Azure云计算和AI相关的服务和软硬件产品。
微软宣称,搭载了自研DPU芯片后,旗下Azure服务器能在提升现有性能400%的基础上,降低三倍的功耗。
言外之意,DPU比英伟达还强。
今年12月,亚马逊宣布将推出Trainium2芯片,该产品是亚马逊为旗下AWS云计算与AI业务专门打造 的深度学习芯片,目的就是要减少对英伟达H100/A100等AI芯片的依赖。
亚马孙AWS的首席执行官就因此表示:“目前GPU市场只存在一种选择,就是英伟达,若是市场上有更多选择,我们相信客户会欢迎”。
当前无论是高通、苹果、还是从OpenAI分家出来的Anthropic,均在尝试采购亚马逊最新芯片来完成对旗下AI大模型的训练。
与此同时,传统竞争对手AMD和英特尔,也在想方设法追赶甚至反超英伟达。
比如Meta已经开始使用AMD全新的MI300芯片来支撑其最新AI大模型的训练,AMD预计该产品首年能创造5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
英特尔则推出了Gaudi3人工智能芯片,其最大的宣传点在于“该芯片成本仅为英伟达H100的一小部分”,可见其针对性。
一批新兴的AI芯片初创公司也在异军突起,硅谷的Cerebras,SambaNova Systems、Groq等公司都开始全力研发自己的AI芯片。
无论是在AI推理计算领域用定制化与更低成本挖英伟达的墙角,还是在晶圆级芯片(WSE)、可重构数据流架构(RDA)、流式处理器(TSP)等领域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这些公司都在苦英伟达久矣的巨头们的关注和加持下,迅猛成长。
面对这些挑战,现在的英伟达当然有技术与资金上的双重底气,短期内其地位仍难以被撼动。
就在12月10日,英伟达针对国内的反垄断调查,做出了自信的回应:“英伟达凭借实力取胜,这反映在我们的基准测试结果和对客户的价值上,客户可以选择任何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
但前有监管,后有追兵之下,黄仁勋的皮衣显然已是越来越感受到寒意……
[1]《 英伟达的竞品,真的出现了?》华尔街见闻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相关公告》
[3]《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英伟达市值一夜跌去近千亿美元》界面新闻
[4]《全力挑战英伟达!微软发布首款数据处理芯片,推动服务器性能提升400%》钛媒体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Deutsch 한국 사람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anç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