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陆半导体企业Q1业绩同比大增;智驾“双断层”里的爱芯元智,一步一繁花;晶圆代工巨头或亏损152亿,推迟两大工厂设备引进
11 小时前 / 阅读约21分钟
来源:集微网
晶圆代工巨头或亏损152亿,推迟两大工厂设备引进;智驾“双断层”里的爱芯元智,一步一繁花;多家半导体企业Q1业绩同比大增。

1.消息称三星晶圆代工或亏损3万亿韩元,推迟两大工厂设备引进;

2.智驾“双断层”里的爱芯元智,一步一繁花;

3.法人:台积下半年增速放缓 凸显关税战干扰半导体景气节奏;

4.意法半导体收购一家AI创企Deeplite;

5.一周概念股:多家半导体企业Q1业绩同比大增,四家公司IPO进程迎积极进展;

6.风险投资家警告:关税和削减开支或损害美国人工智能领先地位

1.消息称三星晶圆代工或亏损3万亿韩元,推迟两大工厂设备引进

近日,三星电子美国得州泰勒新厂的建设已完成99.6%,但三星电子却因市场需求低迷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推迟了关键设备的进口,这一举措可能增加未来支付高额关税的风险。

据悉,通常情况下,半导体工厂在建设完成前3至6个月开始进口设备,但三星电子这一动作已延迟。

与此同时,三星电子的晶圆代工部门财务状况堪忧。继2023年录得2万亿韩元的运营亏损后,去年该部门的亏损额预计翻倍至4万亿韩元。分析师预测,2025年该部门可能再亏损3万亿韩元(约合152亿元人民币)。

自全永铉(Jeon Young-hyun)接任半导体部门负责人以来,该公司已放缓资本支出。

此外,三在韩国的旗舰工厂——平泽工厂的P4生产线新设备引进也被推迟。

台积电(TSMC)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也面临类似困境。尽管已启动运营,但由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该厂在过去四年累计亏损达394.5亿新台币(约合12.2亿美元)。台积电在其他外地工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日本子公司JASM在熊本启动12nm及更老工艺芯片生产后,录得43.8亿新台币的创纪录亏损;德国德累斯顿新工厂也亏损了5亿新台币。

2.智驾“双断层”里的爱芯元智,一步一繁花

在智能驾驶行业经历技术路径争议与安全合规性拷问的关键节点,爱芯元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芯元智”)于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正式发布新一代车载芯片M57系列,并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

作为一家从AI芯片领域跨界而来的车载“芯势力”,这家成立仅五年的芯片企业凭借自研核心技术、全维安全理念与高效量产能力,已累计装车量突破数十万辆。此次发布的M57芯片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折射出公司扎根中国、扬帆出海的“双断层”战略布局——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智能化鸿沟之间搭建技术桥梁,同时在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技术代差中开辟合规通路,以“长期主义+专业分工”的独特路径重塑智能驾驶芯片产业格局。

技术底座:全维安全与高智价比的L2最优解

M57芯片的诞生标志着爱芯元智在L2级辅助驾驶市场的技术深耕进入新阶段。该芯片在前代M55基础上实现多维度突破:自研爱芯通元NPU算力提升至10TOPS,原生支持BEV算法与混合精度计算,结合AI-ISP像素级优化技术,可在暗光、雾霾等极端条件下提供高清低延迟图像输入,为感知算法提供可靠基础。

此外,M57还集成MCU与安全岛架构,支持ASIL-B/ASIL-D功能安全等级并通过ISO/SAE 21434网络安全认证,构建从芯片到工具链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护城河;其被动散热设计使其在125℃结温下功耗仅3.5W,不仅适配电动车平台的高集成度需求,更突破性地实现燃油车智能化改造的成本门槛。

据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仇肖莘博士透露,该芯片通过优化传感器分辨率要求,可在同等性能下显著降低供应链成本,为10万-20万元主流车型的L2功能标配创造可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预估只需4个半月就能实现从M55到M57的方案升级和量产,而首个搭载该芯片的量产车型也已定点开发并将出口欧洲,这既验证了爱芯元智的工程化能力,也为其全球化布局奠定技术基石。

战略布局:跨越“双断层”,打通本土与全球市场

在智能驾驶行业普遍陷入“唯算力论”与“激进落地”的竞争怪圈时,爱芯元智选择以差异化战略锚定市场断层。仇肖莘博士在采访中强调:“芯片行业需要长期主义,我们选择从L2级赛道切入,既要服务中国车企的智能化升级,也要助力全球市场合规落地。”

这一战略定位源于对行业生态的深度洞察——当前市场存在两大断层:其一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智能化鸿沟,前者追求极致的智能体验但受制于成本压力,后者受传统架构束缚难以快速迭代;其二是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技术代差,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5%且功能迭代激进,而欧美市场仍以L2级功能为主且法规严苛。

针对第一重断层,爱芯元智采取“双向赋能”策略:向上承接新势力车企的下沉需求,通过M57芯片的高智价比方案实现AEB、ACC、LCC等核心L2功能规模化标配,目前已覆盖零跑、广汽埃安等品牌的低端车型;向下破解传统车企转型困境,例如M76H芯片以被动散热设计适配燃油车平台,无需改造散热系统即可实现辅助驾驶功能,推动“油电同智”进程。

这种“渐进式创新”不仅规避了与英伟达等巨头的正面竞争,更通过分工协作模式与MAXIEYE等算法商联合开发解决方案,构建起“芯片+工具链+生态”的稳健合作体系。

面对第二重断层,公司启动“双循环”战略:在国内市场,依托M55H芯片的数十万辆装车数据持续优化算法适配,巩固L2级市场基本盘;在海外市场,通过与STRADVISION的战略合作,基于爱芯元智M57芯片平台部署算法,推动双方核心技术的全球化应用,赋能海外车企智能化升级。

这种“中国量产反哺全球验证,海外合规经验回流本土升级”的协同机制,不仅规避了直接进入高阶智驾赛道的技术风险,更是借助欧洲市场的严苛认证体系反推产品安全标准升级。

据悉,M57系列芯片工具链对Transformer架构的原生支持能力,使得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适配周期缩短至24小时以内,这种“安全底座+灵活生态”的组合拳,正成为出海车型获取欧洲市场准入的“技术护照”。

生态构建:开放协作下的行业平权实践

在智能驾驶行业从“垂直整合”向“专业分工”演进的历史拐点,爱芯元智选择以开放生态打破技术垄断。其工具链全面支持Transformer架构,适配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开发者可通过爱芯派等设备快速部署应用,这种“硬件开源+算法开放”的策略显著降低算法迁移门槛,目前已吸引超200家开发者社区参与技术共创。

左起:智驾科技MAXIEYE创始人、CEO 周圣砚博士,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 仇肖莘博士,STRADVISION创始人、CEO Junhwan Kim博士

在商业生态层面,公司坚守Tier2定位,与STRADVISION联合开发符合全球化标准的感知算法,借力后者在奔驰、宝马等车企的量产经验;同时携手MAXIEYE布局L2+方案,共拓新兴市场。

仇肖莘博士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涉足算法领域,专业分工才能提升产业效率。”这种克制恰恰赢得车企信任——通过支持客户在ISP模块融合、感知算法优化等Pipeline层面的定制需求,爱芯元智既满足差异化竞争需要,又避免与生态伙伴形成利益冲突,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意识,使其在英伟达、高通等巨头的阴影下开辟出独特生存空间。

未来展望:车载芯片长期主义者的价值锚点

从M55H的规模化量产到M57的全球化布局,爱芯元智正以“全维安全+高智价比”重塑L2市场格局。其下一代高阶芯片已规划支持端到端大模型与VLM架构,瞄准城区NOA与L3场景。

不过,爱芯元智绝不跨越技术成熟度曲线,这种审慎源于对行业本质的认知——智能驾驶近期被按下减速键,爱芯元智则坚持“功能边界透明化”,也希望客户如实告知用户系统能力的边界,这种对安全底线的坚守,使其在智能驾驶“减速期”反而获得更多订单。

正如仇肖莘所言:“芯片不像互联网,是笨功夫,需要时间打磨。”在行业回归安全本质的今天,这家以“技术护城河”与“双断层战略”立身的企业,或将成为中国智能驾驶芯片的又一标杆,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交织浪潮中书写新的产业叙事。

3.法人:台积下半年增速放缓 凸显关税战干扰半导体景气节奏

台积电日前释出2025年美元营收年增近25%的看法不变,惟法人精算后发现,台积电下半年业绩恐仅较上半年增长5.7%,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半年旺季较上半年成长不到一成,增幅较往年同期腰斩的状况,凸显关税战干扰半导体景气循环节奏。

对于2025年美元营收展望已透露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放缓,台积电表示,有关公司业绩展望,请依4月法说会说明内容为主。法人指出,台积电罕见出现下半年业绩仅比上半年增长一成以内的状况,若要扭转情势,只能期待公司于下半年法说会释出调升2025年展望的信息。

台积电2024年美元营收为900.83亿美元,法人以台积电最新释出今年美元营收维持年增近25%的数据推算,2025年营收将跨越千亿美元、达约1,126亿美元。

根据台积电揭露的数据,今年首季合并营收为255.3亿美元,预估本季可达284亿美元至292亿美元,创单季新高,以此推算,台积电今年上半年美元营收高标估约547.3亿美元。

在全年增长约25%不变下,台积电下半年美元营收约为578.7亿美元,换算下半年业绩仅较上半年增长5.7%,为近五年罕见上、下半年淡旺季年增率不明显,低于过往皆为双位数增长表现。

台积电揭露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美元营收为396.9亿美元,2024下半年为503.8亿美元,当时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26.9%。

时间再往前推,台积电2023上半年营收为324亿美元,2023下半年369亿美元,下半年较上半年成长12.2%。2022年时,下半年也较上半年成长12.4%。至于2021上半年美元营收262.1亿美元,2021下半年为306.2亿美元,当时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16.8%。

法人说,若台积电维持2025年展望不变,下半年较上半年增幅将罕见比往年的双位数腰斩,可能为关税不确定因素干扰半导体景气循环变化节奏,或台积电上半年美元营收基期已创高,导致下半年增幅不如往年。

法人分析,虽然消费电子如智能手机因AI功能强化,使得硅含量大增,但今年下半年动能不如往年,恐同步暗示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需求不太旺。

台积电在4月中旬的法说会坦言,目前谈下半年仍言之过早,关税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仍存,预期后续几个月可望看得更清楚。(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4.意法半导体收购一家AI创企Deeplite

近期,意法半导体(ST)收购了多伦多初创公司Deeplite,Deeplite CEO Nick Romano在LinkedIn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不过双方均未披露交易条款。

Deeplite官方表示,“Deeplite现已成为意法半导体旗下子公司。我们很高兴加入意法半导体,继续开发先进的边缘AI解决方案。Deeplite在模型优化、量化和压缩方面的专业知识将进一步助力意法半导体为边缘设备带来高效、高性能的AI。”通过将Deeplite先进的边缘AI软件解决方案与意法半导体最先进的MCU和NPU相结合,意法半导体现将提供全球最先进的边缘AI平台之一。

此次收购的焦点在于Deeplite的独特技术。如今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AI)工具,例如生成式聊天机器人或物体检测系统,都是在由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支持的云服务上进行训练和运行的。Deeplite的软件使得在手机和机器人等设备的芯片上运行AI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容易。其客户群体主要是半导体公司,这与意法半导体的业务高度契合,后者专注于为各类客户设计和制造芯片。

Deeplite将提供最先进的模型、针对AI处理器进行预先优化以及训练和将这些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所需的工具,从而大大加速NPU的采用并缩短AI应用的上市时间。多伦多拥有特别强大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开发者们编写软件来控制和优化运行AI硬件。

据介绍,Deeplite项目于2017年从TandemLaunch孵化器启动。2019年该项目从TandemLaunch分拆为一家独立的科技公司。根据PitchBook的数据,Deeplite此前已融资647万美元,其加拿大投资者包括BDC Capital、Desjardins Capital和Somel Ventures。

5.一周概念股:多家半导体企业Q1业绩同比大增,四家公司IPO进程迎积极进展

本月是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Q1业绩的集中期,本周又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恒玄科技、亚翔集成、好上好、兆易创新、新洁能、达瑞电子、艾为电子、比亚迪电子等多家企业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在上市公司忙着披露Q1业绩之时,本周又有多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的IPO计划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和辉光电递表港交所,拟实现“A+H”双平台布局,粤芯半导体完成了IPO上市辅导,思必驰则开启二次A股IPO,同宇新材创业板IPO也顺利注册。

多家企业Q1业绩同比大增

本周披露Q1业绩报告的十多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中,多家企业实现了业绩同比大增。

其中,北方华创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8%;扣费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44.75%;基本每股收益2.9613元,同比增长37.8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卓越的盈利能力。

中微公司在过去14年保持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大于35%的基础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5.4%,达到21.73亿元;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25.67%。

恒玄科技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5亿元,同比增加52.25%,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时,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590.22%,主要原因系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提升,以及营收大幅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期间费用率快速下降。

好上好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72亿元,同比增长13.14%;归母净利润1760.3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73.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72.56万元,同比增幅达563.99%。

兆易创新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4.57%。

新洁能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20.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61%。

达瑞电子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4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1.4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4.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44.68万元,同比增幅达104.12%。

艾为电子第一季度营收约6.4亿元,同比减少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407万元,同比增加78.86%;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增加86.67%。

比亚迪电子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68.8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221亿元,同比增长1.9%。

也有部分企业Q1业绩不理想,其中亚翔集成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35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为8199万元,同比下降2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166万元,同比下降30%。

四家公司IPO进程迎来新进展

就在上市公司忙着披露Q1业绩之时,本周又有一批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的IPO计划取得积极进展。

其中和辉光电于4月23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该公司此前已于2021年5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截至2025年4月23日A股市值约292亿元。此次赴港IPO旨在拓展国际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支持,拟实现“A+H”双平台布局。

4月24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其上市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

资料显示,粤芯半导体是专注模拟芯片制造的12英寸芯片制造公司,拥有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也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率先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其官网显示,粤芯半导体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

近日,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已获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此次是思必驰二次冲刺A股IPO。

作为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思必驰具有源头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能力。截至2024年年底,思必驰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597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33项,参与了71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获得23项国家级的产品认证。

4月25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同意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申请。资料显示,同宇新材主营业务系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公司产品主要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

中国厂商霸榜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

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出的国家智能手机补贴计划,该计划提振了节日季的销量。

该计划于今年1月推出,涵盖售价低于6000元人民币(约合820美元)的智能手机型号。为了充分利用补贴政策,OEM厂商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包括降低高端机型的价格以使其符合补贴条件。

从厂商排名上看,华为连续第二个季度领跑,市场份额达19.4%,创下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得益于Nova 13和旗舰Pura 70系列的强劲需求,华为巩固了其市场主导地位;vivo占据第二位,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6.3%上升至17%。

vivo的经济型Y系列贡献了大部分销售额。同时,它在高端市场也取得了进展。其高端X200系列继承了品牌强大的摄影口碑,消费者对其照片质量及其与蔡司的合作表示认可;小米是本季度增长第二快的品牌,市场份额为16.6%。该品牌受益于其大部分产品组合享受的政府补贴。

此外,得益于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和线下零售扩张带来的光环效应,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增长;OPPO和苹果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OPPO的A系列在本季度表现良好,而Reno 13系列则帮助该品牌在中端市场获得了更大的份额。OPPO也一直在加倍推进其AI战略,将AI功能引入其更广泛的产品组合中。苹果的销量有所下降,因为其大部分产品组合的价格都超过了补贴门槛,包括其性能最佳的Pro机型。

6.风险投资家警告:关税和削减开支或损害美国人工智能领先地位

近日,LinkedIn联合创始人兼风险投资家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联邦开支削减可能会损害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并使中国占据上风。

霍夫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税“实际上正在帮助中国整个产业”。例如,如果欧洲将中国视为制造业和技术领域更“稳定的贸易伙伴”,那么“这将为中国创造更好的全球市场,而对美国则不利,”他说道。

最近,霍夫曼对马斯克重组美国政府并削减联邦开支的努力表示担忧。在采访中,霍夫曼表示,美国政府削减科学实验室、研究和大学的资金将对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产生不利影响,“科学是我们获得美国技术优势的途径之一,”他说。

特朗普政府削减政府在人工智能研究资助和指导方面作用的举措已成为业界热点话题。批评人士称,削减美国政府投入将使中国获得优势。白宫科技主管迈克尔·克拉西奥斯(Michael Kratsios)表示,美国必须在资金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包括重新思考研究经费的流向。

霍夫曼是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合伙人,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是OpenAI的早期投资者,并共同创立了Inflection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