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敦泰电子:引领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发展,助力智能座舱时代
1 天前 / 阅读约16分钟
来源:集微网
敦泰电子:引领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发展,助力智能座舱时代

1.敦泰电子:引领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发展,助力智能座舱时代

2.引领无线BMS新时代,琻捷电子携多款特色芯片亮相2025上海车展

3.黑芝麻智能:全“芯”驱动,构建全场景智能新生态


1.敦泰电子:引领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发展,助力智能座舱时代

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盛大举行。作为2025上海车展的主题论坛之一,“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暨中国车规芯片技术路演”于4月25日-26日隆重举办,敦泰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泰电子”)的LCD及前瞻技术市场处处长萧培宏带来了主题为《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的精彩演讲,从技术演进路径、市场需求变化等维度,深入剖析了智能座舱时代下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与会嘉宾带来前瞻性的行业洞察。

敦泰电子LCD及前瞻技术市场处处长萧培宏

萧培宏指出,过去,移动设备是触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然而,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车用显示触控技术开始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今,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第三空间”,其核心在于提升智能效能,通过数字化与自动驾驶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车用显示触控技术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2024年,全球汽车出货量达到8800万辆,其中纯电汽车出货量为1600万辆,预计2025年纯电汽车出货量将增长17.9%。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汽车动力系统的变革,也对车用显示触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数字化趋势下,车用显示屏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从传统的中控屏、仪表盘,到副驾驶屏、抬头显示、后座娱乐屏,甚至车钥匙和后视镜等,都逐渐配备了触控功能。这些显示屏不仅需要高分辨率、窄边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触控体验和耐用性。根据Omdia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车用显示屏出货量达到2.3亿片,其中带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出货量已突破7600万片,触控搭载率达到33%。

在众多触控技术中,内嵌式触控技术(In Cell)凭借其独特优势,正迅速崛起为车用显示触控技术的主流选择。该技术利用显示面板的共电极整合触控功能,不仅实现了窄边框、一体黑等卓越显示效果,显著提升了车用多联屏设计的外观美感与用户体验,更为内嵌式触控IC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萧培宏指出,内嵌式触控技术具有更薄、更轻、更亮、窄边框、更好的触控感受、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2024年,内嵌式触控屏出货量大幅增长,占比达到45%,未来内嵌式逐步替代外挂式触控。

敦泰电子作为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In-cell单芯片手机,并在2019年实现了首款车规IDC的量产。“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的销售芯片超过了40亿颗,其中外挂式触控芯片、内嵌触控芯片分别出到30亿、10亿颗,其中首款车规IDC量产超过3千万颗。”萧培宏表示。

当下,车用显示屏正朝着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和更精致化的方向发展。从传统的a-Si到LTPS,再到AMOLED,显示技术的进步为车内交互带来了更细腻的画质和更低的功耗。敦泰电子通过整合触控与显示驱动芯片(TDDI),进一步简化了供应链管理,降低了制造成本。“这样的技术现在无论是手机、平板都是主流技术,目前在往车载的方向去前进”萧培宏表示。

敦泰电子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其内嵌式触控芯片通过了IATF 16949、AEC-Q100 II、ISO 26262等国际认证,这些认证涵盖了汽车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功能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充分证明了敦泰电子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从产品线来看,敦泰电子可提供完整的车用触显IC方案,涵盖从驱动芯片、触控芯片,到触控显示芯片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能够满足汽车制造商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需求,还能够帮助客户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萧培宏表示,“公司最新推出的触显IC产品系列,覆盖从3.5英寸到32英寸的全尺寸车载显示需求,在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具体来看,FT7253/FT7257系列支持8-32英寸大尺寸屏幕,采用COG封装,1920源极+960触控通道设计,具有超高信噪比和卓越抗干扰能力,完美适配多联屏系统,支持四颗级联扩展。

FT7256方案通过LTPS mux4技术突破,单颗芯片即可驱动FHD分辨率车规面板,为18英寸以下屏幕提供最优解决方案;而FT7254专为3.5-10.1英寸中小屏设计,在信噪比和防水性能上表现突出,已成为该尺寸段最具性价比的In-cell选择。

值得提及的是,其FT7681/FT7661系列芯片出货超百万颗,成功量产国际客户性能稳定可靠,调试简单。

针对AMOLED柔性屏趋势,敦泰推出FT7D62U触控IC,支持23英寸超大尺寸,具备240Hz超高报点率,突破性地实现5mm厚手套操作,并通过严苛的CISPR25 LEVEL 5电磁兼容标准。

在全球布局方面,敦泰电子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美国设有研发与技术支持中心,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除了精彩演讲外,敦泰电子还携汽车电子产品亮相2025上海车展,敦泰电子所在的2BC100号展位吸引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代表驻足参观和交流,来访客户详细了解了展出产品的产品性能、技术细节及行业应用等,并与敦泰电子的技术团队共同探讨进一步的合作机会。

在此次展会上,敦泰电子重点展示了智能座舱液晶显示&触控芯片,包含车规级IDC(TDDI)、Bridge、Touch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采用创新的内嵌式触控技术,具有高灵敏度、低功耗等优势,通过AEC-Q100 II等车规认证,已应用在众多车型中。

未来,随着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车用显示触控技术正成为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的关键因素。敦泰电子凭借其在内嵌式触控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实力,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车用触控显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敦泰电子将继续引领车用显示触控技术的发展潮流,助力智能座舱时代的到来,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2.引领无线BMS新时代,琻捷电子携多款特色芯片亮相2025上海车展

作为2025上海车展的主题论坛之一,“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暨中国车规芯片技术路演”于4月25日-2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隆重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和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联合主办,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往届上海汽车展高水准、高规格、强阵容的基础上,搭建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精英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的顶级平台。

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琻捷电子”)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凭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了由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中国汽车报》和爱集微联合评定的“年度汽车产业链突破奖(2024-2025)”。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作为新能源核心部件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其技术革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琻捷电子深耕半导体领域多年,凭借领先的无线BMS解决方案,正重新定义电池管理的未来,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核心技术支撑。

4月23日-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举办,琻捷电子(展位号:2.2H/2BC101 )展示了最新的无线传感器技术在汽车不同领域的诸多应用:超声波传感器芯片、无线BMS芯片、胎压监测、电池包热失控监测预警。同时展示了众多明星产品:SNS409、SNJ32W100、SNP739D、SNP805、SNP830、 SNP746、SNU511等。围绕汽车工况信息和感知、处理和传输,特别是无线传输,琻捷电子还将推出系列化的汽车级智能传感芯片。

本次展会中参展人员络绎不绝,琻捷电子展台热闹非凡,吸引众多参展观众和媒体参观咨询。

琻捷电子的无线BMS解决方案,以“简化、高效、安全”为核心,在电动车电池包中,无线方案通过全无线通信架构,省去了数百根线束,线束成本降低70%以上,电池包重量减轻15%,生产装配效率提升50%。更重要的是,无线传输避免了机械连接带来的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将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9.999%,从根本上解决了有线方案的“接触失效”顽疾。

目前,该方案已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覆盖高端纯电车型与混动系统,成为下一代动力系统的核心标配。在储能电站与家用储能领域,无线BMS实现了电池簇的模块化管理,为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安全基石。

在性能表现上,无线BMS实现了精准的电池状态管理。通过同步采样技术,电压数据采集误差控制在2μs以内,SOC估算精度提升至99%以上,有效延长电池寿命10%以上。其单电芯架构支持更多传感器集成,可实时监测电芯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参数,为电池热失控预警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撑,将安全管理提升至“电芯级”精准防护水平。

琻捷电子核心产品无线 AFE(模拟前端)芯片SNBMS6801,集成了超低功耗唤醒、硬件同步采样、多通道无线通信等尖端技术,具有超低功耗设计、高精度采样能力、强大的通信性能、功能安全保障等显著优势。

此外,琻捷电子率先将28V耐压工艺应用于无线AFE芯片,有效抵御电芯EMC扰动,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适应新能源汽车复杂的电磁环境。这些技术突破,使琻捷的无线BMS解决方案在精度、可靠性、适应性上全面领先,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系统的首选方案。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变革,琻捷电子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勾勒无线BMS的未来蓝图。根据产品规划,2024年Q4将推出支持更多传感器接口的单电芯无线AFE芯片,2025年Q3实现储能纯无线方案量产,2026年引入气体、压力等多维度传感监测,2027年集成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实现电池健康状态的深度诊断。

日前,博世半导体和琻捷电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增强信息、技术共享水平,产生规模效应,改善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保持相互间的高度信任,提高双方市场影响力,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战略合作仪式合影 双方将围绕车载无线解决方案、高精度智能化传感器、车载IP技术三大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协作。


3.黑芝麻智能:全“芯”驱动,构建全场景智能新生态

4月25日-26日,“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暨中国车规芯片技术路演”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大会由《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联合主办,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协办。

在这场汇聚行业精英的盛会中,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黑芝麻智能”)作为中国智能汽车计算芯片领域的引领者,备受瞩目。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发表了题为《全“芯”构建全场景智驾新生态》的精彩演讲,全方位展示了黑芝麻智能在芯片技术、市场布局以及未来愿景等方面的领先实力,为智能出行和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演讲中,杨宇欣首先谈到AI在当今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AI已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重要引擎。在后摩尔时代,X86、ARM架构原本遵循相对固定的发展路径,依靠制程的不断演进提升性能,但AI领域的崛起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突破了纯摩尔定律的限制。在全球科技激烈博弈的大环境下,AI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性能的提升不再单纯依赖制程的改进。同时,杨宇欣强调,在AI时代,软硬一体至关重要,不过它更多是一种技术路径,而非商业模式。作为芯片企业,应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为整个行业赋能。

谈及辅助驾驶领域,杨宇欣表示,当前辅助驾驶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并且已步入“平权时代”。黑芝麻智能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很早就开始布局辅助驾驶市场。早在2023年,公司就提出“技术、政策、市场三重引擎驱动,L3级别辅助驾驶5年目标具备可行性”;2024年又前瞻性地指出“辅助驾驶平权时代即将到来,领航辅助驾驶会下探到10万级别车型”,而这一预言也迅速被国内头部主机厂变为现实。

黑芝麻智能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精心打造了覆盖辅助驾驶全场景的芯片产品矩阵。杨宇欣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两个产品线布局:华山系列聚焦辅助驾驶领域,武当系列则主攻跨域融合计算芯片。

华山系列芯片是公司在辅助驾驶领域的核心产品。其中,A1000芯片表现卓越,成为本土首个车规级单芯片支持N领航辅助驾驶gnahgni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导航辅助驾驶)l本土国产芯片平台。目前,A1000芯片已大规模应用于吉利银河 E8、东风奕派e007 等主流车型,有力推动了L2 +领航辅助驾驶下沉至10万级车型,促使行业迈入“辅助驾驶平权时代”。2025年推出的华山A2000家族更是亮点十足,该系列搭载全新九韶架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在算力和能效方面实现了双重突破。它支持BEV(Bird's Eye View,即鸟瞰图)+Transformer等新一代算法,能够原生适配多激光、纯视觉等多元方案,为L3级辅助驾驶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武当系列的核心优势在于跨域融合。武当C1200家族系列作为全球首个量产的舱驾一体芯片平台,在推动座舱与驾驶域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加速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

杨宇欣还深入分析了辅助驾驶计算面临的诸多挑战。他指出,当下市场和客户面临应用下沉、方案兼容、全新算法、极限成本等痛点和需求。因此,下一代辅助驾驶芯片需要具备“高算力+高带宽”“友好通用的工具链”“平台化、系列化”“全栈化的解决方案”等特性。

黑芝麻智能的下一代产品华山A2000家族芯片,正是顺应这些需求的产物。该芯片基于7nm车规工艺打造,集成了 CPU、DSP、GPU、NPU 等12类功能单元,具备强大的单芯片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其核心亮点在于自研的 “九韶” NPU架构,采用大核设计并支持Transformer硬加速,同时支持FP8/FP16混合精度运算,能效比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九韶NPU不仅能够满足大模型实时推理的需求,还通过优先级抢占机制,确保在复杂场景下的计算确定性,为高等级辅助驾驶筑牢安全防线。

此外,A2000的“通识感知”能力基于知识增强的语义空间,让车辆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隧道、夜间、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并做出预判性决策。配套的 BaRT工具链兼容PyTorch、Triton等主流框架,极大地便利了开发者快速部署算法。值得一提的是,A2000家族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汽车领域,还向智能机器人和边缘计算等领域拓展。通过与C1200家族芯片协同,黑芝麻智能推出了 “大脑 + 小脑” 机器人平台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满足高级别辅助驾驶、Robotaxi 等汽车场景的需求,还能延伸至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领域,全方位支持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路计算需求。

在本次会展期间,黑芝麻智能还带来了另一项重磅成果——首发基于武当系列芯片构建的安全智能底座。杨宇欣介绍,该方案将车载标准功能高度集成于长生命周期平台,既能满足经济车型舱驾融合的成本控制要求,又能为高端车型灵活解耦高算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标准化底座与灵活扩展的架构设计,有效缓解了车企面临的平台迭代快、重复开发投入大等难题,实现了从基础控制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的模块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