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格罗方德与联电正在考虑合并、紫光展锐完成股改,上市进程再进一步、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H股 持股比例降至6.91%......一起来看看本周(3月31日-4月6日)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1、消息称格罗方德与联电正在考虑合并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与中国台湾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联电正在探索合并的可能性,旨在打造一家更具弹性的老一代半导体制造商。
知情人士称, Tim Breen今年2月被任命为格罗方德新任CEO,他准备在4月上任,并愿意考虑各种交易选择,包括与联电进行合作。
报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这笔交易是否真的会实现,而收购联电对格罗方德来说可能很困难。格罗方德市值约为200亿美元,而联电的市值约为170亿美元。两家公司都从事周期性很强的业务,需要大量资本支出。格罗方德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为直接收购提供资金,因此交易可能需要它大量借贷或稀释其股票。
除了如何合并两家公司以及谁将控制业务的复杂性之外,地缘政治也会使合并充满挑战。
分析师Charles Shum和Steven Tseng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此类交易可能需要获得中国大陆监管机构的批准,这“是一个重大障碍”。台当局可能不会批准由格罗方德负责这两家公司的交易,而这才是最有可能的架构。
2、紫光展锐完成股改,上市进程再进一步
4月1日,紫光展锐官网显示,紫光展锐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全称变更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公司向上市目标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紫光展锐是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自2023年6月马道杰担任董事长后,公司就开始积极推进上市进程。2024年9月,紫光展锐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同年12月完成近20亿元股权增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吸引更多技术型人才。今年3月,紫光展锐完成股份制改革,标志着上市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紫光展锐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手机、智能穿戴、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全年芯片出货突破16亿颗。业内人士认为,IPO进程的加速,有望进一步提升紫光展锐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紫光展锐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紫光展锐2024年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创历史新高。在市场方面,紫光展锐芯片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全年芯片出货突破16亿颗。紫光展锐已构建高效、灵活、高韧性的全球化供应网络,协同全球上百家供应链伙伴,供应能力全面提升,2024年全年实现16亿颗芯片全球交付,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3、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H股 持股比例降至6.91%
3月31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芯香港”)于3月28日减持公司1130万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的约0.14%。减持后,鑫芯香港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比例由7.05%降至6.91%,平均出售价格为每股48.2826港元。
鑫芯香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的全资孙公司,此次减持是大基金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减持中芯国际股份。
大基金一期于2015年通过鑫芯香港入股中芯国际,初始认购47亿股,并在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前直接持有其15.76%的股份。自2021年起,大基金逐步减持,此次减持后,其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
目前,大基金通过鑫芯香港仅持有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两家公司的股份。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减持可能是大基金调整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以优化资金配置或支持其他半导体产业项目。
4、美国对中国实施34%“对等关税”,累计将达54%!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4月5日起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其中,中国将面临34%、欧盟为20%的关税等。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展示一张图表,指出数十个贸易不平衡现象最严重的国家将面临更高的税率。以中国为例,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高达67%关税,因此美国相应对其实施34%的关税;欧盟将面临20%的关税,英国为10%;越南为46%;日本24%;韩国25%;印度26%;柬埔寨49%等关税。
特朗普重申,周四凌晨12时开始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
美国官员其后表示,对中国的实际总关税率升至54%。美国财长贝森特指,发布的数字是区间的高端,而对中国的关税税率,是累计水平,并可能会对中国小型炼油厂有更多制裁,并建议各国不要报复。
白宫表示,10%的基准税率4月5日生效,更高的关税4月9日生效。
5、商务部回应“美国对等关税”: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对等关税发表谈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声称自己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以所谓“对等”为由提高对所有贸易伙伴的关税,这种做法罔顾多年来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也无视美方长期从国际贸易中大量获利的事实。美方在主观、单方面评估基础上,得出所谓“对等关税”,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相关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对此,很多贸易伙伴已经表达强烈不满和明确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历史证明,提高关税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问题,既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供链稳定。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单边关税措施,与贸易伙伴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6、传微软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传微软已关闭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内部实验室,标志着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大幅缩减。
据消息人士称,该实验室专注于开发物联网和AI技术,在今年早些时候已停止运营。
该实验室于2019年5月开业,旨在促进微软与上海浦东新区重要创新中心张江之间的合作。
官方数据显示,在运营五年的时间里,该实验室支持258个项目,涉及近100家公司,培训近10000名专业人员。
截至2024年6月,该实验室支持的50多家企业已吸引超过94亿元人民币(约13亿美元)的外部投资。
然而,该设施自2025年1月或2月以来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其Logo被移除,办公设备也被清空。
微软尚未对关闭发表评论。这一发展是该公司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转移出中国市场的一部分。
2024年,微软为中国数百名AI员工提供了搬迁选择,并进行大规模裁员。此外,它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实体商店。
7、Arm寻求收购SerDes巨头,高通:抢地主
4月1日晚间,软银旗下的全球第一大半导体IP公司Arm最近寻求收购全球第四大半导体IP公司 Alphawave。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正寻求获得有利于AI处理器的关键技术。一位消息人士透露,Alphawave 在收到 Arm和其他潜在收购者的收购意向后,一直在与其股东合作探讨出售事宜。
不过,另有两位消息人士称,Arm在与 Alphawave 进行初步讨论后,已决定不再推进收购。而另外一篇新闻报道称,高通近日也已提出要收购Alphawave。根据英国的收购规则,高通必须在 4 月 29 日之前提出明确报价,否则将被视为放弃收购。
Arm最初希望通过收购Alphawave的“SerDes”技术来增强其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SerDes技术对于人工智能应用至关重要,因为诸如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通常需要数千个芯片协同工作,以确保流畅运行。SerDes是博通的竞争优势之一,博通曾宣称,SerDes帮助其赢得了谷歌和 OpenAI等 AI 客户。
8、存储触底反弹,NAND闪存价格再涨近10%
NAND闪存半导体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为存储价格触底的观点增添了动能。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信息技术(IT)设备的需求预计将继续扩大,这提高了包括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内的半导体生产商的预期。
据市场研究公司DRAMeXchange 4月1日报告,用于存储卡和USB的通用NAND闪存产品(128Gb 16Gx8 MLC)的平均固定交易价格为2.51美元,环比上涨9.61%。NAND价格自2024年9月以来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今年1月份反弹,连续3个月上涨。3月份的涨幅是自2017年3月(13.87%)以来的最大涨幅。用于PC的DDR4 DRAM的平均固定交易价格自2024年11月的1.35美元以来,已连续5个月保持稳定。
存储价格回升的原因是企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削减了大容量NAND的生产。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表示,“数据中心对企业级固态硬盘(SSD)的需求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因AI行业的发展而暂时调整后恢复”,并补充说,“中国DeepSeek的推出将通过普及AI应用和扩大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级SSD的需求。”
9、英特尔18A进入风险生产阶段,产品或为Panther Lake芯片
英特尔在2025愿景大会上宣布,其18A工艺节点已进入风险生产,这是一个关键的生产里程碑,标志着该节点目前处于小批量测试生产运行的早期阶段。
英特尔代工服务高级副总裁Kevin O'Buckley在英特尔即将全面完成其“四年五个节点”(5N4Y)计划之际宣布了这一消息,该计划最初由前首席执行官基辛格(Pat Gelsinger)发起,旨在从竞争对手台积电手中夺回半导体制造的宝座。
英特尔最初于2021年6月宣布了其四年计划,尽管为了削减成本而取消了20A节点的大批量生产,但英特尔即将凭借其18A节点完成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的5N4Y计划取决于工艺节点是否可用于生产,而不是积极处于最终的大批量生产(HVM)阶段。
Kevin O'Buckley称:“我们的客户已经证实,‘是的,18 A对我的产品来说已经足够了。’我们现在必须处理‘风险’部分,即将每天生产数百个单位扩大到数千个、数万个,然后是数十万个。因此,风险生产是为了扩大我们的生产规模,并确保我们不仅能够满足技术能力,而且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10、台积电高雄厂举办2nm扩厂典礼:下半年量产,22厂全期投资超3200亿元
3月31日,台积电在中国台湾高雄厂举办2nm扩产典礼,台积电执行副总经理暨联席首席运营官秦永沛表示,今天的典礼意义非凡,不仅代表台积电2nm进行顺利,更展现台积电回应市场强劲需求,高雄晶圆22厂全期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274亿元)。
秦永沛表示,高雄新工厂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按计划开始量产2nm晶圆。台积电2nm是目前全球在密度和能源效率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性能及功耗皆提升一个世代。与3nm相比,在相同的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在相同的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
秦永沛表示,台积电2nm量产后,前两年客户委托设计流片数量将会超过3nm同期表现,并在量产五年内驱动全世界约2.5万亿美元的终端产品价值。
据介绍,台积电高雄晶圆新厂办公大楼已接近完工,第1期厂房正在装机中,第2期厂房目前举行上梁仪式,第3期厂房在进行结构体工程建设。
秦永沛表示,台积电在高雄还有第3期、第4期、第5期的晶圆厂,都会在这里落地生根,每1期晶圆厂大约是其他公司晶圆厂的2倍大,全期完工后,洁净室总面积将会超过46座标准的足球场,加上台积电在南部科学园区其他的晶圆厂,共同成就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服务聚落。
(校对/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