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要“卖身”给谁?
1 天前 / 阅读约25分钟
来源:凤凰网
毕竟英特尔曾经代表着一个时代

昨天芯片霸主英特尔突然传出要被整体收购的消息。

这则消息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然后英特尔股价大涨9.25%,市值也来到了926.9亿美元。

有人说是马斯克看上了,细节还编的有模有样,按照信息平权的《美国村龙何去何从》一文中,给的合理解释是马斯克+格罗方德+高通+买方财团组团收购。

按照这个买方人马组成来看,可以预见的是:

1、马斯克把英特尔核心资源往AI/ADAS上导;

2、高通拿到进入数据中心以及AI的入场券;

3、格罗方德拿到英特尔的IFS业务,也就是晶圆代工,扩充自己的实力;

(格罗方德:哥,你也有今天啊!)

如果只看英特尔设计业务,还是很赚钱,是现金奶牛,老马同志说不定还能再赚回来。

IFS代工是最糟糕的资产,毕竟这摊销和折旧,亏的爹妈都不认识。但是格罗方德最先进节点只到14nm,英特尔毕竟是号称有18A(1.8nm)的制程,这样收来之后格罗方德一下子具备顶尖工艺能力,叫板TSMC谈不上,和三星掰扯一下还是有机会的,毕竟英特尔可是有5个12英寸厂!(亚利桑厂,俄亥俄厂,俄勒冈厂,爱尔兰厂,以色列厂),包括规划中的德国基地,以及4个先进封测基地。

英特尔制造版图,来自英特尔

格罗方德也是美国公司,只要川普给钱到位,再加上“制造业回流+MAGA ZZ正确的口号+美国自主可控”,先别管能不能盈利,起码能盘活现在英特尔IFS的死局。

不过说实话,看到当年的芯片霸主英特尔现在沦落到要被“卖身”,也令人感叹万千。

这些年,英特尔犯过的错误,错失的机会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

史上季度业绩最大亏损,CEO被迫退休

早在11月初,CPU巨头英特尔公布第三季财报,可谓非常之炸裂!!!

当季营收133亿美金,同比去年下降6%,但是同时公司宣布了其56年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66亿美金!毛利也创下史上新低的15%!

出现巨亏的原因包括:

第一、英特尔计提了159亿美金的减值费用;

第二、一项28亿美金的重组费用;

其中,减值费用包括7纳米芯片制造资产减值和折旧、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商誉减值,以及政府税收项目的准备金等。这些减值费用的计提,直接导致了英特尔净利润的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英特尔为了自救,推出了“100亿美元成本削减重组计划”,并在三季度确认了28亿美元的重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用于支持公司的裁员、暂停分红及削减各项成本支出等措施。虽然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但短期内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在我们外界看来,只能理解成英特尔“主动瘦身计划”,有点财务大洗澡的意思。

不可一世的CPU霸主英特尔,终于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现在只能通过各种操作希望通过这样的自救措施能够改善一下未来的预期。

实际上,整个2024年英特尔的股价已经跌去了41%左右,不仅2023年的涨幅全吐出去,甚至有的一段时间,英特尔的市值还不如高露洁的市值,当时英特尔仅仅只有800多亿美金出头,而高露洁都有快900亿美金市值。

“牙膏厂”与真牙膏厂之间,亦有差距。

(注:英特尔因为当年每一代新产品提升都极其有限,如同挤牙膏一般,因此被网友戏称为“牙膏厂”)

intel 牌牙膏你见过吗?

4年时间,市值跌了一大半,也确实需要一个人来背锅,当然最好的人选就是早就和董事会貌合神离的CEO基辛格博士。

于是不久之后英特尔突然发布公告,CEO基辛格博士要“退休”了。

很难想象,一个为英特尔工作了40年,还处于在男人黄金末期,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状态下的基辛格博士,在仅63岁的年纪的会选择退休。

灵魂拷问:所以到底是他自己的选择呢?还是董事会帮他选择“体面退休”?

也许这种体面的“退休”方式,也许保住基辛格博士最后的体面,也许是为了英特尔最后的颜面。

争议不断的CEO

刚刚退休的CEO基辛格博士,是早期英特尔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他出生于1961年,1979年,基辛格博士从林肯技术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副学士学位后,加入英特尔。

他刚开始任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先后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部门经理,后面成为80386小组的初创成员。

年仅24岁的时候就成为80486处理器的首席构架师,领导了14种不同微处理器的开发项目。随后任奔腾Pro及Intel DX2微处理器部门总经理等职,曾领导桌面产品事业部,负责英特尔的桌面处理器产品、芯片组以及主板等产品和技术开发,还负责过英特尔开发者论坛。

1992年到1996年,他推动了英特尔的intel Proshare视频会议和因特网通信产品线。

到32岁的时候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到2001年被任命为第一首席技术官。并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集团总经理,推动了USB和WiFi等关键行业技术的开发,并且在酷睿和至强产品系列的成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后因在竞争中未能获得理想中的职位选择离开英特尔。2009年走出EMC,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没想到走了不到6个月,竞争对手那位老兄因病过世。

在加入EMC出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主管信息基础构架产业务。

2012年,基辛格博士出任云计算软件巨头公司VMare的CEO,后面VMare被博通收购后,在2021年他又回到了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重回英特尔。

基辛格回来之后,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英特尔“IDM 2.0”计划!

他把英特尔的业务部门重组,其中最关键的动作就是把设计和制造分开,成为IFS业务部门,并且计划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二代芯片制造公司,仅次于TSMC。

想法是很好,但是实际进展和理想情况,相去甚远。备受期待的18A工艺良率一塌糊涂,导致该节点迟迟无法量产,最后博通失去耐心,宣布取消合作。

3年烧了400多亿的IFS,到头来啥都没干成。

到现在AI时代,NV一骑绝尘,AMD奋起直追,谷歌,微软等公司找到博通,Marvell等开始玩AI AISC,只留昔日CPU巨头英特尔独自在风中凌乱。

于是大家都看到了,12月初基辛格博士突然“退休”。

根据媒体爆料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前的董事会上,基辛格博士与董事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董事会认为基辛格博士未能带领公司追赶英伟达,AMD等同行的脚步,并对他的复苏计划缺乏信心。

于是带着所谓的“体面”,基辛格博士卸任的CEO的职位。

到他退休的时候,英特尔内部还有人责怪基辛格博士,还因为基辛格博士因为未能带领英特尔市值上涨而耿耿于怀。

都这时候了,还在想着市值,输的不冤!

基辛格是要背锅,但是这锅是他一个人背吗?从保罗.欧德宁到布莱恩.科再奇,再到鲍勃.斯旺错过多少机会?干了多少蠢事?挖了多少坑?英特尔现在的衰败是基辛格一个人造成的吗?

好了,现在基辛格走了,英特尔整个群龙无首,一会说要重金聘请TSMC的刘德音,一会儿又说对Marvell的CEO马特.墨菲有兴趣,一会又想请老董事,曾经的Cadence CEO 陈立武出山担任CEO,救救英特尔。

整体就突出一个没有思路,病急乱投医,隔壁AMD CEO 苏妈在采访中已经很直接的说了,就现在英特尔这烂摊子,谁来都没用!

你现在让基辛格一个人背锅,他也有话要说了,当年我都是什么队友,是戈登.摩尔,是安迪.葛洛夫,是克瑞格.贝瑞特,你现在这什么情况,这么一批阿三+LGBT神经病让我带,他们有这个能力吗?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脸都不要了!

当年芯片霸主怎么就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呢?

曾经辉煌的英特尔

作为曾经的CPU霸主,英特尔最早开展的业务是内存,对没错,CPU巨头英特尔的起点是做内存起家。

英特尔的第一桶金来自i1103 1kb的内存芯片,是的你没看错现在CPU霸主是做内存起家的。i1103是第一款划时代的量产DRAM,真正使DRAM的生产达到经济规模,使得每bit存储降到1美分。i1103只有1k容量,是今天内存容量的百万分之一。

刚开始英特尔和美国同行在这个新生的蓝海市场攻城略地,但是好景不长,随着70年末日系内存加入战团,美系内存开始节节败退。

到80年代初,日系内存公司已经逐渐占据上峰。

在1983年-1985年间,市场崩盘,市场需求下降百分之八九十之多,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个崩盘被叫做Atari Shock。

随后英特尔在1985年宣布退出内存市场,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国家半导体等十多家美系美系内存公司退出这个市场,只剩美光,TI,IBM,摩托罗拉四个,其余则被日本内存五巨头,日立,三菱,东芝,NEC和富士通,以及韩国四天王三星,现代,LG,大宇等占据。

不过虽然退出了内存市场,英特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X86 CPU上,并且获得了成功。

在CPU的道路上,当初最强的就是“蓝色巨人”IBM,IBM发明CPU后,将其CPU专利授权给英特尔,让它帮助自己一起扩大商业版图。

1978年,英特尔利用IBM的技术授权推出了第一块16位CPU 经典产品8086,这款CPU让英特尔一战成名,在IBM后续的个人电脑中,也是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让英特尔确立在PC CPU市场的霸主地位

为了防止英特尔一家独大,IBM后面又扶持了另外一家公司,就是现在的AMD。

一开始是英特尔和AMD是合作关系的。当时英特尔的8086处理器的产能不足,为了保证生产,在1982年的时候与AMD合作生产8086处理器。

上世纪80年代,微软赢得IBM PC的大订单,在其整个发展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PC走入千家万户迅速发展。

不过,IBM深知,如果CPU订单给一家供应商,势必造成尾大不掉。为此,IBM要求第一供应商英特尔必须将自家技术授权给第二供应商AMD,必须形成“我开放,你也开放”的局面。

当时可供选择的微处理器厂商至少有摩托罗拉、国民半导体、仙童半导体、英特尔、AMD等。为拿下IBM的订单,英特尔和AMD迅速走向联合——英特尔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AMD放弃自家竞争产品,作为第二供应商联合向IBM供货。

此次多方合作一举奠定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上的地位,也奠定了英特尔和AMD在PC CPU X86芯片上的地位,尤其奠定了“Wintel”模式在PC时代的独霸天下。

在于IBM的合作中,让英特尔逐渐看到PC行业的巨大潜力,于是把CPU作为核心业务。这种战略转变让英特尔开始谋求独家供应,并与AMD生了嫌隙——1987年AMD被英特尔提前结束80386系列芯片技术授权。

AMD将英特尔告上法庭,但官司延宕了5年。到1992年时,AMD被判获胜,获得赔偿并获得386的任何知识产权,包括X86指令集。尽管AMD赢得官司,但判决的执行又被英特尔拖延到两年多以后的1995年。

前后七八年时间,英特尔在1985年推出386、在1989年推出486系列芯片、在1993年推出586,即奔腾1代,席卷整个PC市场,1993年还发起Intel inside的强化品牌运动,让“灯,等灯等灯”的魔性声音深入人心。

在长达七八年的诉讼中,AMD差点错过了PC发展的黄金期,所幸AMD赢得了X86指令集的永久知识产权,于是1990年代初开始大力自主研发,尽管在1991年成功仿制386并将之命名为AM386,随后又成功仿制了486,但由于产品技术和性能的代际落差,AMD逐渐落后。

但是随着“辣个男人硅仙人”的加入AMD,并且担任AMD K7/K8 处理器的构架师,于是AMD跟开了挂一样,奋起直追。

到1999年,AMD的K7处理器首次在性能上超过了英特尔,并且还先于英特尔推出主频超过1G的CPU。

K7 雷鸟,当时的第一代雷鸟还需要转接卡

K7经典产品巴顿2500+英伟达NF2主板的组合仅仅用1500出头的价格,吊打P4 2.4C+i865,并且巴顿2500+仅需修改外频就摇身一变成为3200+,性价比拉满。

启哥我当年自己DIY的第一台机子就是这个配置,显卡是ATI的雷 9550 Pro!

随后的K8时代,AMD再出数款经典产品,如闪龙2800+,速龙3000+,双核速龙3600+,以及终极单核CPU之王——速龙 64 FX-57!

带着新型总线的HT,以及X86-64构架的K8处理器,第一次让AMD具备了可以和英特尔掰掰手腕的能力,一度把英特尔按在地上猛捶。

被逼到绝境的英特尔终于发现自己之前给民众洗脑的CPU“唯主频论”开始反噬自己。

之前因为“唯主频率”,只要主频高,CPU就是性能好的理念灌输下,为了提高CPU主频,英特尔不断给CPU增加流水线级数,这样主频就能更容易的提高,因此在奔腾4的Prescott核心中设计了史无前例的超长31级流水线。

虽然CPU主频被不断提高到接近4GHz,但是其实应用中大家发现CPU效率并没有太多提高,反而因为极高的主频带来巨大的功耗和发热,被各种吐槽,典型的高耗低效,英特尔骑马难下。

因为巨大的发热量,Presscott 核心系列奔腾4被戏称“烤箱”。最终,时任英特尔CEO贝瑞特在6000多人面前惊天一跪,承认英特尔走错了路,并宣布放弃4.0G主频的产品,奔腾4 4.0G胎死腹中,NetBurst构架被彻底放弃,落得贻笑大方。

时任英特尔CEO贝瑞特惊天一跪!求各位,别提了!

经历过奔腾系列的失败,英特尔痛定思痛,放弃了Netburst构架,放弃“唯主频论”切到“功效论”上。同时提出了“Tick-Tock”(钟摆策略),每一次“Tick”代表着一代芯片制程的更新,而每一次“Tock”代表着在上一次“Tick”的芯片制程的基础上,更新微处理器架构以提升性能。两者交替更新,一般一次“Tick-Tock”的周期为两年,“Tick”占一年,“Tock”占一年。

认真的英特尔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商业对手,经过一些系列的动作,英特尔将劣势逐渐扳回。

在新构架方面启用了迅驰笔记本平台的奔腾M系列CPU的设计团队——即名噪一时的以色列海尔法团队。该团队此前在迅驰笔记本平台大获成功,使得奔腾M的CPU占领了90%的市场。

迅驰平台,当年在笔记本市场一战封神!

于是英特尔决定把该构架移植到所有PC平台和移动平台。该团队重新设计一款CPU,核心代号Merom,Merom其实只是一款过渡产品,随后Core构架出现,第一款是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酷睿2!

随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节奏,英特尔逐渐掌握主动权,再次把AMD按在角落里摩擦。

当时AMD还做了几个比较有争议的举动.

2006年AMD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斥巨资54亿美金收购ATi,轰动业界。这次收购案如果从实际效果来看,算AMD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但是不能否认AMD超前的思维。

当时收购前的竞争格局是:AMD与英特尔在CPU上竞争,ATi与英伟达在GPU上竞争。而英伟达和AMD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和ATi则是另外一对。

当时NV的双卡平台叫SLi,只有AMD平台才有,而英特尔和ATi合作,高端双显示卡平台就是用的ATi的交火平台(Cross Fire)。

最终形成“AMD+英伟达”对抗“英特尔+ATi”。AMD和英伟达也算是互相成就。

但是不知怎么想的,突然之间AMD把ATi给娶了。这次交易好比是AMD当着自己的女朋友英伟达的面,抢了英特尔的女朋友ATi。

此后AMD与英伟达反目成仇,关系一落千丈,而此前和英特尔合作愉快的ATi,也因为AMD合并而终止了合作,全部成为赤裸裸的竞争关系。唯一的好处是两家姓A的公司合并,“A卡”依然叫“A卡”,称呼未变。

虽然AMD在产品策略上也推出的APU产品,融合了CPU与GPU的功能于一体的SoC大核芯片。

但是实际上市场上叫好不叫座,未取得理想中的预期。而且 AMD不得不在CPU和GPU两条线上分别与不同的强敌竞争,疲于奔命。这对于从研发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层面都不占优的AMD来说无疑是捉襟见肘。

历史上双线作战基本都没什么好果子吃,两面竖敌十分致命。AMD低估了并购造成的竞争格局,而竞争格局的变化后的压力则是给AMD带来更大的困难。

再加上猪队友格罗方德灾难一般的工艺,把AMD坑的不要不要的。

外加AMD K10处理器不成熟的设计,此后的十年,成为AMD没落的十年,最惨的时候落得一个“i3默秒全”的称号,i3默认秒你全家!

这一仗英特尔大获全胜。

最惨的时候,AMD股价只有几美金,市值只有几十亿美金,还不到英特尔的零头,市场份额也降到冰点,靠着英特尔给的官司费勉强度日。

然后后面就是大家所熟知了,无敌是多么寂寞,英特尔开始不思进取。

开始选择躺赢,反正AMD已经给不了太多威胁,在没有太多竞争压力情况下,英特尔每一代产品仅比上一代做了微小的改进,提升速度就和挤牙膏似的,但是售价则提高不少,于是落得一个“牙膏厂”的外号。

没落的开始

2005年英特尔拿下苹果PC芯片的时候,乔布斯曾经想趁热打铁,主动要求英特尔为其开发手机的SoC,但是英特尔的高管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东西投入太大,盈利不确定,因此不看好手机手机芯片未来的市场机会,拒绝为第一代苹果手机定制SoC芯片。

于是乔布斯转头先找到了三星,让三星帮忙开发基于ARM构架新的手机SoC处理器,并用在iPhone 2G上。

然后2年后,2007年苹果iPhone手机横空出世,火爆全世界,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苹果2代产品之后,看到三星也杀入智能手机这个赛道,于是乔布斯再次就找到“硅仙人Jim Keller”,并未以重任。

硅谷硅仙人,Jim Keller,最牛的芯片大佬之一

然后在Jim Keller的带领下,苹果自己组织了芯片研发团队,并且顺利研发出A4,A5芯片,并且随着iPone4/5大火。

所以说苹果有现在手机业的江湖地位,也是当年Jim Keller打下的江山,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随着智能手机大火,英特尔一看,不行了,然后找到诺基亚,诺基亚觉着自己的塞班也不行,但是放着安卓不用,于是转头找到微软,共同开发新的操作系统,想法很美好,互相帮忙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实际上是互相伤害。

随后故事大家都知道,随后几年,诺基亚被干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一直到2013年,诺基亚实在混不下去了,手机业务最后被微软收购。

诺基亚铁粉:TMD,你们挖了一个微软的内奸过来当CEO,能做的好有鬼了!

当然微软自己干不好手机业务,到2016年,微软又把诺亚基手机部门出手给HMD和富士康。到去年,HMD宣布到2025年诺基亚最后一款产品XR21停产,标志着诺基亚彻底和智能手机时代告别,只留小部分功能机市场……

所以说英特尔,诺基亚,微软三位大哥完美错过整个智能手机发展高潮,甚至到最后诺基亚连祖楼都卖了……

这事让隔壁高通简直嘴都笑歪了,于是高通蹭着这股滔天的修罗浪牌,从一个当初小小的搞无线芯片公司,一跃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霸主。

错过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算了,毕竟英特尔当年的CPU在PC市场以及服务器市场依然卖很火,依然是每年赚到手软。

但是看不清未来,却是最致命的打击,因为英特尔鬼使神差般的错失了AI时代。

2017年又一个巨大的机会放在英特面前,可惜英特尔没有选择珍惜。

2015年,如今大名鼎鼎的OpenAi公司成立。

到2017年的时候,OpenAi以及小有成就,发布了包括OpenAi.Gym.Beta,软件平台Universe等。

但是到2017年的时候,马斯克和OpenAi创始团队理念不合,双方爆发出激烈的利益冲突,最终马斯克选择退出。

这个时候OpenAi还是家小公司,离开马斯克这位大佬的支持等于啥都没有,于是它们找到英特尔,想用自己15%的股份换10亿美金的投资,顺带再捞点英特尔的CPU,然后史上最败家英特尔CEO鲍勃.斯旺认为这东西不会很快进入市场,而且觉得你OpenAI还想白嫖我的CPU,我还怎么赚钱,门都没有好吧!于是英特尔觉得投资OpenAI没有任何价值,一口回绝了。

然后,你英特尔不投,有的是人投,比如隔壁昔日盟友微软,微软连着追几轮投资,后包括Bedrock,红杉,老虎全球,Andreessen Horowitz等众多知名PE纷纷加入。

到2024年10月,最后一轮OpenAi融到66亿美金之后,估值高达1570亿美金。

当初英特尔拒绝的15%股份,放现在价值几百亿美金,真正的肠子都悔青了,大腿都拍肿了系列。

但是你也别说这些年英特尔啥也没干,从布莱恩.科再奇到鲍勃.斯旺,英特尔表示大爷我有钱,开始疯狂四处“撒币”。

从新型存储,到汽车自动驾驶,到AI,以及FPGA一个不拉。

167亿美金收购FPGA的龙头之一阿尔特拉,153亿美金收购以色列的mobieye,20亿美金收购AI芯片初创公司Habana Labs,花了100多亿美金和美光搞PCM相变存储器……

然后并没有然后,这些业务几乎和原来的英特尔业务并没有很好的整合,并没有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

到现在再一个个商誉减值的减值,拆分的拆分,等于当初投了一个寂寞,这点和国内某互联网大厂很像,收一个死一个,收一个消失一个,妥妥的行业黑洞!

最致命的,倒不是这些失败的收购案例,除了先进工艺上难产而被竞争对手追上并反超,更重要的是,整个Ai时代几乎可以说和英特尔关系不大。

到现在,先进工艺被TSMC吊打,良率产能一言难尽。看看之前在公司大搞LGBT+三哥不靠谱的管理风气下,多年积累精英人才都跑光了,导致先进制程次次难产,到现在13代,14代CPU出现重大BUG(我就是14代BUG受害者,英特尔,该死!),然后就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虽然花重金买了2台ASML的 EXE 5000系列的High-NA的EUV光刻机,看起来还想重振“地球芯片制造技术”最牛的雄风,问题是根烂了,有用吗?真不一定有用!

看看隔壁,AMD自从苏妈来了之后,凤凰涅槃,市值又从当初的区区的几十亿到将近2000亿美金,别说英特尔的PC的CPU业务现在被AMD反超,甚至引以为傲的,一度占据高达90%的服务器业务也被AMD按地上摩擦了。

到2024年4季度AMD在PC和服务器市场,均实现了对英特尔市场份额的反超!

到Ai时代,NV生意风生水起,赚钱赚到手软,数钱数到抽筋!毕竟NV多卖一块GPGPU,等于英特尔少卖好多块CPU,和NV一比尾车灯都看不到的那种。

一个好的CEO有多重要!

看看现在的市值说明了一切(2025年1月19),NV 3.3万多亿美金,AMD 1900多亿美金,英特尔920亿美金,别说NV的零头,连老对手AMD的一半都不到。

要知道2006年英特尔可是曾经有机会收购NV,当时老黄对英特尔收购NV持开放态度,然后搞笑的来了,英特尔管理层纠结给老黄啥位置,内部论资排辈争论不断,最后错失了,看看现在风头一时无二的老黄,真的是感谢英特尔当年不杀之恩。

想想当年英特尔利用其CPU在PC上的主导地位,以及对系统总线PCI-E的掌控力,屡屡给老黄挖坑,搞的老黄和NV GPU 有苦难言。

然后AI时代一来,NV成为独立王国。

现在NV 自己一套NV LINK+迈洛思IB,软硬结合,什么万卡集群,什么GPU之间数据直连,什么互相访问内存,让内存资源“虚拟池化”,你PCI-E有这能力吗?没有,呵呵,英特尔和你的PCI-E一边凉快去吧!

老黄大仇得报!!!

当然不是说PCI-E就会彻底消亡,只要PC在,只要CPU还是PC的主要核心,那PCI-E总线是不会消失的,毕竟是行业标准,只是未来的真的和英特尔无关。

再想想早在2000年巅峰市值的时候,英特尔可是等于6个台积电,60个NV,如今台积电是1.1亿美金,NV更是3.3万亿美金,区区920亿的英特尔麻烦你去坐小孩那一桌吧。

再想想当年英特尔当年和微软,强强联合,共同打造Wintel联盟,如今PC行业增长受限,但是微软坚决转型云计算业务,再次走回巅峰,而英特尔一看,手机,家电,AI,汽车全被当年的小弟占领,当年大口吃肉的如今连口汤都合不上,只能喝西北风。

英特尔的股东们,晚上睡的着么,会抱着小枕头哭吗?

也许被马斯克为首的财团收购后重组拆分,是昔日芯片巨头英特尔最后的宿命,希望还能保留一下英特尔的招牌。

毕竟英特尔曾经代表着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