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 湘
2025年的春天,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洗牌:大洋彼岸的OpenAI迭代至GPT-5,英伟达推出最强AI芯片GB 300维持算力霸权,一众中国AI企业则在自主可控的赛道上突破重围。
在这一背景下,科大讯飞交出一份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的年报。2025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各项核心经营指标更是录得全线增长,Q1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68%和48.2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改善6.7亿元。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AI的硬核实力。
靓丽业绩的背后,是科大讯飞“双轮驱动”战略的胜利:坚持自主底座模型研发与全栈国产化适配。
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在OpenAI平均每6个月一次大版本迭代的节奏之下,科大讯飞以每季度一次重大升级的速度,完成了星火大模型从V1.0到深度推理模型X1的进化。这种“硅基进化”速度的背后,靠的是每年占营收近20%的研发投入,以及占员工总数62.71%的9752多名研发人员的昼夜攻坚。
与国内其他互联网大模型厂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聚焦通用能力但垂直场景渗透不足,阿里的通义千问侧重电商生态但技术开放性有限,而科大讯飞独创的“场景反哺技术”模式,使得火大模型在医疗诊断95%合理率等关键指标上建立壁垒。
2024年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重点投向通用大模型 “星火”的迭代与垂直行业适配优化。与多数依赖国际开源框架的厂商不同,科大讯飞选择从算法架构、训练数据到算力调度的全链路自主研发。例如,其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动态融合视觉、语音、文本等多维度信息,显著提升了教育、医疗、汽车等场景的交互效率。
至于其底座模型,科大讯飞构建了“三横三纵”产业赋能体系。在最底层的通用层,星火大模型提供跨行业的基础能力。第二层的专用层,主要是针对教育、医疗、汽车等七大核心赛道开发垂直模型,例如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官网显示,其智慧教育产品已深度服务5万余所学校、累计超1.3亿师生。科大讯飞AI学习机2024年收入增长翻番,25Q1接近翻番,风头正盛。
财报中提及,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导者的科大讯飞,在智能汽车业务新增前装智能化产品出货已超过900万套,累计出货超过6300万套。
在工具链上,2024年财报显示,科大讯飞发布首个由中国牵头的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国际标准ISO/IEC 5259-4:2024《人工智能-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数据质量-第4部分:数据质量过程框架》、首个人机交互领域智能语音交互国际标准 ISO/IEC 24661:2023《全双工语音交互》,打造从数据清洗、模型训练到场景落地的全流程工具箱。
这种产业赋能体系的的商业价值在2024年报中充分显现了出来:企业AI解决方案收入同比暴增122.56%。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中,科大讯飞以32%中标率远超行业平均15%,在金融、能源等领域的项目中标金额和数量均居第一,中标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等头部企业。
靠着“自主算法创新+全国产化+落地价值场景”的特色、“1+N”的整体布局、“通专结合”的系统性创新策略及与行业资深机构和专家深度合作,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开放平台与消费者业务领域,尽情展现着其底座能力。
建起全栈国产化的先发优势
曾被美国政府两次列入实体清单,被极限施压的科大讯飞,一开始似乎就选择了一条“无人区”探险征程。在英伟达A100芯片禁运导致国内多数AI公司训练效率下降30%的危机中,科大讯飞与华为联合打造了“飞星一号”国产算力平台。
在2024年10月,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发布的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算力规模提升2倍至3万张卡。2025年首批算力已交付试用。
这种“算法-算力协同优化”的能力,使得讯飞星火大模型成为全球唯一基于全国产化算力的全民开放大模型,其战略意义在2024年国际科技博弈中凸显,在2024年6月27日,OpenAI宣布停止对中国提供服务后的两天,科大讯飞即发布星火V4.0大模型,来承接国内大模型服务的需求。
事实上,国产化绝非简单的“替代进口”,而是“技术标准-产业应用-开发者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革命。
技术标准上看,2023年10月发布的“飞星一号”算力平台,训练效率能达到国际主流硬件A100的90%,,而“飞星二号”更是带来新模型新算法的持续适配和智算集群规模的再次跃迁。
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再到规模化产业应用,既是一个高门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时间、客户的检验。科大讯飞基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案例、能够规模化推广的标准产品、可以用统计数据证明的应用成效”的AI价值落地标准,在2024年中标了91个项目、8.48亿元的金额。
开发者生态方面,讯飞开放平台以持续引领之姿,继续保持第一位。截至2024年末,讯飞开放平台累计聚集超过802万AI开发者团队,还有超过46万海外开发者。同时,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发者达102万,产生的大模型API日调用量同比增长超过了763%。
据「数智研究社」了解到,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寒武纪等企业主导的“大模型算力适配标准工作组”,已发布《国产AI芯片大模型训练适配技术白皮书》,其中定义的六大兼容性指标正在成为行业事实标准。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科大讯飞用行动诠释着中国科技企业的担当:既要做大模型技术的“造梯者”,突破基础研究的天花板;更要当国产化生态的“织网者”,守护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