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传思瑞浦解散MCU团队;
2024-11-01 / 阅读约29分钟
来源:集微网
【头条】传思瑞浦解散MCU团队;

1.内卷加剧!传思瑞浦解散MCU团队;

2.荣耀引入中国电信、中金资本等新一轮投资者;

3.A股218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业绩出炉:超七成公司营收同比增加 40家净利润翻倍;

4.9月全球半导体并购事件270起,环比减少8%,传高通或将收购英特尔成史上最大并购;

5.解锁企业成长新密码,精准把握政策红利!爱集微政策解读活动圆满结束;

6.手机价格战加剧 明年智能手机市场成长不到1%;

7.OpenAI推出ChatGPT搜寻服务 剑指Google;

8.监管机构称,英伟达需要获得欧盟批准才能收购AI公司Run:ai;


1.内卷加剧!传思瑞浦解散MCU团队;


近日,国内半导体行业再掀波澜,业内人士爆料称,国内知名模拟芯片公司思瑞浦于本周一(10月28日)宣布解散其MCU团队。

据集微网了解,思瑞浦MCU团队约数十人规模,其中一些成员曾是2022年德州仪器(TI)裁撤的中国区MCU研发团队的员工。该部门员工周一上班后突然被告知这一消息,裁员将分批次进行,最早一批获得赔偿的员工将在月底离开。

集微网试图就此事向思瑞浦方面求证,但拨打官网上的联系电话以及负责投资者关系的董办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思瑞浦在2021年成立了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切入MCU赛道,计划投资2亿人民币,旨在结合公司在模拟混合信号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发出在系统性能和集成度上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的MCU。公司曾计划通过集成多路ADC、DAC、OPA等,基于应用SoC顶层构架设计,实现面向低功耗、智能控制的优化,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工业控制、医疗、计量设备、通信等领域。

同年11月底,思瑞浦就正式量产发布了MCU TPS32混合信号微控制器家族的两大系列:TPS325M5系列和TPS325M0系列,共计26款产品,目标市场包括智能门锁、HMI触摸显示控制、智能家居、数字对讲机及各类泛工业控制等。该系列产品选择了STAR-MC1内核,而非传统的Cortex-M4F,显示出公司追求差异化和高性能的决心。

然而,国内MCU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性价比上。思瑞浦的此次团队解散,无疑给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MCU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思瑞浦此前布局了信号链模拟芯片、电源管理模拟芯片和嵌入式处理器三大业务板块。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思瑞浦还公布了总计5亿元的高集成度高性能MCU产品系列研发规划,结合公司丰富的模拟混合信号设计经验,在系统性能和集成度上高于市场上国内外同类产品。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集成ADC、DAC、OPA,高压预驱和接口等,通过基于应用的SoC顶层构架设计,实现面向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的不同应用需求,实现智能控制的优化,首款车规系列已完成研发设计等待流片。

不过10月29日思瑞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已经不见嵌入式处理器业务的描述,并表示后续公司将持续聚焦模拟和数模混合产品线的经营,不断夯实内生增长力,提升盈利能力。

根据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思瑞浦营收84,821.86万元,其中信号链芯片产品实现收入70,961.41万元,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收入13,826.82万元,两大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达到99.96%,可见尽管思瑞浦MCU发布3年来,几乎未实现任何营收。

一位MCU行业人士认为,思瑞浦解散MCU团队,可能主要是因为MCU市场过度内卷,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思瑞浦MCU团队的解散,是国内MCU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国内MCU市场仍然是国际MCU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公司占比较小,且国际MCU厂商企业的终端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国内MCU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小家电和消费电子等中低端市场。而据粗略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27日,提供MCU产品的国内上市半导体公司已经有23家之多,这还不包括MCU产品还没有产生多少收益的思瑞浦;MCU+(面对特殊应用设计的专用驱动/信号链MCU)产品刚开始量产的纳芯微;以及不久前才宣布收购了一家MCU企业的晶华微等等,内卷程度可见一斑。

按市值排名的前23家MCU上市企业,截至2024年9月27日(数据来源:芯查查,同花顺)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从市值来看,今年他们的市值与去年同期又缩水不少,市值最高的兆易创新,其市值从去年同期的659.9亿元缩水至535.36亿元(截至2024年9月27日收盘),最低的华芯微市值更是从去年3.37亿元大幅下跌至1.25亿元,缩水超过一半,充分暴露了市场环境的挑战和国内MCU产业整体面临的压力。

事实上,自2020年思瑞浦成功登陆A股市场以来,却因核心业务——信号链芯片的需求疲软,业绩与市值大幅缩水,近几年承受巨大压力。

9月13日,持续近一年的思瑞浦发行可转债并购创芯微100%股权事项注册获批,此次收购在于吸收优质资产完善其向综合性模拟芯片厂商挺近的“版图”,但是思瑞浦逆势收购亏损同行,意图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未来上市公司能否有效增厚业绩,提升市场竞争力,仍充满不确定性。如何有效整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与资源、如何保持各自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都是思瑞浦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无论是收缩业务,还是并购扩张,都是严酷的市场环境迫使公司寻求“自救”之举。一收一裁之间,真正考验着思瑞浦管理层的,是在行业低迷时期保持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以及坚持既定战略的决心和毅力。



2.荣耀引入中国电信、中金资本等新一轮投资者;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荣耀股改引入新一轮投资者,中国电信、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基石资本旗下基金、特发基金,以及新一轮代理商投资平台(金石星耀)等机构加入。

对于此轮融资,荣耀称,坚持公开透明的发展原则,持续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

自荣耀公司在2020年引入外部股东正式“单飞”后,其“股改”动作频频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先是8月23日,荣耀股东列表中新增中国移动。9月11日,荣耀股东列表又新增杭州微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为股东。关联信息显示,该企业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企业。针对具体的投资金额,双方暂未公开披露。直至10月10日三人行公告入股荣耀前,荣耀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鹏程新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信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7位股东共同持股。

关于荣耀IPO进展,早在2023年11月22日,荣耀发布董事会公告称,为实现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公司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通过首发上市推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今年8月初,荣耀再次向媒体回应上市传闻。荣耀表示,公司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发展原则,也会持续多元化股权结构。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相应的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适时启动IPO流程,荣耀在相应的过程中会披露相关财务数据。

与此同时,荣耀CEO赵明也曾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借壳上市从来都不是荣耀的选择。(校对/孙乐)



3.A股218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业绩出炉:超七成公司营收同比增加 40家净利润翻倍;

2024年以来,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行业景气度回升、研发创新赋能,半导体行业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多家公司一扫此前颓势,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或高增长。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31日,A股有218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有72.48%公司营收出现同比增长。而盈利方面,更是有4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100%。

40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

据集微网统计的A股半导体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218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5145.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23.6亿元。

从营收规模来看,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占比5.05%;营收在50~10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10家,占比4.59%;营收在20~5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47家,占比22.6%;营收在10~2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36家,占比17.31%;营收在5~1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50家,占比22.94%;营收低于5亿元(含)的企业有64家,占比29.36%。

具体来看,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中电港、长电科技、北方华创、纳思达、韦尔股份、通富微电、晶盛机电、江波龙、三安光电、深科技、华天科技,其营收分别为379.6亿元、249.78亿元、203.53亿元、193.94亿元、189.08亿元、170.81亿元、144.78亿元、132.68亿元、118.55亿元、108.52亿元、105.31亿元。

营收在50亿元~10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10家,分别为士兰微、华润微、晶合集成、有研新材、海光信息、兆易创新、中微公司、三环集团、好上好、佰维存储,其营收分别为81.63亿元、74.72亿元、67.75亿元、67.6亿元、61.37亿元、56.5亿元、55.07亿元、53.81亿元、53.54亿元、50.25亿元。

营收同比增幅方面,有158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72.48%。其中,营收增幅超过100%区间的企业有8家,占比3.67%;营收增幅在50%~100%(含)区间的企业有21家,占比达到9.63%;营收增幅在20%~50%(含)区间的企业有77家,占比达到35.32%;营收增幅在0%~20%(含)区间的企业有52家,占比达到23.85%;营收增速同比下降的企业有60家,占比为27.52%。

从增长幅度来看,德明利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最高,达到268.45%,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拉普拉斯、思特威、佰维存储、云天励飞、长川科技、和林微纳、江波龙,其营收增幅分别为195.67%、137.33%、136.76%、112.52%、109.72%、104.97%、101.68%。

营收增幅在50%~100%之间的企业有21家,分别是源杰科技、赛微微电、东田微、芯海科技、神工股份、普冉股份、珂玛科技、澜起科技、富创精密、裕太微、恒玄科技、中电港、南芯科技、甬矽电子、海光信息、苏州固锝、天岳先进、峰岹科技、聚辰股份、全志科技、龙迅股份。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有164家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合计盈利469.64亿元,另有54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共计亏损87.42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规模来看,218家企业中,共有8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0亿元,占比达到3.67%;5亿元~10亿元(含)之间的企业有14家,占比为6.42%;2亿元~5亿元(含)之间的企业有44家,占比为20.18%;0亿元~2亿元(含)之间的企业有98家,占比为44.95%;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有54家,占比为24.77%。

具体来看,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8家,分别为北方华创、晶盛机电、韦尔股份、三环集团、海光信息、纳思达、长电科技、紫光国微,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3亿元、29.6亿元、23.75亿元、16.03亿元、15.26亿元、10.81亿元、10.76亿元、10.1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5亿元-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4家,分别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兆易创新、盛美上海、雅克科技、华海清科、扬杰科技、深科技、振华科技、顺络电子、晶晨股份、拉普拉斯、江波龙、通富微电。

在归母净利润增幅方面,115家企业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52.75%。其中,净利增幅超过100%的企业40家,占比为18.35%;净利增幅在50%~100%(含)的企业18家,占比为8.26%;净利增幅在0~50%(含)的企业57家,占比为26.15%;另外,净利增长率下降的企业有103家,占比47.25%。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长川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858.78%,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汇顶科技、中微半导、通富微电、全志科技、晶合集成、精测电子、韦尔股份、思特威,增幅分别为3499.3%、1978.21%、967.83%、834.56%、771.94%、752.58%、544.74%、517.32%,均超过500%。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200%-500%(含)之间的企业有16家,分别是德明利、英集芯、纳思达、东田微、ST华微、瑞芯微、华天科技、普冉股份、澜起科技、拉普拉斯、天岳先进、珂玛科技、上海贝岭、艾为电子、仕佳光子、赛微微电。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100%-200%(含)之间的企业有15家,分别是联特科技、乐鑫科技、神工股份、江波龙、聚辰股份、佰维存储、恒玄科技、风华高科、甬矽电子、捷捷微电、士兰微、鼎龙股份、聚灿光电、明微电子、圣邦股份。

166家企业Q3营收同比增加

从218家A股半导体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来看,218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40.4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8.44亿元。

其中,中电港是唯一一家营收规模超过百亿的企业,达到132.43亿元。紧随其后的分别为长电科技、北方华创、韦尔股份、纳思达、通富微电,其Q3营收分别为94.91亿元、80.18亿元、68.17亿元、66亿元、60.01亿元。

营收同比增幅方面,有166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76.15%。其中,营收增幅超过100%区间的企业有8家,占比3.67%;营收增幅在50%~100%(含)区间的企业有28家,占比达到12.84%;营收增幅在20%~50%(含)区间的企业有62家,占比达到28.44%;营收增幅在0%~20%(含)区间的企业有68家,占比达到31.19%;营收增速同比下降的企业有52家,占比为23.85%。

其中,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的公司有铖昌科技、拉普拉斯、寒武纪、德明利、思特威、云天励飞、长川科技、神工股份,其营收增幅分别为413.08%、377.17%、284.59%、268.38%、150.04%、140.02%、125.51%、120.32%。

三季度,有125家企业营收环比增加。其中,寒武纪、国芯科技、航锦科技Q3营收环比增长208.3%、151.34%、145.71%。紧随其后的则是晓程科技、耐科装备、思科瑞、云从科技、至纯科技、中科飞测,其Q3营收分别环比增长79.28%、66.05%、62.16%、60.31%、55.24%、52.7%。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有162家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合计盈利169.09亿元,另有56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共计亏损31.09亿元。

具体来看,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5家,分别为北方华创、韦尔股份、晶盛机电、海光信息、三环集团,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2亿元、10.08亿元、8.64亿元、6.72亿元、5.78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3-5亿元之间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长电科技、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盛美上海、深科技,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7亿元、3.96亿元、3.85亿元、3.15亿元、3.15亿元、3.01亿元。

从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思特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181.63%,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三安光电、拉普拉斯、全志科技、天岳先进、长川科技、晓程科技、华天科技、联特科技,增幅分别为2278.24%、1176.37%、994.82%、982.08%、844.11%、597.01%、571.76%、500.69%,均超过50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在200%-500%(含)之间的企业有21家,分别是普冉股份、国科微、联动科技、韦尔股份、东田微、仕佳光子、乐鑫科技、艾为电子、泰凌微、中微半导、珂玛科技、英集芯、聚辰股份、上海贝岭、精测电子、神工股份、兆易创新、瑞芯微、海特高新、江丰电子、德明利。

从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来看,普源精电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822.43%,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蓝箭电子、至纯科技、苏州固锝、士兰微、仕佳光子、神工股份,增幅分别为1591.88%、1072.66%、710.36%、657.76%、590.35%、588.49%,均超过500%。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幅在100%-500%(含)之间的企业有13家,分别是立昂微、国科微、中微半导、伟测科技、正帆科技、万业企业、睿创微纳、航锦科技、思科瑞、晓程科技、中科飞测、博通集成、联动科技。

整体来看,随着半导体市场不断回暖,A股半导体公司经营业绩也持续向好,机构也对半导体板块前景持乐观态度。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半导体复苏趋势逐渐明朗,国家政策不断扶持,外部环境“卡脖子”情况下国产替代仍有较大空间,近期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公布并购重组事件,产业链整合节奏加快。半导体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在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向好趋势下仍有较强投资属性。



4.9月全球半导体并购事件270起,环比减少8%,传高通或将收购英特尔成史上最大并购;

过去几年里,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下行周期。尽管半导体市场表现低迷,但作为长周期内极具成长性的赛道,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热情并未消失,半导体企业间的并购也从未停止。集微网搜集整理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事件,分析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发布《全球半导体并购报告(2024年9月)》。


据集微咨询统计,2024年9月,全球共发生超270起半导体企业并购事件(包括传闻和撤回),环比减少24起(-8%),同比增加113起(72%)。本月并购数量环比下降,同比大幅增长。



按所处交易阶段划分,宣布阶66起,完成阶段88起,假设完成阶段63起,待定阶段22起,传闻阶段27起,撤回了4起。

按所处国家或地区划分,中国大陆有78起,为数最多,日韩地区29起,中国台湾7起,亚洲其他地区共24起,美国44起,欧洲地区68起,其他地区有20起。



2024年9月,有155起并购事件披露了标的金额,总额近1468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9.47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环比增加575%,最大的一笔交易是高通收购英特尔传闻。其中,超过10亿美元的有7起,1~10亿美元31起,千万~1亿美元有52起,低于千万美元的有65起。近十二个月平均交易金额1.93亿美元(中位数)。



目前,《全球半导体并购报告-第二十六期(2024年9月)》已在爱集微官网与APP正式上线,欢迎登录爱集微官网、爱集微APP,首页点击“集微报告”栏目,即可进行订购。



5.解锁企业成长新密码,精准把握政策红利!爱集微政策解读活动圆满结束;

2024年10月30日,一场深度解读科技企业政策红利、助力企业精准把握政策机遇的高端政策解读活动在集微·合肥基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和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指导,集微信息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主办,科大硅谷科创服务(合肥)有限公司和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协办。众多来自集成电路及其他科技领域的企业高管、GR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政策赋能企业发展的新密码。

近年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集成电路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敏感度和执行力,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企业政策项目解读与案例分享”主要涵盖科技政策趋势、科技项目概览、项目实战策略及案例分享等内容,旨在帮助科技企业深入理解政策导向,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

爱集微政策咨询业务总经理朱婉艳首先剖析了当前的科技政策趋势。她指出,近年政策密集出台,促进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出台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政策超70份,其中合肥、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15个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大,涵盖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创新发展、产业生态拓展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推动产业发展,地方实施“多层级政策叠加”。

随后,朱婉艳以合肥为例,为与会者绘制了一幅清晰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蓝图。她指出,一家合肥的集成电路企业从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成熟期、规模期可获得的项目支持超30项。朱婉艳对每个阶段项目申请资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研发人员数量要求、营业收入门槛、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占比等,帮助企业清晰认识到目前自身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以及及可申报的项目类别。

在完成了对产业政策趋势和科技项目概览的深入解析后,此次活动自然过渡到“项目政策解读”环节。朱婉艳对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安徽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认定及工信部“中国芯”奖项等荣誉评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此外,朱婉艳还特别介绍了专项定制类的政策项目,包括省级重大产业专项和国家工信部/发改委专项。这些专项政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技术优势,选择适合的专项政策进行申报。

在“案例分析”环节,朱婉艳重点分享了多个集成电路企业实现高端项目申报的成功案例,例如工信部中国芯奖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项目的背景、申报要点、申报流程等,让与会者深刻理解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等成功企业的成长路径和申报要点。同时,她还针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例,朱婉艳指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来自行业认知差异、数据体系复杂、政策要求更新快等方面,例如:IC设计企业如何展现优势,如何高效精准呈现证明材料,如何深入剖析评审标准与最新政策导向等都是企业常遇到的申报难点。

演讲最后,朱婉艳代表集微咨询政策团队(JW Insights)向与会者致以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团队的专业背景和服务能力——实时掌握科技政策导向,帮助企业精准享受各级政府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她指出,集微咨询政策团队自2021年起便深耕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构建了数据量超百万条的半导体产业政策数据库,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政策动态的实时监控与深度分析。目前,爱集微政策数据库涵盖项目库、政策库、企业立项库三大部分,是一个实现政策精准匹配的高效工具,为企业提供项目诊断方案(规划)。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已成功助力众多集成电路企业把握政策红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爱集微愿与所有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产业新机遇,共创辉煌未来。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的盛会,帮助企业提升了政策敏感度和执行力,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于科大硅谷·合肥集微产业创新基地

作为科大硅谷首批创新单元,是合肥市针对半导体产业领域重点对口扶持的招引孵化基地。重点招引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材料、装备、制造、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核心企业,目标打造集“产业发展、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人才招引、政策申报、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提供一站式服务。



6.手机价格战加剧 明年智能手机市场成长不到1%;

三星昨(31)日于财报会议表示,本季手机价格战将加剧,明年智能手机市场可能只成长不到1%。法人指出,三星为全球智能手机龙头,其看淡产业后市,为大立光(3008)、联发科、晶技等相关供应链营运增添阴霾。

三星正面临难以维持稳坐全球智能手机销售王宝座窘境,让这家南韩科技巨擘在应付重重危机之际挑战加剧。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导,今年第3季全球五大智慧手机品牌中,三星是唯一出货量衰减的企业,把市占让给长期竞争同业苹果与提供新型折叠手机的陆企。

研调业者IDC数据显示,三星第3季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从21%降至18%,领先苹果的幅度只剩下0.6个百分点。分析师估计,三星智能手机部门的营业利益同期间下滑高达30%。

韩国大信证券分析师朴康浩表示,三星智能手机事业陷入低迷。该公司寄望透过折叠手机获得领先苹果的优势,但消费者反应平平。现在大陆品牌积极推出折叠手机,抢走三星的市占。

三星12年来雄霸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王的局面在去年遭到终结,被苹果短暂篡位,不过三星在今年首季又重夺宝座。

法人指出,台湾供应链当中,镜头厂大立光、手机芯片厂联发科、石英元件厂晶技等,都是三星手机供应链,随着三星看淡手机市况,恐同步承压。

大立光董事长林恩平日前坦言,因客户下修订单,而且“幅度满大的”,预期10月拉货动能与9月差不多,但11月比较明显下滑,整体第4季需求状况变不好。

法人进一步追问镜头市场价格竞争压力,林恩平回应,价格竞争永远都在,“只要有合理价格的订单,我们都会接,不会局限什么机种。”大立光拥有的专利也有利于保护价格,不过也要看竞争者是否尊重。经济日报



7.OpenAI推出ChatGPT搜寻服务 剑指Google;

OpenAI 周四 (31 日) 在其人工智能 (AI) 聊天机器人 ChatGPT 新增一套搜寻引擎功能,透过即时网路搜寻和与新闻、数据供应商合作,能提供最新体育竞赛比数、股票报价、新闻、天气等资讯。这家 AI 新创此举象征意味着与 Alphabet 旗下 Google 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消息传出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周四盘中股价下跌 1.35%,每股暂报 172.11 美元,因为 OpenAI 的新服务恐怕会对这家搜寻引擎巨擘地位造成影响。

不只如此,此举也让 OpenAI 更像是微软 (MSFT-US) 及其业务的竞争对手。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近 140 亿美元,但 OpenAI 的产品直接与微软的 AI 和搜寻工具如 Copilot 和必应 (Bing) 竞争。

据了解,新的搜寻功能使用 OpenAI 的 4o 模型,周四开始向 ChatGPT Plus 和 Team 用户提供行动和网路版本的付费搜寻功能。OpenAI 的企业和教育客户将在未来几周内能使用这些功能,而免费用户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才能使用。

OpenAI 媒体合作主管 Varun Shetty 受访时说:“人们在搜寻东西时想要答案,而目前在网路上很难找到答案,不仅要多次搜索还必须点进一堆连结。我们认为,能够以对话的方式询问所有相关背景和对方的高品质资源,只会让这成为一种更好的体验。”

该公司周四在部落格写道,ChatGPT 将“根据你的提问自动在网路搜寻答案”,使用者可以手动点选 ChatGPT 内的网路搜寻图示进行搜寻。现在聊天包括文章或部落格文章等来源的连结,用户可以透过点击回覆下方的“来源”按钮来打开侧边栏。 

OpenAI 与包括《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路透》(Reuters)、德国报业集团《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美国生活旅游杂志《Condé Nast》、《赫斯特》(Hearst)、《Dotdash Meredith》、英国《金融时报》(FT)、《新闻集团》(News Corp)、《世界报》(Le Monde)、《大西洋》(The Atlantic)、《时代杂志》和《沃克斯传媒》(Vox Media) 在内的新闻媒体合作,替其搜寻提供内容。

该公司表示,用户可以用更自然、更直观的方式进行搜寻,并像在对话中一样提出后续问题。

OpenAI 还强调,新的搜寻服务不会偏好其合作的新闻出版商,任何网站或出版商都可以选择出现在 ChatGPT 搜寻中。该公司还希望确保其搜寻产品对寻找硬新闻以外资讯的人有用。

不过有分析认为,OpenAI 与所有生成式 AI 产品一样,必须面对其新搜寻工具可能会给问题创造错误答案的风险。例如,在 SearchGPT 于 7 月推出后,现场产品的展示搞错节日的日期。

而对于 OpenAI 及其竞争对手来说,下周公布有关美国大选的准确资讯的风险尤其高。 OpenAI 表示,从选举日开始,询问投票结果的 ChatGPT 用户将看到一则讯息,鼓励他们查看美联社和路透等新闻来源,以及他们所在州或地方的选举委员会。钜亨网



8.监管机构称,英伟达需要获得欧盟批准才能收购AI公司Run:ai;

当地时间31日,欧盟委员会表示,英伟达必须就其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Run:ai 的收购,寻求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批准,因为这威胁到这些公司所在市场的竞争。

今年4 月,英伟达宣布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Run:ai 公司。虽然该交易未达到欧盟审查的营业额门槛,因此英伟达无需向欧盟申请批准,但该交易已通知意大利相关机构,该机构随后要求欧盟监管部门受理此案。

欧盟委员会接受了意大利的请求,并警告该交易带来的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