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中微半导体公司增资至40亿 增幅300%;
13 小时前 / 阅读约10分钟
来源:集微网
【增资】中微半导体公司增资至40亿 增幅300%;

1.中微半导体公司增资至40亿 增幅300%;

2.飞骧科技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系射频前端芯片厂商;

3.华虹虹芯基金独家投资半导体检测设备商大束科技;

4.江苏铭芯先进获中汇金资本数千万元股权投资,系超高频射频毫米波雷达厂商;

5.投资3.9亿!同光科技年产7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竣工;

6.机构:2025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45亿元,主要应用在B端场景;


1.中微半导体公司增资至40亿 增幅30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亿人民币增至40亿人民币,增幅300%。

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尹志尧,经营范围含物联网科技、数据科技、电子信息科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等,由中微公司全资持股。

中微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刻蚀设备贡献超72亿元,同比增长54.7%,稳居国产刻蚀设备龙头。尽管净利润约16.16亿元,同比下滑9.5%,但扣非净利润约13.88亿元,同比增长16.5%。这一下滑主要受研发投入激增影响,2024年研发费用达24.5亿元,同比增长94.3%。公司创始人尹志尧表示,2024年人均销售超过400万元,达到设备产业国际先进水平。

从出货设备来看,刻蚀领域,该公司的CCP刻蚀设备2024年生产付运超过1200反应台,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量超过4000反应台;薄膜沉积设备领域,LPCVD设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50个反应台,2024年获得约4.76亿元批量订单,ALD(原子层沉积)设备和其他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EPI(外延)设备已顺利进入客户端量产验证阶段。

量测设备领域,中微公司控股子公司超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拟增资至1.6亿元,中微公司持股比例将降至47.2%,但仍保持控制权。据悉,超微公司重点开发电子束量检测设备,该设备是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今年1月,中微公司计划在成都市高新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成都)有限公司,建设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5亿元,主要用于研发薄膜设备。该公司将作为中微公司的西南总部,建设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配套设施,预计2025年开工,2027年投入生产。

国联民生证券表示,芯片行业的关税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制裁愈发严厉,一方面对美系厂商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或加速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作为芯片行业的基石,国产替代进展直接关系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半导体设备行业有望率先完成美系厂商的替代。



2.飞骧科技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系射频前端芯片厂商;


近期,飞骧科技官宣与浙江嘉善经开区华东总部项目签约落地,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作为射频前端芯片企业,飞骧将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化进程,深耕产业化布局,同时,飞骧将在自己产业化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官方资料显示,飞骧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公司,核心业务覆盖2G-5G全品类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包括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滤波器等,终端客户涵盖传音、联想、闻泰科技、荣耀等品牌,并且成功进入这些知名ODM厂商的供应链体系。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4.58亿元,其射频前端PA出货量已成为全国第一。

凭借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及研发创新,公司于2020年在国内率先推出支持所有5G 频段的手机射频前端整套解决方案,现已量产出货L-PAMiF、PAMiF、L-FEM等高集成度5G模组,技术难度更大的高集成度5G模组L-PAMiD和L-DiFEM已完成设计并开始样品验证。

此前,飞骧科技已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射频芯片封测研发与生产项目,目前项目已投产上规。此次签约合作,飞骧科技持续扩大在嘉善的投入,把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华东区域总部,及未来国内最主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投资开展封测中心及化合物晶圆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项目将分阶段建设先进测试产线及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射频前端芯片的IDM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飞骧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预计完全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

今年2月,证监会披露了关于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骧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其上市辅导机构为招商证券。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该公司首次开启IPO。早在2022年10月,飞骧科技科创板IPO申请文件曾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2024年9月,公司及保荐机构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10月终止公司的发行上市审核。

从当前股权结构来看,飞骧科技控股股东为上海上骧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直接持股14.30%,通过特别表决权股份安排实际享有37.34%的表决权。(校对/李梅)



3.华虹虹芯基金独家投资半导体检测设备商大束科技;


据国方创新发布,近日,华虹虹芯基金完成对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束科技”)A轮独家投资。

官方资料显示,大束科技成立于2018年,深耕半导体量检测及实验室电镜核心部件研发、电子束设备运维领域,拥有5项发明专利,在电子束设备的消耗性与易损性部件板块成绩卓著,目前已成功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大束科技产品线持续拓宽,涵盖电子枪、离子枪、探测器、光阑等关键部件,全方位覆盖存量电镜的维修保养需求,并广泛适配于各类电子束设备,在科研及半导体客户群体中倍受赞誉。公司自主研发的热场发射电子源与液态镓离子源产品,其性能与使用寿命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能够在各类机型上完美兼容进口产品,成功攻克关键部件国产替代难题。

本轮融资后,大束科技将加速研发创新与产能扩张,助力提升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性,减少对进口部件的依赖。未来,大束科技的稳定供应能力将进一步为国产电镜厂家提供更优质的核心部件支持;同时帮助中国境内的半导体量测和电子显微镜外企实现本地化采购,提高服务效率。(校对/李梅)



4.江苏铭芯先进获中汇金资本数千万元股权投资,系超高频射频毫米波雷达厂商;


日前,中汇金资本旗下管理基金完成对江苏铭芯先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铭芯先进”)数千万元的股权投资,以支持其产业化发展。

铭芯先进主营超高频射频毫米波芯片与雷达模组的研发、制造,产品面向智能高速近感探测、星链通讯等领域,团队来自于华为、北理工、三星、海太等知名企业与高校,并获得中科图灵、华软投资、兰璞等机构股东的大力支持。

铭芯先进本次融资主要用于超高频射频毫米波雷达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此前该公司于3月30日在淮安经开区举行数模混合项目盛大开工仪式,总投资3亿元。(校对/李梅)




5.投资3.9亿!同光科技年产7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竣工;


近日,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发布了“河北同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7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为提高碳化硅单晶衬底产品性能,2024年,河北同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大鑫元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河北同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7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该项目于2025年1月通过环评审批,于2025年3月正式投产试运行,实际产能为年产7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

该项目总投资38863.5万元,环保投资390万元,占投资的1.00%。资料显示,河北同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位于保定市涞源县河北涞源经济开发区,是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子公司。

同光股份成立于2012年,位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合作单位,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6/8英寸导电型和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校对/李梅)


6.机构:2025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45亿元,主要应用在B端场景;

根据调研机构TrendForce数据,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其中有6家如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厂商对2025年量产规划超过千台。预计中国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人民币,加上马斯克关于Tesla Optimus 2025年数千台量产目标,预计头部本体厂商的量产计划将拉动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生态布局与完整性。

当下人形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在B端工业场景、高校科研以及少部分B端商用场景,而C端家用场景要求人形机器人功能多元,对机器人数据处理和自主交互能力要求较高。人形机器人从B端跨越到C端应用场景需要政策、法规、技术等行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C端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仍任重道远。

4月上旬,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起了该系列国标,这是国内首批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涉及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控制、作业操作等多项技术要求。TrendForce表示,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立项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意义重大。国家标准能够规范行业技术指标,降低技术门槛,助力行业规模化量产与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