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台湾半导体代工关税成本待定,取决于议价能力;
2.富士康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3.专家解读台积电救援英特尔 无法承受之重;
4.特朗普关税威胁“亚洲工厂” 鸿海、广达预计将应对适当
1.中国台湾半导体代工关税成本待定,取决于议价能力
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所有国家课征10%关税,并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课征17%~49%的对等关税,其中,中国台湾的税率为32%。虽然半导体、钢铁、铝、铜、药物等项目暂未列入关税品项,但川普对半导体产业的发言仍引发关注。业界人士分析,台湾的半导体厂商主要以代工为主,晶片所有权在客户手中,因此,关税等额外成本应由晶片所有权的客户承担。然而,最终谁来承担关税,仍取决于双方的议价能力。美国增加对等关税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希望转移半导体先进制程至美国境内设厂。然而,面对美国关税和半导体产业上游客户的压力,中国台湾厂商能否按照合约走,仍有待观察。
2.富士康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台湾富士康近日公布第一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强劲需求。但该公司同时表示,需要密切关注全球政局。
富士康的营收同比增长24.2%,达到1.64万亿新台币(约495亿美元)。强劲的人工智能需求推动其云和网络产品部门收入强劲增长,其客户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公司Nvidia。另一方面,包括iPhone在内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的同比增长“持平”。此外,3月份营收同比增长23.4%,至5521亿新台币,创下3月份的最高纪录。
尽管富士康预计本季度的销售额将较前三个月和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他警告称:“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全球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对中国商品加征34% 的关税,使今年对中国的新增关税总额达到 54%。富士康在中国郑州运营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工厂,此次关税调整或将对富士康的业务产生影响。
富士康的股价去年上涨76%,远超台湾股市28.5%的涨幅。然而,今年迄今已下跌17%,反映出特朗普动荡的贸易政策给科技股带来的整体压力。富士康将于5月14日公布第一季度完整收益。
3.专家解读台积电救援英特尔 无法承受之重
英特尔与台积电合资达成初步协议的消息再起,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4月4日表示,台积电救援英特尔,不论是对台积电或是中国台湾半导体业,将是“无法承受之重”,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对台积电施展连环计。
刘佩真示警,合资过程中台积电的关键技术机密是否能完全不外泄充满风险,扶植竞争对手中长期会有抢自家订单的挑战,甚至目前台积电全球设厂多线并进,包括台湾扩产、赴美投资共计1,650亿美元、日本与德国需如期建厂,再加上经营英特尔晶圆制造事业,恐让台积电疲于奔命。
刘佩真还提到,若台积电抢救英特尔的消息属实,背后势必承受产业竞争外相当大的压力,例如美国以反垄断的议题威吓,或是美方以控制全球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EDA、核心关键芯片等生产要素。
刘佩真更提醒,若再链结美方认定AI已是各国重要战略物资,且要将芯片制造全部移回美国,借此稳固美国在AI世代全球霸权的地位,则可相当清楚美方的战略,“完全掌控”台积电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产业界担心,一旦台积电与英特尔合作计划成真,可能削弱台湾在半导体领域的量能。最好的方式是台积电能以技术取得股权,合资厂专门生产英特尔的IC。
业界指出,台积以集中式、高效率制造体系为优势,若部分制造责任移转至美国合资厂,可能导致产能分散化,与台湾本土供应链,如化学品、材料、机台维护之间的整合也将面临重新配置问题。(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4.特朗普关税威胁“亚洲工厂” 鸿海、广达预计将应对适当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将打击亚洲制造业,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各国央行将加码降息以因应更多关税。其中,承受32%至49%税率的东南亚经济体首当其冲,该区供应链恐陷入混乱,但分析师预期鸿海集团和广达可望应对适当。
智能手机、服务器生产线更易建立、迁移
英国金融时报(FT)报道,分析师预期,全球最大iPhone制造商鸿海集团、以及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大厂广达电脑等亚洲大型制造商,应有能力因应特朗普“解放日”关税冲击,因为自2018年特朗普1.0政府对中国大陆祭出惩罚性关税以来,这些制造商已在东南亚、墨西哥和美国本土设厂,现在也纷纷在美扩产。
美银亚太区硬件科技研究主管郑胜荣指出,相较于生产半导体需要造价动辄300亿美元、费时多年兴建的厂房设施,智能手机或服务器的生产线更能轻易建立、迁移。
对等关税或使中国大陆更大比例的出口直接转向北美
相比之下,特朗普“对等关税”对东南亚冲击更大,将破坏“中国大陆+1”策略-将东南亚当作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二个出口制造基地。越南是那股潮流最大受益者,如今却面临46%的对等关税税率;越南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比亚洲其他出口国来得深。
花旗集团分析师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这些关税重创‘亚洲工厂’。”彭博资讯分析,特朗普对等关税将威胁东南亚的干净科技制造投资,在新兴亚洲市场中,柬埔寨、越南、老挝及印尼的太阳能生产特别易受冲击,区域性的供应链移转也将遭遇更多阻力。
近年来,东南亚也成为中国大陆产品销往美国的渠道,目前中国大陆厂商占越南新投资的比率将近三分之一。
华侨银行(OCBC)研究报告说:“中国大陆通东南亚国协(Asean)迂回出口的策略效力可能减弱,因为越南、泰国等国承受的对等关税比中国大陆还高…因此,贸易互动关系可能再度转变,可能逼得中国大陆把更大比例的出口直接转向北美。”
电子设备预计将承受最大冲击,因为去年占越南对美出口比重约30%;这些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电脑和电气设备。衣鞋供应链也可能受影响。
观察家认为,这可能给印度带来机会,因为27%的对等关税税率较轻。但印度电子产业长期转捩点是否真的来临,将取决于美印双边贸易协定能否顺利敲定。彭博资讯也指出,由于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的税率也相对较低,预计将受益。(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