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特尔与台积电达成初步协议 成立合资企业运营代工厂;
2.花旗:英特尔与台积电合资企业难以成功,应专注核心CPU业务;
3.关税冲高iPhone售价可能飙升 专家:苹果左右为难;
4.特朗普关税大乱流 半导体暂时逃过一劫;
5.OLED需求提升 机构上调显示设备资本支出预测
1.英特尔与台积电达成初步协议 成立合资企业运营代工厂
4月4日消,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两位参与相关讨论的知情人士称,英特尔与台积电已经达成了双方成立合资企业的初步协议,双方将共同运营英特尔在美国的晶圆厂。
报道称,美国白宫和商务部官员一直敦促台积电和英特尔达成协议,以解决英特尔的长期危机。而在英特尔和台积电成立的合资公司当中,台积电将拥有合资企业20%的股份,英特尔和其他美国投资者将持有超过50%的股份,这也意味着美方仍对晶圆厂占据主导地位。
在合资谈判中,台积电获将通过分享部分半导体制造技术来获取合资公司20%的股份。但是英特尔的高管担心,该交易可能将会引发进一步的裁员(去年英特尔已经宣布了全球裁员15%),并导致英特尔现有的自己的制程工艺技术被边缘化。
而台积电内部,可能也存在阻力。
据Digitimes Asia报道,两周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公开否认了公司考虑收购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这一消息。
白宫,积极促成合作
而力求将芯片制造业迁回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对于这项合作则是相当积极,一直在大力促成双方谈判。
上个月,台积电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以扩大在美国的产能。
CEO C.C. Wei表示,这一承诺主要由客户需求驱动。不过特朗普可不这么认为,他将此归因于自己对进口芯片施加的关税威胁。
中国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表示,台积电救援英特尔,不论是对台积电或是中国台湾半导体业,将是“无法承受之重”,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对台积电施展连环计。
刘佩真示警,合资过程中台积电的关键技术机密是否能完全不外泄充满风险,扶植竞争对手中长期会有抢自家订单的挑战,甚至目前台积电全球设厂多线并进,包括中国台湾扩产、赴美投资共计1,650亿美元、日本与德国需如期建厂,再加上经营英特尔晶圆制造事业,恐让台积电疲于奔命。
刘佩真还提到,若台积电抢救英特尔的消息属实,背后势必承受产业竞争外相当大的压力,例如美国以反垄断的议题威吓,或是美方以控制全球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EDA、核心关键芯片等生产要素。
刘佩真更提醒,若再链结美方认定AI已是各国重要战略物资,且要将芯片制造全部移回美国,借此稳固美国在AI世代全球霸权的地位,则可相当清楚美方的战略,“完全掌控”台积电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产业界担心,一旦台积电与英特尔合作计划成真,可能削弱台湾在半导体领域的量能。最好的方式是台积电能以技术取得股权,合资厂专门生产英特尔的IC。
业界指出,台积以集中式、高效率制造体系为优势,若部分制造责任移转至美国合资厂,可能导致产能分散化,与台湾本土供应链,如化学品、材料、机台维护之间的整合也将面临重新配置问题。
2.花旗:英特尔与台积电合资企业难以成功,应专注核心CPU业务
根据最新的市场报告,尽管受到关税问题的影响,英特尔的股价在2025年至今仍在上涨,但涨幅微小。投资者对英特尔的股价相对强势的原因在于他们坚信,在美国川普政府的推动下,英特尔将能够成功赢得台积电的合作,以解决其在先进制程上的问题。
然而,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对此持有不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英特尔和台积电的制程完全不同,几乎不相容。花旗银行对英特尔和台积电合资企业的可行性产生了严重怀疑,认为考虑到制造和运营方面的差异,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合作或合资企业的做法可能并不会成功。花旗银行甚至建议英特尔应该彻底退出晶片代工业务,专注于其核心的CPU业务。
美国银行也对此持有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拆分英特尔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并且过程将会非常复杂。首先,因为英特尔在PC及服务器处理器领域占有约70%的市占率,因此需要获得全球,尤其是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这显然不会被允许。其次,英特尔的负债过高,未来难以获利。
最后,由于英特尔先前领取了晶片法案补助,因此即便拆分晶圆代工事业,英特尔仍必须拥有50%以上的持股占比。如果晶圆代工业务分拆成为公开上市公司,英特尔又不是最大股东,那么晶圆代工部门只能向任何单一股东出售35%的股权。否则,将会触发控制权变更条款,如此一来,补助就会无效。这些限制都将对台积电与英特尔合资企业产生限制,最终可能导致合作失败。
3.关税冲高iPhone售价可能飙升 专家:苹果左右为难
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措施,可能让美国iPhone价格飙升。专家分析,由于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iPhone涨价空间有限,且供应商陆续淡出iPhone订单转攻获利更好的产品,不像以往积极配合苹果要求分担成本,恐让苹果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4月3日宣布对所有国家/地区课征10%关税,将于4月5日凌晨生效。特朗普也针对其他对美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地区,分别课征17%至49%“对等关税”,其中中国台湾税率为32%;苹果(Apple)供应链设厂主要国家/地区中国大陆,税率为34%,加上特朗普日前已先加征20%,累计达54%。
根据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预估,如果苹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支高阶iPhone的售价可能达到近2300美元。
中国台湾经济研究院资深分析师邱昰芳对中央社记者表示,这几年iPhone新机规格虽然有提升,但价格并未持续往上调,反映出iPhone价格已面临“天花板”。
她说,在中国手机厂商竞争、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苹果创新能力也遭质疑,导致iPhone涨价空间有限,“我觉得压力是非常非常大,蛮麻烦的。”
邱昰芳说,早期苹果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会要求供应商分担一定比例的成本。然而近几年不少中国台湾组装厂或零组件厂陆续淡出苹果供应链,把工厂卖给中国大陆或印度公司,“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好做”,苹果产品获利率相对较低,纷纷寻求其他更高毛利的产品,苹果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已不像以往那样强势。
她认为,苹果需要分散供应链来应对关税成本,短期可能增加印度产能比重,从目前约15%提高到2025年至2026年约30%。但长期来看,挑战依然存在,因为大部分国家/地区都笼罩在关税风暴下,即使转移生产基地也难收到成效。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社群平台X发文说,苹果硬件组装主要在中国大陆、印度与越南,在特朗普政府颁布新关税政策后,自中国大陆、印度与越南出口到美国的硬件产品成本将显著提高,若苹果不涨价,整体毛利率估计显著减少约8.5%至9%。
郭明錤指出,关税政策对苹果无疑是负面影响,但苹果并非无计可施。在美国市场,新款高端iPhone占比65%至70%,高端用户相对能接受苹果涨价。苹果也有许多方式可转嫁关税成本,以降低消费者对涨价的负面观感,例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高补贴金额、降低Trade In换购方案折扣等,也可能加大对供应链的砍价力道。
郭明錤进一步表示,中长期需注意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因为更弱的消费者信心与购买能力会延长苹果换机周期。(文章来源:中央社)
4.特朗普关税大乱流 半导体暂时逃过一劫
特朗普政府祭出对中国台湾课征32%对等关税,半导体暂时逃过一劫。法人分析,根据白宫发布的声明,针对中国台湾的关税,半导体被排除在外暂时豁免,惟间接经济冲击仍大,最悲观情境恐面临今年全球半导体产值由原预估的增长转衰退。
法人分析,美国挥舞关税大刀,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压力激增,整体科技需求也难逃衰退。中国台湾半导体大厂积极近期积极投资美国,被外界视为“交保护费”,虽然中国台湾半导体暂时免于对等关税问题,但仍难逃整体总经趋势下滑带来的影响,这从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台积电ADR重挫可见一斑。
业界忧心,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原本稍稍回温的消费电子景气,再次出现放缓甚至衰退,使得相关芯片投片量大减,以成熟制程为主的联电、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将面临产能利用率下降与价格竞争加剧的压力。
封测厂商方面,也可能使测试与封装的量减少,直接影响营收与毛利,且为适应AI、高频高速应用,需要导入先进封装,技术转型压力将上升。
针对美国对台将祭出32%关税,IC设计业者表示,从备货角度来看,之前在疫情带来的红利消退期间,芯片业一度饱受消化库存之苦,甚至还要对预订产能修约或赔偿,去年已逐渐摆脱相关阴影,因此目前相关厂商的库存水平大多不算高。
从需求面来看,IC设计厂商不讳言,关税问题终究还是要考虑会不会影响到终端买气,如果产品因为附加高额关税,导致消费者紧缩採购力道,市场需求下滑,届时没有被直接课税的上游供应链,订单需求可能也会受到间接影响,这也是大家近期所关注的变数。(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5.OLED需求提升 机构上调显示设备资本支出预测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每季显示设备资本支出与市场占有率报告》,受到OLED投资增长及LCD市场小幅回温带动,2020-2027年全球显示设备支出预测上调2%,达770亿美元。
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OLED设备支出将逐年增加。此成长趋势受G8.7 OLED产线扩建、柔性/LTPO技术转换,以及85英寸以上大尺寸OLED电视市场发展所驱动。此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的OLED渗透率提升,加上面板尺寸日趋增大,进一步带动市场需求。
由于IT OLED需求未达预期,G8.7 OLED产线可能会优先投入智能手机面板生产。尽管OLED技术扩展与资本密集度高于LCD,预计2020-2027年间OLED设备支出将占总市场的58%,但LCD仍将占40%,其中85英寸以上大尺寸LCD电视产线的转换计划将于2024-2027年进行。
Counterpoint指出,预计中国在2020-2027年间占全球显示设备总支出的83%,略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84%,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累计资本支出已达640亿美元,并将连续几年领跑全球。估计韩国占比维持13%,累计资本支出达100亿美元;预估印度与中国台湾分别占2%与1%。(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