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首款RISC-V服务器CPU,加速芯片自主进程
1 周前 / 阅读约3分钟
来源:Tomshardware
RiVAI Technologies发布中国首款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处理器凌驭CPU,采用一核双架构,旨在平衡处理能力和能效。此举反映中国在半导体开发自给自足方面的持续努力,并得到政府支持,以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和制裁。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RiVAI Technologies在深圳隆重发布了凌驭CPU,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性能RISC-V服务器处理器,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自主研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凌驭CPU采用独特的一核双架构设计,集成了32个通用计算核心(CPU)与8个专用智能计算核心(LPU),能够高效应对诸如开源大型语言模型推理等复杂任务。这一架构旨在实现处理能力与能效的完美平衡,进而降低总拥有成本(TCO)。

RiVAI Technologies由谭章曦创立,他曾在RISC-V领域的先驱、2017年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教授指导下深造。帕特森教授目前继续担任RiVAI的技术顾问,致力于推动RISC-V在中国的广泛应用。

据悉,RiVAI已与包括联想和商汤科技在内的5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RISC-V处理器的应用并促进其生态系统的发展。这些合作有望推动凌驭CPU在各行各业的广泛部署,并进一步激发RISC-V基计算解决方案的创新活力。

RiVAI的此次发布正值中国大力推进RISC-V芯片采用之际,旨在减少对x86和Arm处理器的依赖。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这一进程,鼓励研究机构、芯片制造商及企业加大RISC-V开发的投资力度。

与西方公司控制的专有架构相比,RISC-V作为一个开源指令集,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设计和制造处理器而不受外部限制的自由。推动RISC-V的采用,是对当前贸易紧张局势和制裁的积极回应,有助于缓解中国获取先进外国制造芯片途径受限的问题。

为加速这一转型进程,中国政府为从事RISC-V技术的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资金援助及激励措施。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科技巨头已率先开发基于RISC-V的解决方案,而国家支持的研究机构则专注于该架构的软件优化工作。

这一转变对于构建更加自给自足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软件兼容性和生态系统发展等挑战依然存在,这些将决定RISC-V能否长期作为x86和Arm处理器的主流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