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拒还迎,台积电首次在美董事会没有给出解方;两个市场难以兼得,台积电珍惜最后的独舞时光
“扛龟”。中国台湾的财经、科技媒体用这样一个区域特色词汇,来形容对台积电首次在美董事会召开,但是具体方案落空的局面。
2月12日,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首次将自己的年度董事会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也是台积电在美首座4纳米制程工厂的所在地。
这一举措被中国台湾财经科技媒体讽刺为,面对压力,台积电向北美有关方面示好。外界预测,台积电有可能会在这一次董事会之后,宣布在美国市场新的投资计划,包括设立更先进制程的制造工厂,至少是现有工厂产能的扩产。
或者至少,美国台积电负责人王英郎会升职——作为加大美国市场投入的重要信号。但是,预测统统扛龟,落空。
台积电英特尔涨跌互见
北美有关人士近期直接点名,台积电抢走了美国芯片公司的生意,希望让这些业务回到美国市场。如果不把生意带回来,他们会不高兴。
巧合的是,就在台积电在美国召开董事会后的一两天,两家美国媒体一家中国台湾媒体,披露了台积电可能会接收英特尔代工厂的信息。
外界总结,台积电有三个选项:
——台积电直接在美国建设先进封装厂,一条龙服务美国市场。
——台积电和北美有关方面一起接手英特尔代工厂,台积电技术入股,手把手调教英特尔的代工技术和工艺。
——台积电和英特尔组成一家合资公司。
条条路径都看起来不太妙,北美地区也开始效仿亚洲的日本、印度等国做法,强迫技术领先者转移技术,这就是新版本的“市场换技术”。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以及安迪格鲁夫创立的英特尔居然也会堕落到今天的这一局面,需要靠拦路行劫,才能立足。
欧洲国家是否可以效仿,还施彼身,要求特斯拉,要求OpenAI,还是另当别论?
动议一出,一向视台积电先进制程为立命之本的区域人士一片悲观,认为台积电的可选应对方案不多。《财讯》总编辑谢金河就认为,现在是台积电CEO魏哲家的考验时刻。
几个月前,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问到魏哲家,关于这个交易的潜在可能性时,他的回答简单明了:英特尔是台积电很好的客户,收购英特尔代工厂,不可能。
《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了最新的进展,披露过去几个月,英特尔临时CEO一直在和北美有关方面,以及台积电沟通相关交易信息。
魏哲家没有再回应这些报道。台积电称,不回应市场传闻。
台积电4纳米美国厂如今已经正式量产,几个月前传闻良率表现不错,甚至超过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工厂。如今,该厂正在成为北美AI大厂客户的代工厂,即将投片OpenAI和马斯克全新的AI芯片。
36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扩产计划本来就在计划当中。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确定的那段时间,有一位前高盛的IT分析师,家就住在台积电厂区附近,租了一架小型飞机从台积电工厂上空飞过,观察了这片土地。
他发现,台积电这片园区的规模绝非一个工厂的规模,至少可以建设4座工厂左右。
台积电为自己的美国拓展,留足了空间。接下来的进展,就看时机了。
两个季度前,魏哲家曾经表示过,台积电会将自己的先进制程能力逐步拓展到美国市场。但是,还是会让中国台湾保持其最先进芯片制程的领先地位。
公开信息当中,台积电最先进的2纳米工厂已经在台北的新竹园区投产,另外,台积电还计划在高雄新建一座2纳米工厂。台积电原计划在美国3纳米计划在2028年量产,更先进的2纳米将会在2030年投产。
现在看,北美方面似乎对这一进程并不满意。
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投资的Rapidus公司,计划两个月之后,也就是4月,量产2纳米制程芯片。如果进展顺利,将会领先北美地区的制程进展。也将会改变,2纳米制程一个人的武林的现状。
北美、日本、中国台湾先进制程芯片能力地区,内部的博弈与中国市场无干。半年前,华为轮值董事长曾经公开表示过,中国可获取半导体工艺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处于落后状态。
但是,话锋一转。战机在于,消费者以体验为中心,而不是算力为中心,这里主要指的是消费业务。
过去数年,余承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余承东靠着中心国际以及所谓的Brutal force,还有京东方、凯盛科技、东睦股份等中国土炮组合。应战苹果、OV、小米的台积电、三星OLED、高通洋枪组合。
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华为消费者业务份额已经追近vivo。并且,公开信息当中,华为开始出海东南亚、中东市场,鸿蒙加本土芯片组合,至少可以与台积电高通、谷歌GMS生态一战了。
台积电几乎全部最先进2纳米制程能力给了英伟达的训练、推理芯片,并不是苹果公司的iPhone、Mac。华为轮值董事长的讲话当中,也面向开发者喊话,只有可以持续获取的算力,才是中国开发者可以真正依赖的基础。
2个月前,都是一片绝望的声音。但是如今,DeepSeek来了。
H200和H20区别的地方,正是DeepSeek努力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路径。OpenAI不需要去考虑芯片的底层通信逻辑,所以,自然发展下去,有BlackWell和Rubin在手的OpenAI不会有机会看到DeepSeek的创新路径。
GoogleVC的一位负责人引用了一句非常鸡汤的话,来形容DeepSeek的进步,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
某些区域媒体猜测,接下来,DeepSeek的新版本,会使用华为轮值董事长所讲的本土长期可获取算力,来做训练和突破。
注意看,OpenAI所投资的那么多AI应用,但是,没有几个依靠OpenAI真正做大。现在美股真正值得关注的AI应用公司是两个,一个是从大数据时代存活下来的半军事应用公司Palantir,这是因为穷兵黩武的战争财。
一个是能不断老树新花的Adobe,当然,现在Adobe的股价还没有表现。
DeepSeek部分解决了中美能力和应用的错配之后,在应用开发方面,中国市场有优势。中国开发者可以很快就能在中国中产阶级群体当中,找到种子用户群,现在的问题是是否能推广到全球。
《悟空》、无尽冬日、哪吒还有泡泡玛特,群体涌现,是积极的信号。
台积电不在意中国市场28纳米制程大幅调价的红潮。放眼望去,全世界的好生意,利润率都会超过40%,不管是卖运动鞋的,还是搞AI软件的,以及卖iPhone的,台积电也超过40%。
几年前,当京东方开始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冲击三星OLED独霸全球的局面,多数人都认为短期内,中国企业没有机会。三星Display和LGD战局市场90%的局面,10年内看不到变局的机会。
现在呢?份额比瞬间来到了平局,连苹果都要依靠京东方OLED来拓展市场,谁愿意接受一个独舞的赛局呢?
京东方、华星光电、HKC血洗了LCD,清空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LCD的产能,这些市场的参与者退守OLED、MicroLED和硅基OLED,本以为可以据守。
现在,京东方的追兵又到了。8.6代OLED产线的投建时机,京东方只落后三星几个月。如果余承东、雷军足够给力,能真正推出点大尺寸OLED不一样的产品。三星的优势还有吗?
LGD只有卖出全部股权和资产一条路。
台积电的优势和三星OLED的优势相仿,结局会有不同吗?中芯国际以及中国的Brutal Force,获得了Try and Error的机会,也就逐渐获得了京东方LCD一样的生态基础。
《智物》发现,高不可攀的荷兰公司产品背后,还有另外一个现象,30多万个部品当中,没有中国生态所没有的,只是在某些方面,中国企业会表现稍弱,或者,他们正挣扎在另外一个卷局当中。
他们需要机会,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在这样一个看起来高不可攀的赛道里,他们努力的破口在哪里。更多方面,他们也可以告诉这些Brutal Force,他们在卷局当中积累的生存能力,和荷兰生态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
比如,他们的电机,原来只是给养鸡场通风换气的。还比如他们的泵体,原来是用在环保领域的。卷局生存,他们也直通欧洲或者某地的技术源头。养殖、环保这种低端卷局的周期,反而让他们比某些地区的公司,有更多更新技术、尝试技术的机会。
僵化、固化,再优化的进程是需要的。但是,两个市场,两条产业链,两个科技生态的竞争,胜负的悬念毕竟是回来了。擅长求生的台积电,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安排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