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在美国建设一座晶圆厂,耗时及成本是中国台湾的2倍
2 天前 / 阅读约3分钟
来源:集微网
半导体行业扩张中,中国台湾建晶圆厂仅需19个月,美国则需38个月,主要因审批延误及非全天候施工。美国建厂成本为中国台湾两倍,因高劳力成本和严监管。

半导体行业正在迅速扩张,各国/地区争相建设新的晶圆厂。据专门从事高科技设施(如芯片生产工厂)的工程设计公司Exyte表示,尽管在中国台湾建设一个晶圆厂大约需要19个月,但在美国建设一个晶圆厂却需要长达38个月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获得许可的时间较长,且晶圆厂并非一周7天且24小时(全天候)施工。

Exyte指出,在中国台湾建设晶圆厂大约需要19个月,其次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需要23个月。欧洲项目需要34个月,而美国最慢,需要38个月。一个关键原因是中国台湾的许可流程简化且施工全天候进行,而美国和欧洲在审批上面临延误,且不进行全天候施工。美国已通过一项法律,免除某些美国晶圆厂接受联邦环境评估,但这显然不足以与中国台湾相媲美。

Exyte称,成本也差异巨大。尽管设备成本相似,但在美国建设工厂的成本大约是在中国台湾的两倍。这种差异源于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广泛的监管要求以及供应链的低效。Exyte高管Herbert Blaschitz表示,此外,中国台湾的劳动力经验丰富,因此中国台湾的建筑商需要更少的详细蓝图,因为他们熟悉每个步骤,这加快了晶圆厂项目的完成速度。

Exyte表示,为了与中国台湾有效竞争,美国和欧洲必须简化许可流程,优化施工技术,并采用先进的规划工具,如数字孪生。Herbert Blaschitz建议采用“虚拟调试”,即在物理施工开始前创建工厂的数字模型。这有助于及早识别潜在问题,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同时提高速度和效率。

现代半导体生产设施规模巨大,无论是尺寸还是投资。一个前沿的晶圆厂——如英特尔、三星代工或台积电运营的工厂,需要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仅建筑本身就需要40亿~60亿美元。

Herbert Blaschitz称,一个典型的晶圆厂可能包括一个40000平方米的洁净室,配备2000台用于光刻、沉积、蚀刻、清洗等操作的生产设备。每个设备大约需要50个独立的公共设施和工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