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概念股: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业绩大增 多家半导体公司开启IPO上市辅导
2.新时达: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股票复牌
3.先进数通:代理销售昇腾服务器相关业务占比较小
1.一周概念股: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业绩大增 多家半导体公司开启IPO上市辅导
伴随着半导体市场持续复苏,以及主要产业加速向国产链转移,国内晶圆厂需求持续增长,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代工厂2024年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同时,芯和半导体、格兰菲、赛英电子等半导体公司也加快IPO进程。
产业链端,本周内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在整车智能战略下,比亚迪构建起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将带动激光雷达渗透率持续上升。
中芯国际/华虹业绩大增
本周内,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制造厂相继披露2024年财报,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其中,中芯国际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为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毛利率为18.0%,因折旧上升等原因,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晶圆收入按尺寸划分,十二英寸和八英寸收入均有增长,占比分别为77%和23%,其中,十二英寸收入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产能规模的扩大和新增产能能够较快地完成验证并投入生产;按照应用划分,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占比分别为28%,16%,38%,10%和8%。
从各产品平台来看,中芯国际在模拟、图像传感器、显示驱动等优势平台收入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并紧密对接客户需求,新推出了众多的功率分立器件平台,在手机、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实现量产并贡献收入。
对于业绩的增长趋势,赵海军表示,目前整体来看,客户产品库存相对健康,且近期的两个现象值得注意: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到了起量阶段,部分产品正式量产;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客户补库存意愿较高,消费、互联、手机等补单、急单较多。
与此同时,华虹半导体也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实现销售收入为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2.4%;单季毛利率为11.4%,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2024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4亿美元,全年毛利率为10.2%。
新任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先生首次代表华虹半导体参与业绩发布,其表示,2024年市场需求复杂多变,消费领域复苏、部分新兴应用市场快速成长,带动公司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等平台表现良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仍保持了营收与产能的稳定,整体业绩呈现逐季提升趋势。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在全球晶圆代工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025年伊始,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无疑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了更多的变局与机遇。在其显著的算力成本优势及开源模型不断迭代更新的趋势下,预计端侧AI应用创新将助力终端需求复苏,手机、PC、可穿戴设备、汽车等创新电子消费品类均有望开启新一轮需求增长。
第四季度,公司模拟与电源管理及逻辑与射频平台销售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平台维持平稳,消费电子继续保持华虹半导体第一大终端业务板块,贡献销售收入3.446亿美元,占比高达63.9%。在此基础上,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端侧AI产业趋势,迎来成长新阶段。据悉,公司稼动率已连续多个季度接近或达到满产,随着无锡新12英寸产线各工艺平台的全面铺开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带动公司收入规模来到更高的水平。
多家公司开启IPO上市辅导
伴随着市场的回暖,芯和半导体、格兰菲、赛英电子等半导体公司也加快IPO进程。
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了关于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和半导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其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芯和半导体创立于2010年,是国内EDA行业的领先企业,以仿真驱动设计,提供覆盖IC、封装到系统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 EDA 解决方案,支持先进工艺与先进封装,致力于赋能和加速新一代高速高频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已在5G、智能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3年,芯和半导体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聚焦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打破传统“路”的思维,以“场”分析为基础,场路结合,将量化分析贯穿射频系统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全链条,突破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出我国首套及系列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软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基本自主可控;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用以自主研制出600多款射频芯片、组件与系统产品。成果用于400多家企业,支撑了国产5G基站/终端等产品等自主研发和多个重大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引领了射频集成技术和学科发展,走出了一条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自立自强的创新突围之路。
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了关于格兰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兰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报告,其上市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
据披露,格兰菲成立于2020年12月,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软硬件集成的图形图像和AMOLED显示驱动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计算机软硬件、自动驾驶、网络游戏、智能办公等领域,解决各种潜在挑战,满足多样化需求。
2月11日,证监会披露了东吴证券关于江阴市赛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英电子)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赛英电子成立于 2002 年,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长期的技术开发和工艺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以陶瓷管壳和封装散热基板为核心的产品结构,为半导体厂商提供用于 IGBT、SiC、晶闸管和 IGCT 等功率半导体模块的配套产品,最终应用于特高压输变电、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已与英飞凌、中车时代、日立能源、斯达半导等半导体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激光雷达渗透率持续上升
在汽车产业,比亚迪于本周内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将通过天神之眼实现全系车型智驾化。而在智驾快速上车的背景下,激光雷达行业已经悄悄完成了大规模的价格调整。
根据行业数据,禾赛科技在2024年12月实现了单月激光雷达交付量突破10万台的里程碑,其产品平均单价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35,869元/台降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4,023元/台,降幅接近90%;速腾聚创2024年12月用于AS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为45,300台,平均售价也在2020年至2024年间下降了近90%。
对于2025年车载激光雷达价格,禾赛科技CEO李一帆曾公开表示,禾赛新产品将在200美元范围内,采用新一代技术,可在性能不降甚至上升情况下降低成本,价格会比2024年更低一些。但其也明确指出,激光雷达下降空间已逐渐收窄,作为关乎安全的产品,不能以牺牲性能为代价降低成本。
换言之,200美金是当下市场能够标配的一个合理价格。再回看搭载禾赛激光雷达上车车型,既有锐意进取的新兴势力小米SU7、理想全系车型,又有老持稳重的长安车系、东风车系、长城车系,激光雷达在时下的热门车型中,完成了相当程度的渗透率。
在产业的壁垒性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激光雷达固然重要,但并非整车厂商需要不同款,不同厂商的需求基本相似,如禾赛AT系列两代产品已经完成了100多个车型的适配,没并有必要进行自研。因此,在厂商完成产品的开发之后,并不需要担心整车厂商为了节省成本进行自研投入。
在市场增量方面,中国激光雷达渗透率在快速上升,2023年在15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中为12%;2024年9月达24%;预估明年将涨到40%。根据行业数据报告,预估激光雷达市场产值将从2024年的11.81亿美元成长至2029年的53.52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35%。
民生证券认为,当前自动驾驶已临近L3跨越期,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足以满足L2及以下自动驾驶的感知层配置需求,但在向L3级自动驾驶跨越时,激光雷达上车的必要性凸显。
而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之际,我国激光雷达主要厂商将目光锁定在机器人领域,意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下一个大规模应用增长极。
2.新时达: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股票复牌
近日,新时达发布公告,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与纪德法、刘丽萍、纪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协议约定纪德法、刘丽萍、纪翌合计转让10%公司股份给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并不可撤销地将合计持有的上市公司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剩余全部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9.24%)所享有的上市公司表决权委托给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本次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安排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股票自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开市起复牌交易。
3.先进数通:代理销售昇腾服务器相关业务占比较小
近日,针对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公司是否代理昇腾服务器等产品?”的提问,先进数通回复称:客户招标时,一般已经确定选择某个或某几个品牌的服务器。一个品牌的销售,取决于最终客户是否选择、厂商是否有足够产量。公司作为代理进行销售。目前相关业务在公司业务中占比较小,对公司业务不构成重大影响。另外,先进数通产品体系深度融合DeepSeek,目前已经完成本地化部署及验证性测试。相关产品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