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锐 柯阳明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我们已经不亏现金流,明年元月份以后,新的一季度,行业有些企业就会开始走出低谷,冲出周期,这是非常重要的。”2024年年末的12月19日,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接受预见能源等多家采访时做了上述表示。
他分析道称:“除了硅料这一段以外,在电池端,组件端我们是不亏的,下一步将全力以赴的从技术上迅速升级HBC,而硅料段2025年系统端供应调整会调完,可以按照满产量产大产,所以我们是有信心有能力,在这一波的周期当中,做到非常好的。”
虽然朱共山信心满满,但同日发布的一则融资公告,还是将协鑫的“困境”曝光在了市场注视之下。
2024年12月19日日晚间,协鑫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协鑫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完成15.6亿股闪电配售,配售价为每股1港元,较12月18日收盘价1.21港元折价约17.36%,若所有配售股份获全部配售,预期配售事项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5.6亿港元。
同时,协鑫科技还计划发行可转债5亿美元,两笔融资相加,根据最新汇率计算,协鑫科技此轮融资总额高达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
而就在上述公告发出前几天,12月13日,协鑫科技刚刚称于2024年度不再进行任何回购注销,而此前公司曾承诺2024年内将进行不低于6.8亿元的回购注销。
回购“食言”,折价配售,朱共山创立的、昔日被称为“硅王”协鑫集团,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
实际上,过去两年,光伏行业内卷严重,行业产能扩大数倍,利润腰斩,供需严重错配,协鑫也没能独善其身。子公司协鑫科技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近30亿元,其中,以硅料和硅片为主的光伏业务亏损18亿元。
不过,形势也在快速变化。
前述公告发出短短几天后,硅料第一大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第三大企业大全能源就在12月24日晚间发布消息称,为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旗下硅料企业将有序减产控产。而行业第二的协鑫科技随即跟随,对外宣布称将与其他企业协同减产控产。
这家选择“节流补血”的硅料巨头是否能率先穿越光伏产业寒冬,成了岁末年初行业的一大焦点?
今年66岁的朱共山是不折不扣的光伏“老兵”,他和他创立的协鑫,历经了中国光伏此前“四起三落”全部周期动荡。
1981年,时年20岁的朱共山毕业于南京电力专业学校,主修电气自动化。九年后1990年,他从老家江苏盐城轻工局的自动化成套设备厂辞去厂长职务下海经商,并在上海创立了协鑫集团的前身 ——上海协成电器成套厂。
下海之后不久,朱共山便找到了合作伙伴——香港新海康航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与新海康在1996年于江苏太仓创办太仓新海康协鑫热电有限公司。而香港新海康航业的大股东,是央企保利集团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嵘高贸易有限公司”。
这也是如今协鑫公司名称的由来。
作为第一家涉足电厂的民企,在之后的十年间,协鑫建了20多家热电厂,一跃成为彼时最大的民营电企,朱共山也因此被外界称为“民营电王”。
2007年11月13日,朱共山将电厂资产打包,保利协鑫(2022年更名为协鑫科技)在香港上市。朱共山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保利协鑫30.13%的股权,保利集团持股低于5%,其余均为公众股东(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持股。
上市前夜,朱共山狂砸7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江苏中能硅业,持股65%,杀入光伏上游——多晶硅原料。
不过,协鑫只能算是个后来者。2006年,全球光伏市场起步,但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下游电池片和组件领域的竞争却已十分激烈。
就在前一年,彭小峰在江西新余开始构筑赛维 LDK 的光伏帝国,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过,相对于下游扎堆,彼时上游多晶硅领域国内企业涉入者寥寥,多晶硅产量仅为60吨,基本依赖进口。
“那个时候,中国光伏产业材料研发制造和市场应用两头在外,受制于国外,产业成本高昂。”这也正是当年朱共山看好光伏硅料领域并大举进入的原因。三年后的2009年,朱共山又豪掷260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的全部股权。
在强敌环伺的光伏领域,朱共山仅用五年便“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硅王”。
2013年,协鑫多晶硅产能达到6.5万吨,超越当时德国瓦克公司5万吨产能,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商,后一直保持龙头地位至2019年。当年底,协鑫多晶硅产能达到8.5万吨。
彼时的朱共山开始不仅满足于光伏硅料领域,2009年协鑫集团向硅片制造领域延伸,继续扩张。
2009年,协鑫还没有一片自产硅片,却只花了不足一年,将其多晶硅片产能扩张到了2011年的6.5GW,不仅供应量占了全球约三成,成本更是业界最低,一举坐上全球头把交椅。
同期,朱共山还将注意力转到了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电站开发、运营。2009年朱共山创办协鑫新能源,并在2014年成功将公司带到港交所上市。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末,受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美“双反”调查等影响,全球光伏行业陷入低迷,中国光伏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硅料、硅片等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全行业陷入亏损。
这直接重挫协鑫的业绩,但朱共山仍保持扩张步伐。在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间,协鑫硅片产量由17.3GW逐年攀升至31.95GW,但售价却一路走低,由每瓦1.085元降至每瓦0.422元。
然而,新能源财政补贴政策在2018年开始调整,协鑫此前不计成本的扩张带来的债务攀升也开始反噬,朱共山不得不在接下来的2019-2021年的3年里,开始瘦身和战略转型,此后更是退出了光伏电站领域。
“协鑫(集团)现在坚持做减法,所有光伏电站资产接下来要全部出售,力争2021年6月底前出售完毕。”当时的朱共山曾表示,但“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创业创新,争先领先,永争第一。要做第一不容易,保持第一更难。”
于是,2020年,协鑫开始推出颗粒硅技术。
2021年,颗粒硅2万吨模块点火,随后产能迅速爬升,2023年其颗粒硅名义产能已经达42万吨,市占率突破15%,协鑫随即全面退出棒状硅生产。
“2020年到2023年,我们重新有一个新的技术——FBR颗粒硅技术,重新建起了50万吨的新产能,应该是在行业当中的第一家。”朱共山在前述接受预见能源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资料显示,颗粒硅是多晶硅产品的形态之一。与当前市场主流的棒状硅相比,颗粒硅在成本、能耗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生产每公斤颗粒硅单位电耗仅为棒状硅的1/4,碳排放仅为37千克当量。
在颗粒硅研发上,协鑫科技已经投入百亿,耗时十余年。
早在2011年,朱共山就提出要进军颗粒硅研发,但当时颗粒硅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叠加上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商业化成功的先例可循。到了2016年颗粒硅终于研发出来了,但大规模量产依然看起来“遥遥无期”。
此后数年,协鑫的颗粒硅项目“毫无产出”。
尤其是2018~2020年,其将传统产线全面替换为硅烷法新工艺,再叠加市场周期等影响,导致协鑫科技连亏3年。
直至2020年之后,由于价格更优惠、电耗更少、碳排放更低,颗粒硅开始接到诸多商单。去年9月,协鑫的颗粒硅总产能突波40万吨级,达到了投产之初的40倍。
目前,协鑫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烷流化床法(FBR)技术,在2024年半年报中,其就特意提到公司在颗粒硅的提质增效、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上半年研发费用超7亿元,公司颗粒硅品质N型(901A及以上)比例超96%,现金成本预测将降低到人民币30元/KG以下。
同时,2024年以来,硅料价格暴跌,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万元/吨-3.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万元/吨,虽然相较11月初仅微降了0.5%,降幅已经收窄,但N型颗粒硅全年至今下跌37.29%。
实际上,朱共山对此早有预判。
“新一轮洗牌就要开始了。”在光伏业最赚钱的2022年,他就曾表示,“高暴利时期是绝对不可持续的,价格肯定会回到合理区间”“最不赚钱的时候马上就到了”。
“科技破卷、结构性优势和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逆周期增长。”朱共山表示,凭借协鑫在颗粒硅和钙钛矿技术领域的优势,有望在光伏行业“寒冬”中实现突围,“我们的每一步踩点都是正确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这一波的周期当中,做到非常好。”
不过,虽然协鑫在技术和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光伏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1月至10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分别下滑超过 35%、45%、25%。另有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仅光伏行业就新增了100多家上市公司,而增加了这么多公司,但许多光伏上市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供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已有39家出现了净利润亏损。
其次,目前颗粒硅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一些品质缺陷。隆基绿能曾指出颗粒硅的四大缺点:一是金属含量高,二是碳含量高,三是有粉料,四是含氢。这些缺陷在拉晶过程中可能导致产品品质问题。例如,金属和碳含量高会影响硅料的纯度,进而影响拉晶出的硅棒的质量。
此外,钙钛矿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其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尽管钙钛矿光伏具有诸多优势,但在迈向大规模量产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在小试到中试的环节,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升较快,但从中试到量产的过程中,面积的放大难度较大。
还有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如何提高钙钛矿电池的长期稳定性,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保持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光伏市场的政策环境和贸易形势也存在不确定性,也对协鑫科技的出口业务产生影响。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光伏产品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如欧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特朗普上台前种种提高关税的言论等。这使得光伏企业的出口业务面临较大的挑战。
不破不立,九死一生。这既是能源老兵朱共山和他的协鑫集团的写照,也是整个中国光伏行业多年来的跌宕历程。
站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时点上,行业龙头协鑫以及硅料环节能否率先突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