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企业深兰科技获数亿元Pre-IPO轮投资;
2.微特科半导体总部项目签约落地无锡高新区;
3.山东积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4.工信部: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1.AI企业深兰科技获数亿元Pre-IPO轮投资;
据浦东创投消息,近日,浦东创投集团参与完成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兰科技”)的数亿元Pre-IPO 轮投资。
深兰科技创立于2014年,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主营业务涵盖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工业智能和AI医疗等多个领域,拥有包括国家工信部和商务部在内的180多项表彰和荣誉,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包括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联合科研机构。此外,深兰科技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人工智能领航企业TOP50》,连续三年入选《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500强》,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和《胡润全球数字经济独角兽》排行榜。
深兰科技通过基础研究叠加技术应用,是AI头部阵营中少有的具备智能机器人从软件、算法到制造等全链条能力的企业,也是最早具备软硬一体化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通过软硬件一体化交付,深兰科技开发出了多款技术全球领先的AI装备产品,如商用清洁机器人、数字健康机器人、自动驾驶公交车等,实现了技术规模化落地。用极致硬件打开市场,以场景化领先算法软件构筑壁垒,深兰科技的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核心优势,有力保障了企业全球化的发展。
2.微特科半导体总部项目签约落地无锡高新区;
据无锡高新区在线消息,近日,微特科(无锡)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仁彬一行来访无锡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崔荣国与杨仁彬一行就共促双方深入合作进行交流会谈,并出席微特科半导体总部项目签约活动。
(来源:无锡高新区在线)
微特科(无锡)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聚焦半导体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领域,未来将以无锡总部作为上市主体,拟在东裕产业园建设半导体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总部基地。
天眼查显示,微特科(无锡)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25年1月26日,该公司股东为北京睿辰嘉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0%)及特汨纳(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
据悉,集成电路已成为无锡高新区地标产业、闪亮名片,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支撑服务等领域的产业链集聚优势。
3.山东积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4月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相关情况。
在回答记者“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提问时,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表示,拓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场景是推动创新落地、释放经济潜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营造一流科技创新企业生态。企业主体作用持续强化,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35家、小巨人1163家,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比例居全国第三位。研发攻关能力明显提升,每年实施3000余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居全国第二位;获评国家人才工程数量逐年攀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创新成果转化更加高效,累计培育4100多个省级以上“四首”产品,形成12英寸N型碳化硅衬底材料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居全国第三位。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王茂庆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将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聚焦载体建设,“国字号”平台上,高标准建设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挖掘后备力量;新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力争总量稳居全国首位。省级平台上,再认定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形成完备的平台体系。
二是聚焦人才引育,高标准实施4项国家人才工程,年内遴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0人左右,支持企业通过便捷方式引进急缺人才;年内新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15家,柔性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100人左右。
三是聚焦技术攻关,深化教育、科技、工信产学研协作机制,年内“揭榜挂帅”发布研发需求200项以上,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以上;高质量完成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攻关任务。
四是聚焦实数融合,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不断孕育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年内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企业1.2万家以上,新创建国家领航级和卓越级工厂10家左右,带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4%左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
五是聚焦应用推广,编制发布全省创新产品示范推荐目录,完善保险补偿、首购首用等政策体系,培育推广“四首”产品600项左右。推动扩大工业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全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六是聚焦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播种”和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瞪羚独角兽30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00家。
4.工信部: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4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2025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在41个工业门类中营业收入占比连续12年保持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集成电路、北斗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提出并制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国际标准超120项,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产业赋能作用持续显现,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和整机系统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谋划做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着力完善行业治理体系。要加强协同联动,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奋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体系化突破。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营造可持续的安全发展环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