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谓是相当不错,但是一个现象却引发了市场的热议,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破10万亿增 4%,利润却降8%,这奇怪的现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汽车行业为啥增收不增利?
据IT之家的消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2024 年 1-12 月的汽车行业收入 106470 亿元,同比增 4%;成本 93301 亿元,增 5%;利润 4623 亿元,同比降 8%;汽车行业利润率 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 6% 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其中 12 月的汽车行业收入 11909 亿元,同比增 13%;成本 10352 亿元,增 15%;利润 491 亿元,同比降 13.5%;汽车行业利润率 4.1%。
2024 年 12 月汽车生产 350 万台,同比增 15%;新能源汽车生产 165 万台,同比增 43%,渗透率 47%。1-12 月汽车生产 3156 万台,同比增长 5%;新能源汽车生产 1317 万台,同比增 39%,渗透率 42%,这是实现加速的增长。
前不久,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其公众号发文称,2024 年 1-12 月降价规模 227 款,较多幅度超过 2023 年全年的 148 款,也大幅超越了 2022 年的 95 款的降价总规模。其中常规燃油车降价 88 款,混合动力车型降价 17 款,插混车型降价 34 款,增程式降价 14 款,纯电动车型降价 82 款。
该年度 1-12 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 1.8 万元,降价力度达到 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 1.3 万元,降价力度达到 6.8%。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收入突破10万亿大关的历史性成就,同比增长4%。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行业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出现了8%的下滑。这一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首先,曾几何时,汽车行业是当之无愧的暴利行业,一辆辆汽车从生产线驶出,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逐步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动力源的转变,更是一场从技术、市场到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交通工具,而更像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集合体。它融合了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技术等,使得汽车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市场利润空间的压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成本逐渐透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整车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导致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下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进入者不断涌现,传统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众多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成为了常态。
价格战的背后,是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一方面,一些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往往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他们可能会牺牲短期的利润,来换取销量的增长和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在面对新兴品牌的竞争压力时,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传统车企虽然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部分传统车企的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他们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
第三,当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这种竞争态势虽然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但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持续的价格下调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面对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成为了每一家车企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原材料供应商,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技术革新来提升工作效率。无论如何,降本增效是现在车企最关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