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终于悟了,华为“尚界”登场,但很难成为下一个问界?
1 周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36kr
华为不是万能药,打铁还需自身硬。

当一家年销400万辆的传统巨头,向科技公司交出“方向盘控制权”时,意味着旧秩序已经崩塌,中国汽车产业的权力游戏彻底改写。

2月11日,一则重磅消息引爆汽车圈:华为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模式正式敲定,双方将以“智选车模式”推出鸿蒙智行旗下第五个品牌“尚界”。

至此,可能改变上汽命运的救命稻草——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五个“亲儿子”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鸿蒙智行再落子,上汽“尚界”登场

财联社2月11日报道,从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关于华为、上汽之间的智选车模式合作已基本确认,目前华为智选车团队已入驻上汽集团,其合作品牌名称定为“尚界”。

早在2025年1月,上汽集团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尚界”“上汽尚界”等商标申请,涵盖广告销售、运输工具等多个分类。而更早的2023年11月,华为已悄然注册“尚界”商标,分类为运输工具和科学仪器,并进入注册公告阶段。

“尚界”延续了鸿蒙智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的命名体系,也从侧面证明了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为“智选车模式”。

与华为车BU的Hi模式不同,智选车模式下,华为将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全链条。从问界、智界的成功经验看,华为擅长以用户需求倒推产品设计,并通过精准营销快速占领市场。此次“尚界”项目,华为智选车团队已入驻上汽,双方组建了超百人的联合团队,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四季度上市。

对此消息,华为方面回应称,一切信息以官方消息为准。不过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目前华为与上汽双方已经规划了两款车型。

据悉,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飞凡汽车的现有平台开发,外观改动有限,但核心将全面融入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及高阶驾驶辅助系统。这种“借壳重生”的策略既能缩短研发周期,又能通过华为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例如,华为的ADS 3.0无图智驾、鸿蒙座舱4.0或将成为标配,甚至可能搭载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直接对标小鹏以及其他新势力的智能化体验。

图源:工信部飞凡汽车认证照

另外,根据爆料,“尚界”的售价区间锁定在17万至25万元,填补了鸿蒙智行原有品牌的空白——尊界(100万-150万)、享界(45万-55万)、问界(23万-47万)、智界(25万-40万)均聚焦中高端市场。而尚界这一区间恰好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黄金价位”:既能承受一定溢价,又对智能化体验有较高要求。

如果爆料属实,17万的尚界完全可能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华为汽车。

“上汽不接下气”,传统车企为自救而妥协

华为加持下,上汽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毕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可以算作上汽集团的“至暗时刻”。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完成了“权杖交接”,上汽集团被挤下了连续保持18年的国内汽车公司销量第一宝座:全年累计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下降20.07%,与之对比,比亚迪2024年的批发销量是427.21万辆。上汽集团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比亚迪。

2018年,上汽的市值高达4000多亿,比亚迪只有1800亿。如今时移世易,上汽的市值仅剩2000亿左右,仅仅略优于理想汽车,而比亚迪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其总市值都已冲破万亿(截止2月12日),市场对于它们的预期完全是两个档次。

上汽集团的销量“跌跌不休”,一方面是合资时代结束,“旧三驾马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新三驾马车”新能源、出海和自主品牌的增长不如预期。

2024年,上汽大众销量114.81万辆,同比下滑5.51%;上汽通用销量43.5万辆,同比下滑56.54%;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34.01万辆,同比下滑4.49%。

特别是上汽通用,2024年上半年,上汽通用净亏损22.7亿元,亏损总额超过其他子公司贡献的利润总和,较去年同期转盈为亏。

“新三驾马车”方面,2024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3.4万辆,同比增长9.9%,占总销量的30.75%,增速与新能源渗透率均未跑赢大盘;而海外市场批发销量为103.8万辆,同比下降14.06%,最终奇瑞反超上汽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冠军。

2024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销量为240.8万辆,在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为60%,同比提高了5%。其中包括荣威和名爵等在内的上汽乘用车全年销量为70.7万辆,同比下滑28.3%;上汽大通销量为17.76万辆,同比下滑21.63%。

图源:百度有驾

过去两年上汽集团之所以会落后,主要原因在于还不适应新的“时代节奏”。在燃油车时代,业界的规律是“三年一次小改款,七年一次大改款”;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基本半年就会改款,迭代速度相当快。此前,上海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曾公开检讨:我们现在的开发还是以串联关系在开发,所以很多东西都慢了。

不过,在经过了过去几年的“适应期”之后,上汽集团显然已经逐渐适应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节奏。

首先是与华为积极合作,三年前的“灵魂论”不再是上汽发展新能源的绊脚石。

除此之外,去年11月,曾被独立的飞凡回归上汽荣威,据媒体分析,这是上汽集团开始强调管理模式上的资源整合、加强协同、强化营销,要实现集团各板块业务协同和成本分摊,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

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主打品牌的智己也开始起量。

据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前11个月智己实现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了106.5%,目前智己正在规划中大型MPV和SUV方面的市场机会和技术路线。2025年,智己汽车将推出两款纯电和两款增程,共计四款全新产品。可以预见,其月销过万只是开始,2025年智己的销量应该还会有不错的表现。

从目前的进程来看,在度过了艰难的2024年之后,上汽集团2025年将迎来反击之战。

华为朋友圈不断扩大,如何维持“问界”效应?

除了上汽外,广汽也积极投入了华为的怀抱。

1月10日,广汽集团正式宣布将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汽车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

华为的汽车“朋友圈”,规模已经愈发庞大。博主@大D有态度发文表示,“除了目前鸿蒙智行的四界,后续可能还有四界,最终计划是八界”。

图源:鸿蒙智行

如果鸿蒙智行真的有意打造“八界”,那么除了现有的“五界”之外,未来沈汽、东风或者一汽集团,都有可能成为剩下三界的潜在合作伙伴。

可见,“华为光环”,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基础设施。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华为下一阶段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即“牵手华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回归原本的竞争”,毕竟如果人人都是赢家,那么谁来当输家呢?

随着华为“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其为车企所带来的赋能效应也在逐步减弱。

最早加入的问界,自然已经吃足了华为的红利,但智界和享界的销量表现还称不上理想。享界S9上市以来,月销量还未能突破2000辆;而智界S7销量还未稳定。虽然受限于车型定位与价格,两者表现仍然称得上不俗,但距离问界的强势表现则仍有差距。

图源:享界S9

阿维塔此前也是一直深陷泥潭,2024年下半年所迎来的转折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布局增程,而非华为的助力。

因此,与华为的合作的确是部分车企的突围之道,但却绝非一剂“万能药”。打铁还需自身硬,将华为合作视为“雪中送炭”并不可取,在不断打磨内功的基础上,通过华为来实现“锦上添花”才是更为理性的抉择。

当然,这并不是华为需要担心的问题,尽心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作为智能汽车供应商已是仁至义尽。庞大的队友规模,注定华为不可能面面俱到,从用户份额基本盘这个因素来考量,汽车市场仍是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

写在最后

“尚界”的诞生,对上汽来说,是从“失去灵魂”到“借魂重生”的艰难转身。然而,当越来越多的车企涌入华为的“朋友圈”,技术光环的稀缺性正在稀释:当所有玩家都手握华为技术,胜负的关键又将回归何处?

2025年四季度,“尚界”首款车型即将接受市场检验。这场合作若能成功,或将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新范式;若失败,则可能成为“华为依赖症”的警示案例。无论如何,中国汽车的牌桌上,旧王与新贵的博弈远未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