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第五界”来了,余承东未必开心
14 小时前 / 阅读约12分钟
来源:凤凰网
余承东打造的四界含金量注定在走下神坛

曾经最激烈反对与华为合作的车企,还是“投华”了。

最新消息,上汽将成为华为鸿蒙智行新的合作方,从注册商标来看,新品牌名为 “尚界”,成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

这出乎市场的预料。尽管双方合作的消息很早就在流传,但没想到上汽竟然选择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华为话语权最大的合作方式,外界一直以为,上汽会选择华为参与深度相对较浅的车BU引望所代表的供应商模式,要知道当初反对与华为合作的“灵魂论”一说,正是出自上汽前任董事长之口。

这也打破了余承东的承诺。就在一年前,余承东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4高层论坛上回应称,由于资源和人力有限,华为鸿蒙智行不会推出“第五界”。

“第五界”的到来,也势必将对现有“四界”、合作车企、竞对友商产生强烈冲击。尚界首款车型基于上汽飞凡原有产品开发,产品定位年轻化市场,售价在17万-25万元之间,新车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到时候大概率又将掀起一场“遥遥领先”的风暴。

而更大的信号意义在于,至此,华为基本已经收服了车企里面的全部国家队,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已经投入华为的怀抱。

上汽彻底“投华”

三年多的时间,足以让中国最大的汽车巨头原地掉头。

2021年6月30日,在上汽股东大会上,有股民提问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任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因为他认为若采用华为的全套解决方案,华为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时间,“灵魂论”广为流传。当时唯一被认为把灵魂交给华为的车企,是重庆小康(后改名赛力斯),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半年后,赛力斯联合华为才推出全新品牌问界 ,并在同月推出首款车型问界 M5,从外观设计、产品定义、功能定型到后期营销都有华为团队深度参与,可以说是华为主导灵魂的第一界的第一款车,但彼时还处于发布和市场预热阶段,尚未产生大量交付数据。

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3年之后,上汽与赛力斯的境遇,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从市值来看,上汽集团艰难守住2000亿元,而赛力斯从150亿元猛涨逼近2000亿;从销量来看,上汽整体减少了上百万辆,而赛力斯整体销量逼近50万辆,其中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

随着前任董事长退休,销量输给比亚迪失守18年的“车企一哥”宝座,以及新能源自主品牌迟迟不见起色,“灵魂论”的说法很久没有再出现,而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开始流传起来。

但与华为合作推出“第五界”,多少出乎市场的预料。此前传闻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中,为会深度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和渠道销售各环节,虽然无限接近鸿蒙智行模式,但名义上不是鸿蒙智行模式。

之所以如此推测,至少有两方面的佐证:

一是在更早之前,华为也与广汽再度牵手合作,对于外界猜测广汽要与华为合作推出“第五界”,双方均公开辟谣。尤其是余承东曾公开回应称,由于资源和人力有限,华为鸿蒙智行不会推出“第五界”。

二是华为车BU独立为引望后,打造成为超级供应商模式,与鸿蒙智行模式并行,给前者公开站台的是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比掌管鸿蒙智行的余承东位置更高,并且引望广邀车企入股也是为了解决“灵魂论”的争议,不光是长安阿维塔,就连不是同一阵营的赛力斯也耗资115亿元入股,被看作是接下来华为与外部车企合作的主流模式。

甚至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华为车BU还与上汽一直在针对合作进行谈判,上汽方面甚至为此多次派人前往深圳。彼时双方的谈判方向与华为、广汽之间的模式近似,但细节有所不同。

如果最终证实上汽是选择了牵手余承东,投向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只能说上汽已经彻底放弃了“灵魂论”,可能也是想通了一个道理,就像汽车业内广为流传的那个段子:投华不彻底,等于彻底不投华。

国家队会师华为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对未来能存活下来的车企做出过 “3+3+3+3” 的预言,具体包括3家央企: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上汽、广汽、北汽,3家民企:比亚迪、吉利、长城,3家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回看,这个预言虽然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但其中掉队最严重的无疑是3家央企和3家地方国企。此前有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三家央企存在感很弱,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的占有率分别仅为2.5%、5.5%和5.1%。

如何从合资时代跟上新能源时代,车界央国企们共同的解决思路就是与华为合作。

央企与华为合作的步子更快一些。早在2023年10月24日,一汽解放就与华为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涉及AI、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领域;2024年初,一汽解放在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与华为合作的自动驾驶产品将应用于L4低速场景,目前产品开发正处于概念设计阶段,预计该产品将于2025年年底量产。

2023年11月,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一家新成立公司中,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这一新的合资公司即为如今的引望公司,而与华为合作的新能源自主品牌即是阿维塔。

2024年3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回答记者提问表示,正联合一汽集团积极推进参股华为车BU事宜,并表示不会放弃走智选车路线。如今与华为合作最深的车型是岚图梦想家,号称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的MPV车型。

至此,三大汽车央企会师华为,主要合作方式是选了华为引望代表的超级供应商模式。

相比央企的步伐一致,地方汽车国企与华为的合作显得一波三折。而且最早合作的其实并不是以上三家车企,而是来自安徽的奇瑞,一开始走的就是鸿蒙智行的智选车模式,2023年推出问界之后的“第二界”品牌——智界,如今已先后发布智界S7和智界R7两款车型,其中智界R7成为“四界”中纯电车型的顶梁柱。

随后北汽加入,同样是走鸿蒙智行智选车的路子,与华为合作推出“第三界”品牌——享界,被余承东称赞强过迈巴赫,“自己以前坐司机开的迈巴赫,根本没法睡觉;而在享界S9上,睡觉特别享受。”

再之后,又是来自安徽的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第四界”品牌——尊界,首款车型尊界S800,售价超百万,号称中国人自己的劳斯莱斯。

四界之后,原先摇摆不定的广汽急了。其实早在2021年,广汽埃安选择了AH8车型进行华为HI模式试点,但到了2023年3月,广汽又宣布该项目转为自主开发,终止与华为的合作;

半年之后,广汽重新与华为签署了数字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再一年之后2024年9月,广汽传祺全新概念车1 Concept正式发布,新车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和乾崑智驾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量产车型。

不得不再次感慨2021年真是众多车企命运的转折,有没有彻底“投华”,结果真的大不同,敢第一个献身的赛力斯成了眼下最大的赢家。

不过相比其余几个地方兄弟,广汽并没有追随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广汽的日子更为艰难,销量创下近5年新低,与上汽堪称“难兄难弟”,而其他几家已经量产“华为车”,像智界、岚图梦想家的成绩都还不错。

汽车央企不选择鸿蒙智行的智选车模式或是入股引望,把主导权放在自己手中,很可能是由于国有属性更强烈一些,而地方国企显然在业绩增长、贡献税收和就业上的动机更为强烈,而选择智选车模式带来的收益显然更大,这可能也是上汽最终选择把灵魂交给华为的关键。

不管怎么说,随着上汽彻底“投华”,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已经集体会师华为,国家队的未来表现如何,华为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谁最害怕

面对年底到来的尚界,最害怕的是谁。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上汽此次与华为合作的车型来自旗下子品牌非凡,这算是之前被上汽废掉的“太子”。

当初发力新能源自主品牌,上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上汽荣威独立出来的“非凡”,另一个是喊着金钥匙出生,背后站着阿里、张江高科等一众金主爸爸的“智己”。

原本智己定位高端豪华,非凡做主流走量,结果在销量压力下,智己大降价,导致非凡销量崩盘。2024年1月,飞凡汽车被传“智驾团队或全员被裁”,并入上汽集团旗下的零束科技,随后地位继续降级,回归荣威“一体化运作”,最新的消息是上汽荣威飞凡官宣与DeepSeek达成深度技术融合。

照理说,上汽既然已经彻底“投华”,必然是想要搏一把,为什么没有选择门面担当智己呢?

可能是智己本身太不争气了。2024 年,智己累计销售 65505 台,和自己比是上涨了71%,但不足10万的销量放在如今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根本不够看,而月均销量不到5500,距离业内共识的月销1万“生死线”,实在是差得太远。

所以,如果非凡与华为合作成功了,恐怕第一个感到后怕的就是智己。

向外看,或许有人会说,这华为第五界会不会是用来阻击小米的?

如果以小米SU7为参考,从车型和定价来看,原本还是智界担任了这个任务,结果当然是没有成功,这还是余承东一而再再而三亲自站台的情况下,才有如今的体面。

今年小米将发布中大型SUV车型YU7,市场传言雷军曾表示小米YU7的起售价格在25万元左右,但也有多方信源透露,小米YU7标准版起售价或锁定 22.98万,顶配车型不超过30万。

而且小米YU7预计年中发布,而尚界年底才发布,后来者还怎么阻击,更何况之前有车企在小米SU7发布前连发好几款车,也未能阻击成功。尚界对小米,目前来看胜率不可能乐观。

最后来看看尚界对原先华为四界的冲击,尚界定位年轻化市场,售价在17万-25万元之间,售价上限贴近的是智界和问界M5,考虑到问界M5并不是问界的主力销售车型,那么智界是最有可能被尚界拉下马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汽加入华为四界,可能未必是余承东主导的。因为余承东曾为智界S7的发布站过三次台,尤其是新智界S7发布后,余承东现身首批新车交付现场,猛夸此车“拥有极高的性价比”;对于智界R7同样不吝赞美,称智界R7对新Model Y依然保持领先优势。

鸿蒙智行官方战报显示,智界R7上市100天大定累积已突破58000台,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余承东会再给智界找个对手,再给自己上难度吗?这么一想的话,或许余承东自己也没想到第五界来的如此之快,“四界”已经够多,再继续扩大朋友圈,确实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陷阱。

早在此之前,根据财新报道,车BU独立为引望后,就意味着车BU与鸿蒙智行(上述“四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随之而变的还有职位,徐直军有可能担任董事长,靳玉志会继续担任CEO。这意味着余承东会失去对车BU的控制权。

同时也意味着华为汽车业务将以鸿蒙智行和引望两大主体进行运作。接近华为终端的人士透露,华为内部有意见认为,如果车BU拆分出去,随着其深度合作客户增多,鸿蒙智行产品可能会失去差异化优势。

原以为引望会加速吸引车企,谁能想得到,鸿蒙智行也会被强行扩界,余承东打造的四界含金量注定在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