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01211-HK) 将在几乎所有未来车款配备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且无须支付额外费用,这是该公司为挑战特斯拉 (TSLA-US) 和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夺取更多市占的一项举措。
比亚迪将把其“天神之眼”(God’s Eye)驾驶辅助系统标配在中国售价人民币 10 万元 (约合 1.37 万美元) 以上的车款,并且在包括海鸥 (Seagull) 掀背车在内的多款低价车款中推出。比亚迪还计划将中国新创公司深度求索 (DeepSeek) 的开源人工智能 (AI) 软体整合进其车款,尽管尚未透露具体上线时间。
驾驶辅助技术已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比亚迪希望缩小与更先进对手,如小鹏汽车 (XPEV-US),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一决策表明,即使是最实惠的车款也能搭载高阶功能,进而推动销量增长。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公司深圳总部的活动中表示:“今年将是智能驾驶的普及之年,未来两到三年内,这将成为必备功能,就像安全带或气囊一样。”
“天神之眼”系统于 2023 年首次亮相,依靠多个镜头和雷达感应器协助驾驶,提供代客停车、巡航和自动刹车等功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驾驶辅助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大多数制造商提供的是 2 至 3 级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在驾驶过程中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如转向和刹车等。
特斯拉则在等待中国批准其全自驾系统 (Full Self-Driving, FSD) 的测试,该系统需要驾驶者持续监控。比亚迪则声称,公司已经获得中国首个 3 级辅助驾驶测试许可证。
比亚迪去年销售逾 400 万辆车,并依靠规模、数据优势以及大量软体工程师的支持,赢得竞争优势。其他品牌的类似系统通常售价超过人民币 15 万元,而一些制造商会额外收费启用驾驶辅助功能。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将标配在售价最低仅有人民币 6.98 万元的车款中。
随着比亚迪去年承诺投资人民币 1,000 亿元开发先进技术,投资人对其智能车计划的关心不断升高。比亚迪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上周上涨 21%,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将发布积极的技术更新。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交付最多达 600 万辆汽车,并且在价格战中挤压了许多小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在 2022 年全面转型为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后,比亚迪将重心转向升级动力系统。去年,比亚迪推出可行驶超过 2,000 公里的混合动力车款,并预估今年将推出其锂铁磷刀片电池的后续产品,这将进一步提升续航、充电速度及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