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田将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 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2.日产计划拒绝本田的合并条件 谈判濒临破裂;
3.何小鹏:今年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将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
4.吉利汽车1月销售新车26.67万辆,同比增长25%
1.丰田将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 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2月5日,丰田汽车表示,该公司将在上海成立一家全资公司,为雷克萨斯品牌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投产。
丰田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该部门将开发一款新的雷克萨斯电动汽车(Lexus EV),最初的年产能将在10万辆左右。该公司表示,在启动阶段计划新增约1000个就业岗位。
丰田还表示,将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开展碳中和倡议,旨在“为中国政府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贡献”。
2.日产计划拒绝本田的合并条件 谈判濒临破裂
近日有消息称,本田和日产汽车正在进行的经营合并谈判有可能被终止。多位相关人士表示,近期两家公司将会分别召开董事会,讨论终止合并谈判等选择。
这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2024年12月23日表示计划合并,合并后的架构是本田和日产都将成为同一家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天,本田提出了一项新的方案,将让日产成为本田的子公司,而不是最初计划的更为平等的架构。该人士表示,日产认为新的方案不可接受,并计划拒绝。
关于整合谈判,最初计划在1月底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讨论。但由于日产重组计划的制定延迟,该决定被推迟至2月中旬。
本田表示,该公司正在继续与日产讨论潜在的合并事宜,并计划在2月中旬之前确定一个总体方案。
1月17日,有消息称日产汽车公司正积极推进其全球裁员9000人的计划,此次裁员不仅涉及海外员工,也包括日本国内员工。此外,日产目前63人的董事体制也将在4月进行缩减。这些举措旨在为6月与本田签署经营合并协议做准备,通过彻底实现组织“瘦身”,打消本田对日产重振经营的疑虑。
3.何小鹏:今年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将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
2月5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谈到:“2025年,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
何小鹏还表示,2025年有信心实现交付量同比翻一番。此外,小鹏汇天推出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陆地航母”自去年11月首飞以来,已收到近4000台的订单;全栈自研的人形机器人IRON也计划今年在小鹏工厂走向更多岗位,初步开始试用。
据悉,今年1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0,350辆,同比增长268%,喜迎交付量开门红。小鹏汽车已连续 3 个月交付量破30,000辆,小鹏MONA 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000辆,小鹏P7+上市2个月,累计交付迅速突破20,000辆。
1月,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相互开放其专有的超快充网络,并合力为客户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为客户提供一个拥有20,000多充电终端、覆盖中国420个城市的超快充网络。
4.吉利汽车1月销售新车26.67万辆,同比增长25%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于近日公布其1月汽车销量数据,整体销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与出口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整体销量增长强劲,多品牌协同发展
今年1月,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266,737部,较去年同期的213,487部增长25%。其中,吉利品牌销量为224,718部,同比增长30%。这一成绩得益于吉利汽车旗下多品牌协同发展的战略。领克品牌销量达到30,077部,同比增长7%;极氪品牌虽销量略有下滑至11,942部,但整体市场表现仍具潜力。
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转型加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汽车表现尤为亮眼。纯电动汽车(BEVs)销量达到79,992部,同比增长12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s)销量为41,079部,同比增长39%。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上的加速布局和市场认可。
出口市场稳步增长,海外市场拓展成效初显
在出口市场方面,吉利汽车1月出口销量为26,793部,同比增长2%。尽管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但出口市场的稳步增长仍表明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