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能网联:商业落地加速 产业难题待解
2 天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C114

C114讯 1月13日消息(赵婷婷)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载体,正引领着汽车产业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改革。网联技术旨在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的交通系统,推动人类出行更便利、安全。

2024 年,无疑是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在政策驱动下,产业规模实现飞跃,“车路云一体化” 试点持续推进,5G与V2X 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逐步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政策驱动 产业规模实现突破跨越

2024年,我国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完善网联基础设施、深化测试示范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普及,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为10142.5亿元,超2023年全年,较2023年全年增长22.4%。

政策方面,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2024—2026年。7月,首批 20 座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推动“车路云一体化” 从封闭测试快速切换至先导应用阶段。

目前,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装路侧单元超8700套。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0%,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超过1700万,渗透率超过60%。

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方面,中国已确定首批9个联合体,开展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工作。预计到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2.58万亿元,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产值2.03万亿元。

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三大运营商规模部署5G/5G-A和C-V2X 技术,提升了车联网的感知能力。其中,C-V2X是近程信息交互,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之间、车与人之间的通信,有低时延、高可靠的严苛要求,与智能驾驶有关,实现行驶安全和交通效率;5G/5G-A实现远程信息服务,地图下载、信息娱乐等智能座舱能力。据TechInsights预测,5G网联汽车的产量将在5年内占到新车产量的50%以上。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正加速。例如,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1000 辆无人网约车,成为国内首批投入运营的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项目,并有望实现无人驾驶网约车商业模式盈利。7月4日,小马智行宣布获准在上海开展无人驾驶载客服务,加快落地无驾驶人智能出租商业模式。此外,北京也出台政策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跑网约车。

前行之路 仍面临主观与客观难题

不可否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商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还面临一系列主观与客观挑战。

从主观方面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就在一次访谈栏目中表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个产业难题:

“由于参与主体众多,各方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各有不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愿意加快加大投入,有的迟疑不定,还有的谨小慎微,生怕在合作中 “吃亏” 乃至失去主导权,导致各方要充分融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及能力,让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有效落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进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变得极其困难。”

而除了认知差异大以外,还面临缺乏跨领域知识的挑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跨越并联结汽车、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与行业,涉及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服务管理、保险条款、网络安全等不同部门的职能,但监管部门往往缺乏跨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从客观方面来看,技术复杂性高。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有待突破,在复杂路况下,如道路施工、交通拥堵、突发事故等场景中,车辆的感知系统可能出现识别不准确、误判等情况。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和控制模块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并执行相应操作,但目前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准确性和及时性仍有待提高。

同时,智能交通设施不完善。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的重要支撑,但目前高精度地图的覆盖范围有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车路协同需要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建设进度缓慢。

更为重要是,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智能网联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车辆状态、行驶轨迹、用户行为等,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中,存在信息碎片化的状况,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信息,且企业的规避行为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监管部门无法真实、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和运营情况。

驶向未来 还需全方位多方面破局

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然而,前行之路挑战犹存,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需从技术、政策、安全、跨界交流等多方面着手。

技术创新永远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代表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包括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超级人工智能、网联汽车高速通信技术、车用存算一体芯片等。

其中,未来超级人工智能将助力车端自动驾驶模型实现从模仿人类到超越人类的转变,向安全、自主、可持续的无人驾驶目标迈进。同时,基于5G—A、6G、NR—V2X、卫星通信的车外通信,将与基础高速以太网、光纤通信、短距无线通信的车内网络深度融合,形成车联万物的通信系统。车用存算一体芯片将计算和存储单元完全融合,使得等效计算核心数量指数级提升,兼具高算力、高能效、低时延优势。

在政策法规层面,政府应构建完善且适配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一方面,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标准、准入规范等,明确自动驾驶分级、数据安全管理等细则,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规则指引。另一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如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加大对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入该领域,助力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积极性。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智能网联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从数据采集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严格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建立访问权限管理机制,限制数据访问范围。同时,加强隐私保护技术研发,运用匿名化、差分隐私等技术,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关系。

而随着自动驾驶车辆技术的复杂化,还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全环节的安全策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应用,增强消费者信心。

除此之外,跨界交流,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还需通过举办跨行业研讨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加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等智能网联车不同领域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促进行业需求碰撞、技术融合,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好智能网联商业模式。

2024年,是智能网联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核心技术不断迭代,运营场景持续丰富,车联网试点和示范区不断出现。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行业发展的前景依然广阔。未来智能网联技术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和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