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去年的CES展会上惊艳亮相,推出了两款本田Zero原型车——Saloon与Space-Hub,这两款车无疑是概念车中的佼佼者。本田当时承诺,将在一年内推出更接近量产的车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田非但没有减少这些充满太空时代感的设计元素,反而更加大胆地将其发扬光大。
Honda 0 Saloon与Honda 0 SUV保留了众多让概念车显得别具一格的元素——这些元素或许有些另类,但并不令人反感。然而,它们绝非顾客多年来一直期盼的本田电动CR-V。本田似乎在对那些渴望外观平凡的电动车消费者说:“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但我们有自己的坚持。”
关于这两款本田Zero原型车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某些标志性车型的相似性,业界已展开了诸多讨论,如兰博基尼Countach、AMC Gremlin、阿斯顿·马丁Lagonda Shooting Brake,以及(特别感谢Jason Torchinsky的提示)Brubaker Box。
我个人的观点是,本田正试图从这些经典设计中汲取灵感,以抵消极简内饰和“软件定义车辆”等营销言论所带来的未来感冲击。毕竟,本田今年的重头戏是其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该系统以标志性的Asimo机器人为名。
Zero电动车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它们只是实际产品(即软件)的华丽外衣。有什么比站在一辆仿佛在低轨道上漂浮的汽车前,更能吸引人们聆听关于“高性能系统级芯片”的TED演讲呢?
我注意到Saloon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没有后窗——车尾的那个圆角矩形并非透明。其深度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那里并没有隐藏一个隐形窗户,它只是尾灯而已。
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缺少了侧视镜。本田采用的是摄像头方案。想要检查盲点的司机需要通过两块屏幕来观察,这两块屏幕嵌入在横跨仪表盘长度的长条玻璃两端。当然,由于美国安全法规要求使用传统的侧视镜,因此这一设计目前看来更像是本田的一个美好愿景。
与Saloon相比,SUV显得更加“接地气”,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更有可能在美国的道路上看到SUV的量产版本,而非轿车版本。SUV拥有后窗,且其车窗部分的通透性似乎暗示了本田Zero“薄、轻、智”的设计理念。
目前,我们尚未获得这两款车的任何具体规格信息,尽管本田表示其Zero电动车将借鉴该汽车制造商在F1赛车领域的丰富经验。本田还旨在通过其e-Axle系统实现最佳电池效率,该系统集电机、逆变器和变速箱于一体,可将电力高效转换为驾驶所需的能量。每款电动车的预计续航里程约为300英里,相当于搭载了80-90kWh的电池组。
其他重要细节还包括努力整合电子控制单元,这一做法与Rivian最近重新推出的R1车辆类似。通过减少组件和布线的数量,本田显然试图在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环境下有效控制成本。
两款车的内饰中均没有任何类似物理旋钮或拨盘的东西,这无疑是汽车制造商继续忽视顾客呼声的一个迹象——顾客们一直要求停止将所有功能都通过数字接口来实现。是的,我可能是那个对着云彩大喊大叫的老头,但看在上帝的份上,请给我一些可以转动或推动的实体控件吧。在高速公路上以75英里的时速疾驰时,盲目地在一块光滑的玻璃上敲打来调整温度,绝非我理想中的驾驶体验。
方向盘依然是……方向盘。汽车制造商对他们的方向盘情有独钟!但到了真正将产品投入生产的时候,他们大多又回到了传统的轮形设计。全景天窗则是另一个体现“薄”原则的功能。本田承诺其Zero车型将配备Level 3自动驾驶功能,即“脱手脱眼”驾驶,但这需要更多的解释。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员之间的交接将如何进行?它将如何考虑我们在不积极参与驾驶时容易分心的这一非常人性化的倾向?
围绕这些车辆,业界存在诸多疑问!它们会投入生产吗?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