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至,AI 眼镜有望出现真正的井喷
大洋彼岸,被称为“科技春晚”的全球科技盛宴——2025CES全球消费电子展刚刚结束,在这一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风向标大会上,几乎所有参展企业都在All in AI,从AI戒指、AI吊坠到AI陪伴机器人,大量智能终端硬件产品亮相,其中AI智能眼镜更是浓度爆表,成为全球厂商的“必争之地”。
据CES官网披露,参展企业中,带有“AR/VR/XR”标签的企业共达300多家,而现场展示的AI/AR眼镜数量就近50款。
2024年被称为“AI元年”,人工智能真正意义上与消费者“亲密接触”。如果说2024年的AI界的主旋律是“百模大战”,2025年或将迎来“百镜大战”,AI 眼镜行业有望出现真正的井喷。
电影《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佩戴的具备识别图像、分析数据、热成像透视、智能交互等功能的科幻眼镜,曾是人们幻想中的AI眼镜。
早在2012年谷歌曾推出Google Glass,但3年后就停止了售卖,其续航、性能、价格、外观等均存在问题。但科技大厂们并未放弃,后面的十年中,每隔几年,都会有智能眼镜概念的硬件装备面世,但也未能真正意义上获得成功。
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概念——VR眼镜、AR眼镜、AI眼镜,这三类产品在形态和技术上完全不同。
VR眼镜是通过将用户置身于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中来实现,游戏玩家熟悉的头显设备是代表,包括Meta旗下的Quest、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苹果的Vision pro等。
AR眼镜则主打通过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来实现,通常在眼睛内会内置一层显示屏。
而AI眼镜,更以智能交互为核心技术,具体又分为带显示屏和无显示屏两种,也就是说,如果AR眼镜具备了AI智能交互功能,也可以被称为AI眼镜。
正是过去一年的大模型“百模大战”,为AI眼镜提供了智能底座,成为市场等待已久的东风。另一方面,AI智能眼镜作为集视觉、听觉、语音等人体重要感知交互的端侧硬件,被誉为AI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引得大模型头部厂商主动探索。
2023年,拐点出现,Ray-Ban Meta眼镜问世。
这是由Meta与传统眼镜商Ray-Ban(雷朋)联合打造的一款智能眼镜。扎克伯格酝酿十年、烧掉了数十亿美元押注的元宇宙宏图伟业终于看到一些进展。
在硬件方面,Ray-Ban Meta是无显示屏的AI眼镜代表,若想查看由眼镜拍摄的照片则需打开手机。但这类AI眼镜的优势是,续航能力更强,也更加轻便,佩戴的舒适感大幅提高,其主要依赖音频和摄像头识别来实现交互。
其四个核心组件分别是:耳机(音频)、相机(拍摄)、AI(大模型、芯片)和眼镜(传统镜片和镜架),这些硬件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
扎克伯克在这款仅有49克重的眼镜中,塞进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和iPhone12参数相同)、定制扬声器、和为AI提供算力的高通骁龙AR1Gen1芯片。
在软件方面,借势Meta AI(LLaMa3大模型)技术,2024年4月,Ray-Ban Meta上线了免费的AI功能,结合摄像头,就可以实时回答用户的问题,实现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实时翻译、导航辅助、健康监测等多种智能操作。
AI功能的完善加速了消费者的认可。上市一年多,Ray-Ban Meta全球销量已高达200万副,相当于2023全球AR眼镜的销量的4倍!
这种无显示屏的AI眼镜是目前头部厂商公认的应用场景最广、最便携的AI眼镜产品形态,主打轻便、可以用于室外室内各个场景。
创业公司们则更偏爱带显示屏幕路线的AR眼镜,主要定位于娱乐、观影等特定场景。比如Viture主要用于游戏,雷鸟与Xreal主要用于观影。但这类眼镜相对重量和体积更大,续航时间段,透光率较低,一般只能在室内使用。
从行业选择的技术路线看,未来AI+AR结合的眼镜或成为新潮流。科幻电影中的虚拟显示屏技术仍是各大头部厂商努力的方向。
2024年底,谷歌开启测试通道,计划邀请部分用户测试配备AI和AR技术的原型眼镜。此前的Meta Connect 2024上,Meta发布了更新的具备AR显示功能的眼镜原型机猎户座(Orion),内置AI功能和Micro LED投影仪,这款产品还未真正上市,但其投影的形态已更进一步接近虚拟现实。
经历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现阶段国内外巨头都在密集发布AI眼镜新产品。
国内大厂中阿里率先进场。
1月10日,搭载阿里云“定制版通义系列大模型”的雷鸟V3 AI眼镜在京东、天猫平台同步开售。
有了大模型的支撑,这款眼镜直接对标Ray-Ban Meta。在硬件方面,它集成了摄像头、麦克风等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和场景,提供更智能、更精准的服务。
此前,百度曾发布过搭载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小度AI眼镜的消息,不过该款产品还未量产面市。
亦有媒体报道小米AI眼镜预计将于2025年二季度发布,将“全面对标Ray-Ban Meta”,对于出货量,雷军的预期“在三十万台往上”。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字节、腾讯、三星等巨头也均已发布或被传拟筹备AI眼镜,加速推动大模型在消费端的场景落地。
创业公司中,包括原天猫精灵产品总经理创立的李未可、小米供应链合作企业蜂巢科技、充电品牌闪极科技都已经发布了搭载大模型功能的AI眼镜。
从上述信息可以发现,Ray-Ban Meta这种无显示屏+AI大模型的设计,在性能和价格之间找到了平衡,其成功也已经快速引来了行业的复制,但价格战已经一触即发。
Ray-Ban Meta售价299美元起,约合人民币2200元起。
刚刚上市的雷鸟V3开售定价为1799元,比前者便宜了约400元。
去年底面世的闪极AI“拍拍镜”接入了云天励飞、讯飞星火、通义千问、Kimi、智谱等国内十余家主流大模型厂商,共创版最低售价999元。而蜂巢科技的界环AI智能眼镜更是直接把价格打到了699元起。
随着大模型厂商的进一步降价,国产AI眼镜售价可能再次“卷起来”。
打破价格战只能靠技术。
某种程度上,这种不带显示屏的AI眼镜更像是为眼镜装了一个摄像头和智能耳机,或者说是AR、VR技术真正成熟之前的一个高性价比折中方案。
近期国内创业公司Rokid Glasses率先推出了一款AI+AR眼镜,通过光波导技术,在不影响正常视线的前提下,通过透明镜片可以展示出简易的虚拟界面,实现信息叠加显示效果。根据早前官方透露的信息,Rokid Glasses 预计将于 2025 年第二季度正式开售,其预售价为2299元,直接对标Ray-Ban Meta。
据Wellsenn测算数据,2030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有望达到8000万部,渗透率约为4.3%。
百镜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