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就2024 年5月24 日签署的《股份购买协议》,交易双方已完成相关的对价支付、资产交割工作,公司通过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的股权比例将由51% 增加至81%。
图源:紫光股份公告
回溯新华三的前世今生,可谓命运多舛,多次易主,涉及的“东家”包括华为、3Com、惠普、紫光股份等。
翻阅新华三的典史,其曾是一家有着纯正华为血统的公司。
早前2003年,为了应对思科的挑战,华为与美国网卡设备提供商3Com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华为3Com,总部设在杭州,即今天新华三的前身,二者占股分别为51%、49%。
有两大巨头的加持,华为3Com一出生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在国内数据通信硬件赛道占据重要地位。
图源:新华三官网
2005年,或许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其他更紧迫任务,华为以2800万美元向3Com转让了华为3Com 2%的股权,3Com由此坐上华为3Com大股东的席位,并将之更名为华三通信 (H3C),也换了LOGO。
2006年,华为彻底放手,将华为3Com剩下的49%股权悉数出售给3Com。至此,华为3Com完全归属于3Com旗下。
未曾料到,3Com因经营不善,2007年不得不将H3C摆上“货架”。最终,这块“肥肉”被惠普在2010年“吃”下。
据传,彼时华为曾有意收回自己一手创建的H3C,但囿于不可抗因素,只能放弃。故而,坊间一度传闻的新华三是华为的“弃子”,或许有失偏颇。
不过,从华为剥离出来的H3C,自此也开启了“风雨飘摇”的人生。
在惠普入主的4年后,H3C又一次来到了“卖身”的十字路口。惠普称基于财务操作的考量,选择出清H3C,并在2015年、2024年分两次把全部股权卖给紫光股份,于英涛任CEO。
而国企紫光股份,大概率也将成为新华三的永久归宿。
梳理下来,新华三创始20年来,前前后后换过7次“东家”。可靠、牢固的顶层架构,向来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前提,新华三“浮萍”般的经历,以及近两三年ICT(电信通讯)行业周期下行,都难免影响了其前进的步伐。
根据IDC的统计,新华三长期在国内 ICT 基础设施产品领域保持领先:
2021年-2023年,新华三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分别为 35.2%、33.6%、32.9%,位列第二;
2021-2023年,新华三在中国企业网路由器市场份额分别为 31.3%、31.8%、30.9%,位列第二;
2021 年-2023 年,新华三在中国企业级WLAN市场份额分别为28.4%、27.9%、 27.4%,连续十五年拔得头筹;
此外,新华三还在同时期的中国x86 服务器市场、中国存储市场、中国安全硬件市场、中国超融合市场、中国超融合市场,以市占率计,取得了第二、前三、第二、前二、第一的好成绩,并在2017年-2023年于中国网络管理软件市场“一马当先”7年。
可即便如此,随着ICT行业步入“寒冬”,手机出货量下滑,互联网大厂“缩衣节食”,芯片库存堆积如山等,新华三背负的成长压力也前所未有。
体现在财务上,2021年-2023年,新华三的营收分别为443.51亿元、498.1亿元、519.39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0.5%、12.3%、4.3%;2022年-2023年,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10%、26.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5亿元、29.87亿元。
图源:紫光股份公告
不难看出,新华三营收壮大的速度在逐年放慢,已经出现“涨不动”的迹象,盈利水平亦不升反降。
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渐有起色的国际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业务的低迷。《节点财经》计算,2023年新华三国际业务营收提升了19.74%,而国内业务营收仅微增3.68%。
“大河水满小河溢,大河无水小河干”,新华三不得不打起降本增效“组合拳”,于2023年底,CEO于英涛向全员发送了一封内部信,宣布公司中高层干部及高级别员工将主动降薪10%-20%,执行期为一年,并启动较大力度地裁员。
2024年上半年,根据紫光股份披露的数据,新华三实现营收264.28亿元,同比增长5.75%;实现营业利润19.96亿元,同比增长12.91%。
其中,国内政企业务收入202.12亿元、国内运营商业务收入50.19亿元、国际业务收入11.98亿元。
图源:新华三公众号
当下,身处“内卷”加剧,且愈发复杂多变的大环境,向外寻找新商机、斩获新增量,显然是每个微观商业个体的必答题。
和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大多数高科技企业一样,新华三也把目光投向了AI。
Gartner预测,到2026年,全球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前AI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25.6万亿美元,其中来自生成式AI的贡献高达7.9万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体之一,预计将贡献约2万亿美元,占总量的1/3。
水大鱼大,新华三全力出击。
新华三副总裁、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管志强表示:“AI未来会对我们所有的行业带来变化,以及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多不一样的状态。这也是新华三为什么从组织、从未来发展的层面去考虑把AI这块做大做强的核心原因。”
2023年6月,新华三推出国内首个私域大模型百业灵犀,并制定了“1+N”大模型策略:以百业灵犀为基础,开放合作N个业界优秀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细分大模型,为垂直行业和专属地域客户提供订制、独享、生长的智能化服务。
图源:新华三官网
同时,新华三还打造了AIGC灵犀一体机,集成垂类模型、软件应用、AI应用跟网络、计算、存储等硬件能力,软硬结合,具有开箱即用、开放兼容、安全合规、灵活部署等特征。
事实上,新华三2018年就组建了AI研究院。2023年初,新华三强化了在AI领域的布局,并出于战略考虑专门成立了AI与创新科技系统部,将AI业务方向作为重点的新业态来拓展。
理论上讲,凭借多年积淀的经验和技术,新华三或可开辟另一条成长新曲线,扩大创收创利的面积,但事实上,大模型在B端落地困难重重,算力、算法、成本,都是“桎梏”。
据《节点财经》观察,目前大模型在B端的探索仍处在浅层的、初步的尝试阶段,大家都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尚没有成熟的实操案例,更别提赚钱了。
再者,以大模型白热化的博弈态势,各路玩家都拿出十成火力猛攻,新华三闯关并非易事。
所以说,这轮AI热潮究竟能对新华三的业绩增带来什么可能,又需要多长时间显现?都还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