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月16日消息(水易)AI时代已经来临。大模型等新兴AI应用需求海量的算力支撑,一座座智算中心拔地而起,规模庞大的万卡集群逐渐投入商用。如何更好地实现智算中心互联,服务AI应用创新发展,业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1月16日,作为“2025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开篇之作,“智算中心互联:算网协同,构筑智算互联新底座”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邀约产业链专家代表,围绕智算中心间跨地域、跨层级、跨主体、高可靠的算力协同与调度,以及智算中心互联关键技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表示,数字中国建设需要打通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大动脉。同时,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应用的出现,云网融合加速迈入以AIDC为核心的云网融合3.0新阶段。
AI时代下,云网融合发展新思路
作为在业界最早提出“云网融合”理念的运营商,中国电信的愿景目标是通过实施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形成一体化的融合技术架构,最终实现简洁、敏捷、开放、融合、安全、智能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资源供给。
围绕这一愿景目标,中国电信坚持并积极践行践行“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云网融合方向,构建融合5G/6G、千兆光网、统一承载、算力网络、智能管控多要素的云网一体信息基础设施。
傅志仁介绍,随着AI/大模型等新需求的出现,云网融合下算力和网络的发展途径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云网融合也随之迈入云网融合3.0新阶段。具体而言,算力发展核心逐步变化成构建以GPU为核心的智算集群,网络的发展核心逐渐变化成基于智算架构的新型网络,向AI native Network演进。
傅志仁强调,云网融合3.0是数字经济新阶段,是中国电信以提供全新数字化供给为目标的重点行动,是落实云改数转战略的关键抓手,是坚持云网融合方向的阶段升级,是把握战略机遇挑战的主动谋划。
早在2020年,中国电信就发布了《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迈向以AIDC为核心的云网融合3.0阶段,中国电信发布升级发布《智算时代云网融合技术白皮书》,一方面继承云网融合2030的愿景和蓝图,另一方面结合AI时代的海量训练算力、数据高效流通、软硬协同加速等新需求,提出了云网融合的新内涵、新特征、新技术。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围绕云网一体化赋能算力、数据、AI大模型算法及产数业务等四大方面已打造十大云网融合创新方案。包括算力分发服务息壤、算力测评服务翼芯片、数据要素服务灵泽、数据流通服务超算快线、智算拉远、云边训推、视联网、车联网等。
创新实践,构建云网融合3.0底座
中国电信不仅在业界率先提出、积极实践云网融合,而且持续深化云网融合的内涵和外延。傅志仁介绍,围绕云网融合3.0底座,中国电信在运力、算力、存力,以及算网融合、存算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中国电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阐述算力网络理念,发布首个算力网络国际标准ITU-T Y.2501“算力网络框架与架构”,在产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已衍生出标准30余项,完成算网协同系统的研制并在多省规模部署应用。
在基础网络层面,打造高速光网、5G移动网络、新型城域网,为云网融合构建坚实网络底座。
同时,中国电信积极投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丰富的通、智、超算力资源。聚焦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区域,当前智算自有算力 21EFLOPS,同时接入 50 家算力合作伙伴,各类智能算力合计 27 EFLOPS。
另外,中国电信先行先试,构建大规模万卡算力集群,已建成上海、北京两个万卡集群,在网络布局和绿色低碳方面形成创新优势;同时开展十万卡集群建设技术研究,在机房基建、计算、网络、存储、平台管理等方面均存在挑战。
存算融合方面,中国电信面向HPC和AI等大内存场景,基于高速总线,实现内存层智能调度和存储层加速的融合解决方案;积极拥抱RISC-V生态,面向视频场景,打造业界首个基于RISC-V的专用硬件产品,实现商用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积极打造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和运营体系,“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体系和能力实现算网调度一体化、技术架构一体化、训练推理一体化、资源管理一体化。能够面向万亿参数基础大模型训练场景构建行业领先的万卡解决方案,面向行业大模型训推场景提供一站式智算服务。
“要素融合”,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构建云网融合3.0底座的基础之上,中国电信推进“要素融合”,打造智算能力体系、数据要素能力体系、星辰大模型能力体系,并实现智算能力、创新环境、应用场景开放,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方面,创新IP业务网架构以及IPv6+协议,面向数据入算/入云、算间/云间互联、数据流通等场景,研发算力快线产品,提供普惠互联、弹性带宽、安全可信的海量数据传输服务,构建面向一体化算力网络的网络运力服务,目前已实现应用推广
另外,创新IP业务网架构及其在直播场景的解决方案“翼智播”,1.0版本解决直播上行QoS保障和秒级弹性带宽提速,2.0版本实现甄别直播等业务流量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端到端差异化保障能力。
大模型方面,为解决单节点规模不足的问题,通过IP层(长距无损RDMA)和光传输层(超高速大带宽传输能力)技术协同优化构建分布式无损智算网,实现多数据中心协同提供服务,以网强算。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完成业内首例现网智算长距无损互联技术验证。通过跨百公里、千亿参数、千卡规模的分布式智算中心互联验证,性能可达到集中式训练的95%以上,验证多节点协同提供算力方案可行。
同时,为打破异构算力壁垒,中国电信发布业界首次英伟达、天数智芯、壁仞、沐曦四芯混训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异构芯片间“生态竖井”“算力孤岛”问题,破解异构算力互调难、互通难、互联难“三难”困境。
此外,为解决国产算力“测试难不敢用”“ 适配难不想用”“ 优化难不会用”等“三难三不”问题,中国电信打造一个模型与芯片间的中间层算力使能平台-翼芯,是业内首个集算力评测、适配优化和跨架构迁移等能力的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平台。
面对模型应用逐步从训练走向推理,智能算力需求中推理类任务占比逐渐提升。业界预计2025年推理占中国AI服务器工作负载的60.8%,中国电信正联合产业界积极探索分离式推理加速以助力节省成本提高利用率。
应用方面,中国电信积极推进端云AI模型同源,提升端侧模型部署的效率,助力复杂业务场景下端云之间的高效协同,由传统的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以及最后进化到服务找服务的AI超级智能体阶段。
最后,傅志仁表示,中国电信愿与产业合作伙伴携手,繁荣未来网络生态,构筑新质生产力坚实底座,依托WBBA等平台,让基于云网融合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经验、方案和标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