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导体产业再掀投资热潮!星宸科技/安凯微/格科微/思瑞浦等联手注资华科致芯基金
2.宁德时代:3月29日事故车小米SU7未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3.北汽蓝谷1-3月销售汽车2.77万辆,同比增长173.8%
4.三利谱2024年实现营收25.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9.07%
5.英诺赛科与意法半导体达成联合开发协议,将共享氮化镓制造产能
1.半导体产业再掀投资热潮!星宸科技/安凯微/格科微/思瑞浦等联手注资华科致芯基金
4月1日,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新一轮资本动作。星宸科技、安凯微、格科微、思瑞浦、燕麦科技、峰岹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投资上海华科致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华科致芯”),该基金由上海华登高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登高科”)担任管理人,总认缴规模达3.09亿元,重点布局半导体产业链及工业、汽车、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
此次投资吸引了多家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其中,格科微出资5000万元,占比16.18%;星宸科技、安凯微、思瑞浦、矽力杰半导体等企业各出资3000万元,占比9.71%;峰岹科技出资2800万元,占比9.06%;燕麦科技出资2000万元,占比6.47%;其他参与方还包括亿泓投资、泰科源商贸等产业资本。
据悉,华科致芯的投资策略为专注于中国境内的从事半导体产业及工业、汽车、新能源、高科技及电子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包括软件及服务业务)业务的相关企业的投资。该基金旨在通过资本助力,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先进制程、车规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加速国产化进程。
参与投资的上市公司均表示,此次对外投资是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及业务需要,为借助专业投资机构资源和平台优势,围绕半导体产业及工业、汽车、新能源、高科技及电子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开展股权投资,寻找并筛选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或企业,促进公司与上述投资标的企业的产业协同,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热度不减。此次多家上市公司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反映出行业对自主可控、技术创新的长期看好。
2.宁德时代:3月29日事故车小米SU7未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宁德时代问询“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就此,宁德时代于4月2日回复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3月29日晚上10点44分左右,驾乘小米SU7前往目的地以参加次日的事业编考试的3位女生因NOA无法正常行驶,几乎在驾乘人员接管瞬间,小米SU7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根据遇难者家属披露信息,车辆发生事故后,小米SU7出现车门锁死,同时发生自燃,导致3名女生因无法得到及时救援而遇难。
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就近日小米SU7高速NOA发生事故起火并致3名驾乘人员遇难一事披露事件详细细节,确认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状态。
对于事故发生时的路况和车速情况,小米解释道,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行驶,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车辆发生事故后为何会起火,小米推测是由于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
小米SU7是小米汽车推出的首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售价21.59万元起,电池供应商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其中,小米SU7标准版配备的是73.6kWh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为比亚迪的弗迪电池。
事件发酵后,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于4月1日深夜发文称,“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3.北汽蓝谷1-3月销售汽车2.77万辆,同比增长173.8%
4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子公司2025年3月份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生产和销售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根据公告,北汽蓝谷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产量为11549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651辆,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本年累计产量达到27346辆,而去年同期仅为4092辆,累计同比增幅高达568.28%。这一惊人的增长数字,不仅体现了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的高效布局和产能扩张,也反映出市场对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的高度认可和需求旺盛。
在销售方面,北汽蓝谷同样表现出色。3月份销量为14268辆,去年同期为7389辆。本年累计销量达到27714辆,较去年同期的10122辆,累计同比增幅达到173.8%。这一显著的销量增长,表明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消费者对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的青睐,得益于其在产品性能、技术创新、外观设计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4.三利谱2024年实现营收25.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9.07%
4月1日,三利谱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称,该年度公司实现偏光片总销售量3,30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0.4%;实现营业收入258,969.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09.11万元,同比增长59.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591.36万元,同比增长128.77%。
2024年度,公司与大客户合作持续深化,提供产品品类不断丰富,由满足客户需求到拓宽与引领客户需求,公司OLED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国产替代加速。
同时,公司加快合肥二期新产能的建设工作,有效推进产线试产、良率提升、客户认证导入等工作,为2025年公司在大尺寸电视产品快速放量出货打下夯实的基础。
研发创新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始终重视技术研发,保持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快速的产品和技术更新能力,以雄厚的技术积累满足下游客户对显示光学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公司已在技术团队、技术创新、协同开发、技术合作、技术储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保证公司技术与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4年,公司新提交专利申请量29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新获得授权专利(除外观设计)25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252项(含发明专利100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除外观设计专利)176项。
5.英诺赛科与意法半导体达成联合开发协议,将共享氮化镓制造产能
4月1日,英诺赛科在港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意法半导体签署了一项基于氮化镓功率技术开发与制造的联合开发协议,旨在未来几年内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消费电子、数据中 心、汽车及工业电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根据联合开发协议,英诺赛科可使用意法半导体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制造产能生产其氮化镓晶圆,意法半导体也可利用英诺赛科在中国的制造产能生产其自有的氮化镓晶圆。
英诺赛科表示,双方共同致力于拓展各自的氮化镓产品组合和市场供应能力,并通过增强供应链布局的灵活性和韧性,以满足客户对多样化应用的需求。该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加速氮化镓技术普及,双方团队将共同致力于开发下一代氮化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