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华大九天研发基地项目落地西安高新区;
9 小时前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集微网
【落地】华大九天研发基地项目落地西安高新区;

1.华大九天研发基地项目落地西安高新区;

2.上海: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一步完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

3.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营收总规模首次破万亿;

4.50亿元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落户南京浦口,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等领域;



1.华大九天研发基地项目落地西安高新区;

据西安高新消息,2月18日,西安华大九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华大”)在西安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华大九天研发基地项目落地。

据悉,西安华大九天是华大九天的全资子公司,是华大九天的重要研发中心、校企融合人才创新中心、西部大区销售业务中心及技术支持中心。

西安华大九天结合西安地区高校人才优势及高新技术科研单位分布等优势,重点聚焦人才培养,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培养优秀EDA人才,并与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EDA及相关服务。

西安华大九天的开业,标志着华大九天的EDA业务正式落地西安高新区。

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九天”)成立于2009年,于2022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多年来一直聚焦于EDA工具软件的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务,致力于成为全流程、全领域、全球领先的EDA提供商。其总部位于北京,在南京、成都、深圳、上海、香港、广州、北京亦庄、西安和天津等地设有全资子公司,在武汉、厦门、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华大九天拥有近三十年的EDA技术积累,现有员工1000余人,拥有多名EDA领域知名专家,研发人员硕、博士比例高达70%以上。



2.上海: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一步完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

2月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徐汇召开,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陈杰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模型开源的新趋势,上海将继续发挥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一步完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夯实“语料开放+模型开源”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开源社区力量,推动基础模型、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构建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创新环境。

据悉,聚焦智能终端、AI4S、自动驾驶等“5+6”重点垂直领域,上海市将深化芯片、基础模型、智算软硬件厂商合作,加快实施“模塑申城”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促进技术与产业的双向赋能。

开幕式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与上海创智学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及各高校代表共同启动了全球科学智能开发者社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与上海仪电、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代表共同启动模速空间载体升级计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裘文进,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杨海军,以及上海魔搭科技、上海国投、库帕思、小红书共同启动上海市“模塑申城”开源创新生态建设行动。



3.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营收总规模首次破万亿;

新华社报道,2024年中关村40家特色产业园营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消息,这是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营收总规模首次破万亿元。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处副处长刘亚军说:“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营业收入首次破万亿元,不仅表现为入驻企业数量更多了,还体现在企业发展势头更好了。这不仅是单个企业、园区的点状突破,更重要的是创新性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的全面跃升。”



4.50亿元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落户南京浦口,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等领域;

近日,总规模50亿元的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正式落户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该基金由浦口区出资参与,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

签约的第二批专项基金之一。

据浦口发布消息,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聚焦智能装备、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采用“子基金为主、直接投资为辅”的模式开展投资,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商业航天、芯片制造等前沿方向,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月12日上午,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集中签约仪式举行。耐心资本进一步壮大,引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此次签约的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共22只、总规模408亿元。其中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4只,未来产业天使基金4只,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4只,主要瞄准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布局。

此次南京、苏州签约基金中还新增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主要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支持链条。截至目前,省级母基金先后两批产业专项基金共有36只、总规模已达9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