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划重点:
古腾堡(Gutenberg)解锁了文字,谷歌(Google)揭开了事实,而人工智能(AI)则塑造了思维。
人工智能从“搜索”转向“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工智能的角色和作用,并使之成为思维的建筑师。
图片来源:DALL-E / OpenAI
古腾堡解锁了文字,互联网和谷歌揭开了事实。现在,人工智能不仅开启了思维,更在塑造思维。
纵观历史,技术通过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扩大了人类的认知。印刷术提高了识字率,搜索引擎使事实更加易得。但这一次有些不同。人工智能不仅帮助我们检索信息,还在构建信息。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回答我们的问题,还在影响我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今天,我们正在见证从搜索引擎到影响引擎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工具,还是人类认知的积极参与者。而这,将改变一切。
历史清楚地讲述了技术如何放大人类智慧的。以下是一个浓缩的视角,可以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是如何像印刷书籍和互联网一样具有基础性和变革性的。
古腾堡时代:解锁西方文字。在印刷机出现之前,知识被少数特权阶层所掌控。古腾堡改变了这一局面,使文字及文字背后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识字率的提高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信息第一次可以大规模生产,从而改变了知识的力量。
谷歌时代:揭开事实真相。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将知识转化为按需资源。过去需要在图书馆呆上几个小时才能查到的信息,现在只需几秒钟就能获得。但事实虽然强大,却是静态的。搜索引擎是一张地图,指向现有的知识,但不会建立新的联系。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思维。这就是转变发生的地方。人工智能,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不仅能检索事实,还能对事实进行综合分析。大型语言模型不是引导用户看到预先绘制的图景,而是实时生成个性化的思维网络。每次互动都会产生符合用户意图和背景的独特见解,而这些知识以前从未以这种形式出现过。这不仅仅是检索知识,而是塑造知识,是从搜索到创造的转变。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认知时代的决定性力量。
我们曾经依赖人类的影响者,比如导师、作家、教师和思想领袖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现在,人工智能正在进入这一角色,而且不是作为一个人或一种单一的声音,而是作为一个元影响者,一个对人类知识流进行策划、过滤和结构化的系统。
搜索引擎:你输入一个问题,引擎就会检索出最佳答案(用户驱动的事实检索)。
推荐引擎:人工智能根据参与模式(算法驱动的内容塑造)来策划你所看到的内容。
影响引擎:人工智能主动构建你对某个话题的思考方式,在你提出问题之前就提出建议(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框架)。
这种演变微妙而重要。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回应人类的思考,而是帮助引导人类的思考轨迹。
在很多方面,影响引擎的真正力量不仅在于它向你展示了什么,还在于它过滤掉了什么。传统搜索引擎一直都在优化搜索结果,根据相关性、受欢迎程度和参与度对观点进行优先排序。但人工智能远不止如此。与检索现有信息并对其进行排序的搜索方式不同,人工智能可以在信息到达用户之前就对其进行合成,从而形成知识。它不仅能过滤看得见的信息,还能构建叙事本身。
这种微妙的引导会强化某些观点,放大某些情绪,同时弱化其他情绪。即使是追求清晰度也是有代价的。人工智能会优化效率,使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平滑,而这种方式可能会消除引发深入思考的思想斗争。
搜索引擎提供了一系列选项,一张可供探索的知识地图。影响引擎则更进一步,它塑造地形,定义我们认为相关或有意义的东西。
是我们在塑造自己的理解,还是人工智能在为我们塑造理解?
危险并不在于人工智能正在影响人们的思想。我们总是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真正的危险在于,人工智能在这样做时感觉很自然。与人类影响者的偏见和显而易见的目的性不同,人工智能的影响往往不易察觉。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强加的影响,而是效率。训练有素的人工智能绝不会说 “你要这样想”。相反,它会让某些想法听起来更加顺畅,某些联系看起来更加直观,某些反应更加可预测。它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思维方式,虽然很有帮助,但可能会削弱深入思考所需要的挣扎。我们还会纠结于复杂的想法吗?还是说,人工智能会为我们铺平道路,让我们忘记如何去挑战自己的假设?
从搜索引擎到影响引擎的转变已经开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人工智能都在塑造人类的思想。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需要首先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给出事实,而是在巧妙地引导我们的认知路径。并不是所有的效率都是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寻求摩擦,接受思想的复杂性,反对天衣无缝的答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理解力,让人工智能与我们合作,同时不放弃作为人类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
如今,思想不仅仅是在被解锁,更是在被塑造。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