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女神变亿万富婆:3个月干出独角兽,成投资圈隐藏大佬?
11 小时前 / 阅读约14分钟
来源:36kr
用实力打破偏见。

如今49岁的李飞飞,已活成现实版“爽文女主”:她在学术圈声名显赫,就成了斯坦福终身教授;2024年,她创立AI公司,3个月狂揽1亿投资,干出10亿美元独角兽。同时,她还入局投资圈做LP,玩转百亿基金......

2025年,AI已成为势不可挡的风口。

“AI教母”李飞飞预测,2025年AI智能体将迎来爆发,并在巴黎峰会上强调AI正迈向“行动时代”。她的团队已用不到50美元,训练出AI推理模型......

如今49岁的李飞飞,已活成现实版“爽文女主”:她在学术圈声名显赫,就成了斯坦福终身教授,还搞出了AI图像识别领域的基石ImageNet;

2024年,她创立AI公司,3个月狂揽1亿投资,干出10亿美元独角兽。同时,她还入局投资圈做LP,玩转百亿基金......

更重要的是,在男人扎堆的AI领域,李飞飞不仅成为行业大咖,还不忘培养女性AI人才。她创立了非营利组织AI4ALL,专门带女性和少数族裔玩转AI。

如今,她有不少学生也在AI圈崭露头角,比如95后AI“天才少女”郭文景。郭文景2023年创立Pika,做出AI视频生成工具,直接让她爸的公司连续8天涨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AI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比如,斯坦福女神曲晓音,先做出AI教育产品Heeyo AI,最近又搞出全球首个0代码AI工程师,获OpenAI力挺......

1. “AI教母”变亿万富婆:3个月干出独角兽,成投资圈隐藏大佬

能被尊称为“AI教母”,李飞飞到底有多牛呢?

她不仅是学术大咖,还边AI创业边做LP,已经变身亿万富婆了。

2024年,李飞飞创办了World Labs(空间智能),从学者转型成为一名创业者。公司成立才三个月,就完成了2轮融资,估值直接突破10亿美元,成为妥妥的独角兽。

当时,VC圈的顶级大佬们,都抢着给李飞飞送钱。比如a16z、NEA、Radical Ventures,还有英伟达、AMD、Adobe、Databricks的风投部门等,都成了World Labs的投资人。

李飞飞的团队也超级豪华,World Labs的24个成员里,华人面孔占了三分之一,很多都来自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还有斯坦福大学的助理教授吴佳俊、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吴义仁,坐镇她的顾问团队。

李飞飞的首次创业,就选了AI领域最难啃的骨头之一:空间智能。这家公司主要构建大世界模型(LWM)来感知、生成3D世界并与之交互。

简单来说,她要做的大世界模型,不仅要让AI看懂物体的形状材质,还得理解“为什么椅子能坐人,而水杯会摔碎”这种人类秒懂的空间逻辑。这技术要是成了,自动驾驶、机器人、元宇宙都得靠它升级。

你以为她只会搞研究?其实,李飞飞还是投资圈隐藏大佬。

2024年,李飞飞亲自下场当LP,成了加拿大顶级风投Radical Ventures合伙人之一。这家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相关创新的独立基金,专门投AI、机器人、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

李飞飞为什么选这家公司呢?

其实,他们关系一直很紧密。2023年,李飞飞加入Radical Ventures担任科学合伙人,而她的AI公司World Labs,也获得了Radical Ventures的投资。他们可以说是强强联手,既给钱又给技术指导,“金主+军师”双buff叠加。

而这家机构的两位创始人,也都是AI大神。他们之前创办的Layer 6 AI,早被加拿大道明银行收购了。他们还是加拿大著名AI研究中心Vector Institute的创始人,谷歌、英伟达、毕马威都投资了这家公司。

2024年,Radical Ventures募集了近8亿美元的资金,创建了同类中最大的人工智能基金,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8亿美元,约129亿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在由男性主导的AI领域,李飞飞是耀眼的存在。而她也在为女性入局AI,争取更多机会和可能。

当年在斯坦福实验室,她看着女学生被默认分配做“整理数据”的杂活,直接拍桌子创立非营利组织AI4ALL,专门带女性和少数族裔玩转AI。

2023年,李飞飞又出了本自传叫《我看见的世界》,通过自己的经历,展现了女性在科技行业中,如何克服性别歧视和种族偏见。

她说,自己其实很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但坚持要出一本书,因为她不能让人工智能领域缺失女性的声音。

2.从“洗衣妹”变“AI教母 ”,曾拒绝华尔街高薪诱惑

李飞飞早在创业前,就学术界早声名显赫:

33岁成为斯坦福计算机系终身教授,44岁当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首位女主任,长期主导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 

彼时谁又能想到,她刚来美国时,还被叫“洗衣妹”呢?

李飞飞出生在北京,从小在成都长大,曾就读于知名的成都七中。16岁的时候,她跟着父母去了美国。当时家里穷,她英语也不好,高中在餐馆端盘子,帮人做家务,被叫做“洗衣妹”。

幸亏李飞飞成绩好,后来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并拿了全额奖学金。但她还是很难融入美国生活,要打工养家,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所以,她那时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

1999年,李飞飞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当时正是互联网最火的时候,好多名校毕业生都去了华尔街,李飞飞也收到了高盛、美林这些大公司的offer,工资都特别高。

但是,李飞飞却拒绝了。她不想去华尔街赚大钱,她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于是,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千里迢迢跑去西藏,研究了一年藏医藏药。

一年后,李飞飞回到美国,去加州理工学院读了博士,从此就一头扎进了AI领域。2005年博士毕业后,她去了斯坦福大学当助理教授,加入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

在21世纪初,AI领域还很冷门,当时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模型,只能认出汽车、飞机、豹子、人脸这四种东西。李飞飞就想,如果能有一个超级大的、标记好的数据集,是不是就能训练出啥都认识的AI模型呢?

于是,李飞飞在2007年启动了ImageNet项目,开始收集和标记图片。这可是个苦差事,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还劝她换个方向。她也经常为经费发愁,甚至开玩笑说,要回去开洗衣店补贴项目。

两年后,ImageNet终于上线了。这个数据集包含1500万张照片,标注了2.2万种物品,而且还免费公开。几乎所有AI视觉识别学习都得用它。直到现在,ImageNet依然是全球AI领域最牛的视觉数据库之一。

这下,AI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图像识别技术突飞猛进,全世界都看到了AI的商业价值,李飞飞也一战成名。

2016年,李飞飞加入了谷歌,还推动成立了谷歌AI中国中心。当时,她说:“人工智能无国界,人工智能的福祉同样没有国界。”

后来,李飞飞又回到了斯坦福大学教书,继续推动AI研究。李飞飞不仅技术牛,还特别强调AI要以人为本,要讲伦理。2019年她在斯坦福建立了“以人为本AI研究院”,一个跨学科研究机构。

李飞飞认为,研究AI其实就是在研究人类的心智。她坚信,人是AI的创造者,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类。

此外,李飞飞也培养了很多AI领域的牛人,比如非夕机器人的创始人、上海交大教授卢策吾,OpenAI的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等。

值得一提的是,爆火的Pika的创始人郭文景,在辍学前也在李飞飞的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读博。

3.AI华裔“天才少女”们:17岁考入哈佛备受争议,创业失败7次死磕到底

作为95后“天才少女”,郭文景曾在2023年爆火。

当时,郭文景搞出了AI视频生成工具Pika,A股“信达雅”连续8天涨停,只因公司的董事长是郭文景的父亲。“父凭女贵”“女儿概念股”成为当时资本市场一个热闹的谈资。

郭文景出生在美国,在杭州长大,从小就玩编程。她曾就读于杭州二中,高一就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拿了一等奖,还被麻省理工邀请去参加比赛,拿了北美编程邀请赛的第二名。

2015年,17岁的郭文景考入哈佛大学,在国内引起轰动。当时,有网友指出郭文景是美国国籍,父亲是公司董事长、母亲是MIT毕业的高材生等,引发普通人考哈佛难的讨论。

后来,郭文景一路开挂,从哈佛数学本科到计算机硕士,再到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她还拿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的银牌,成为美国队十几年来唯一的女国家队队员,还是美国国家队的教练。

当时,郭文景放假也没闲着,先后在谷歌、微软等美国大厂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拓展科技圈人脉。

2022年,郭文景参加了一个AI电影节,发现当时的AI工具不好用,于是决定创业,打造一个更牛的产品。但她当时还在读博,怎么办呢?

郭文景干脆从斯坦福退学,创立了4人公司Pika。

当时,很多人都劝她,AI视频生成领域太难了,很容易烧钱失败,但她就是要啃这块硬骨头。而正是这份魄力,也让她抢得先机。

2023年,Pika上线才半年,用户就超过了60万。11月,Pika完成了5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估值高达14亿人民币。12月,Pika发布了DreamPropeller,提高了文本转3D的生成速度。

没多久,Pika的种草日记火遍朋友圈,很多人用它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等不同的视频。网友评论它是:“有手就会的视频大师”“有想法就能拍电影”“零基础教你成视频达人”......

后来,Sora横空出世,把Pika等都碾压了。很多人等着看郭文景的笑话。25岁的郭文景却很乐观,她第一时间接受采访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已经在筹备直接冲,对标Sora。”

2024年2月,Pika 宣布推出新功能 Lip Sync,实现音唇同步效果。6月,他们完成了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飙升到34亿人民币,团队也从最初的4个人扩展到了13个人。

如今,郭文景也在不断迭代产品。2025年2月,Pika又发布新功能Pikadditions,可以将任何人物或物品元素融入到原视频。

几乎同一时间,同样来自斯坦福的华人女孩曲晓音,也推出了一款炸裂的AI神器——Heyboss。这是全球首个0代码AI编程工具,即使你完全不懂代码,也能轻松生成网站和App。

这个“神器”一推出就瞬间爆火,目前已有成千上万个项目被创建。这背后的华裔女老板曲晓音,也藏不住了。

曲晓音是一个死磕到底的狠人,她创业失败过7次,但就是头铁不放弃。

后来,她大学搞的留学咨询公司成了头部;搞的虚拟活动平台爆火,最终被硅谷大佬收购;去年开始做儿童AI应用,又被OpenAI、亚马逊抢着投资。

曲晓音出生于中国青岛,本科就读于美国波莫纳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双专业。硅谷的实习经历,给她埋下创业的种子。在大学期间,曲晓音就联合创立了一家留学咨询公司Stoooges Education,后来成为留学行业头部企业。

22岁的曲晓音大学毕业后,曾被选入 Facebook 轮换制产品经理项目,管理一个40人的团队,也曾在Instagram、微软担任产品经理,在Atlassian 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商业拓展。

2018年,曲晓音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但仅一年后辍学创业。2019年,26岁的曲晓音创立了虚拟活动平台Run The World,专注于在线会议和活动服务。当时她连SaaS是啥都不知道,硬是边学边干,把公司做起来了。

曲晓音的创业出发点特别接地气:先解决身边人的痛点。她妈妈是医生,经常要飞全球开会,又累又麻烦。曲晓音就想:“干脆搞个线上开会软件,让我妈在家就能和全世界的专家聊天。”

结果,这软件疫情时直接起飞,连硅谷大佬a16z都投资了。2023年,又被加拿大虚拟活动软件提供商EventMobi收购了。

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曲晓音又觉得机会来了。经过一番调研和测试,2023年,她决定做一款儿童AI应用。

2024年,曲晓音推出了AI教育产品Heeyo AI,专门给3-11岁的小孩用。目标是为儿童提供个性化AI教育伙伴。Heeyo支持20多种语言,孩子可以通过和AI聊天,沉浸式学习外语;还可以玩科学游戏,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2024年8月,Heeyo宣布完成了35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OpenAI、亚马逊和Pear VC都投了,公司估值超过2000万美元。

事实上,除了曲晓音、郭文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女性,在AI领域杀出一片天地,比如Imbue的创始人兼CEO邱侃君、Scale AI的联合创始人郭露西,她们都成为AI界的佼佼者。

不难发现,这些女性除了天赋,还不乏毒辣的眼光、做事的执着、敢想敢做等特质。她们正在用实力打破偏见,在前沿科技领域发出女性的声音。

参考资料: 

《曲晓音,斯坦福辍学创业被收购,再创业AI教育获OpenAI投资,打造孩子的专属导师和玩伴Heeyo》,Z Potentials 

《李飞飞下场当LP》,投中网 

《李飞飞带队,World Labs估值70亿》,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