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丹璇
编辑|袁斯来
你是否幻想过拥有一只《超能陆战队》的守护机器人——大白(Baymax)?
电影中,大白圆滚滚的呆萌外表、治愈的表情,以及无条件守护主人的忠诚性格,都俘获了一众影迷的心。
与早年科幻电影里全知全能、宛如高维智能工具的精干机器人相比,大白显得有些笨拙:一旦碰到球,就会开始永无止境地玩捡球游戏;永远跑不快,路过狭窄处就会被卡住。但是,在主人情绪低落时,它能够给予拥抱、鼓励和安慰,成为主人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彼时,这样呆萌、稍显笨拙的机器人,在颠覆人们对于机器人冰冷高能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设想:除了成为工具,机器人还能够成为陪伴人类的朋友吗?
随着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技术发展,创业者正在将上述设想带入现实。
正在召开的2025年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就出现了这样一款产品。成立于2022年的“萌友智能”,发布首款人工智能机器宠物Ropet,能够基于视觉、声音传感器和AI技术,赋予毛绒外表的机器人识别人类动作、情绪,长期学习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Ropet外形圆润毛绒,身体两侧伸出短短的手臂,面部占比最大的是一双大眼睛。抚摸它毛茸茸的身体时,它清澈单纯地望向你,37度左右的温度会让用户一瞬间出神:这似乎是一个真正的小生命。
截至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Ropet已筹款约20.2万美金,超过其最初设定筹款目标的150倍,截至发稿已售出超过900台。
城市化的浪潮背后,是迅速增长的独居人群和老龄化群体。孤独感将成为这一世代最广泛的话题之一。
Ropet团队观察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生存压力问题凸显,大宗消费正在萎缩,而满足情感陪伴需求的消费却呈现逆势增长。根据贝哲斯咨询,2023 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750 亿元,预计2029年达到 3043 亿元,2024-2029 年CAGR为 25.5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但Ropet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产品定义为陪伴类机器人,而是一款有陪伴功能的智能宠物。
Ropet提出,智能宠物并非机械地取代猫狗等传统真实宠物,而是从宠物的角度出发,将“电子宠物”这一养成游戏形态升级到高度拟态并实现生物性互动的实体硬件上。通俗来讲,就是将过去虚拟世界的电子宠物互动体验,与真实宠物的学习、互动、实际陪伴能力结合起来,并通过其毛绒绒的可爱外观展现。
Ropet最大程度地模拟一个真正的生命体,有体温,也会有饥饿等反应。当它饥饿时,会发出肚子咕咕叫的音效,用户需要将香蕉、苹果等真实食物摆在它眼前。Ropet看到之后,会进行学习和记忆,此后再看到香蕉时,它的眼中就会出现香蕉图标,还会发出咀嚼声。
Ropet在CES展台
互动过程中,Ropet会识别用户情绪并作出相应反应。比如,用户露出无聊的表情时,它会瞪大眼睛看着你,发出求抱抱的信号。萌友智能创始人何嘉斌给硬氪举例,养猫的人会知道,压力大的时候,你的猫跳到你的腿上,你摸它几下,心情就会平复下来,Ropet的这个功能也同理。当用户触摸它,或者将它捧起时,会明显感受到它的温度,“感觉到它是活的。”
不仅如此,Ropet还会随着互动程度的加深,不断提升亲密度和成长值,学习主人的面部表情和习惯。何嘉斌向硬氪介绍,当用户与Ropet相处时间达到一定时长,它对主人和其他人发出的互动请求和反馈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它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摸它和别人摸它,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反应。”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团队在Ropet内部集成了多模态感知系统,视觉和听觉传感器分别用以捕捉用户的面部表情和分析用户声音及语调变化,体表的温度传感器还会感知和记录用户在不同状态下的体温。
当然,只具备数据采集能力的AI硬件并不能带来陪伴感。如何让Ropet读懂这些数据,并且高度模拟真实生命体,给用户以“活”的反馈,才是智能宠物留住用户的关键。
团队认为,一个“活”的智能宠物,不仅需要品类特有的行为模式,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性”,即在互动中产生独属于某一只Ropet与其主人的特殊相处模式。
因此,在通过传感器收集视、听、触维度的互动数据后,Ropet内置的端侧模型会进行学习,通过离线的端侧计算,去进行决策逻辑设计。经过不断训练和学习,每一只Ropet都会发展出自己的行为特点和相处模式。
本地端侧模型相当于Ropet的注意力系统和生物性大脑,“和传统交互玩具的套路化变成不一样,为机器人植入了一个小型的大脑之后,它就会产生很多你所意想不到的成长性,正好和萌宠的生命意义是契合的。”何嘉斌对硬氪表示,比如经常地处于电量不足状态,那么Ropet可能会有情绪,甚至还会在相处中突然心情不好。通过结合大模型及端侧小模型,突破传统AI玩具的套路化编程,每一只Ropet在何时作出类似的微反馈,都是模型通过用户的交互模式学习的结果,并不由团队控制。
硬氪了解到,目前Ropet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用户规模近800名,预计今年三月会实现首批产品的交付。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Ropet在男性居多的Kickstarter平台上,成交用户中女性占比超过70%。其中,从来没有使用过Kickstarter的女性用户占比65%以上。
这与Ropet团队的市场洞察相契合。当前国内市场上,陪伴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儿童的功能性机器人产品,例如搭载教辅功能的陪伴机器人;另一类面向成人的机器人则更多在产品设计上满足男性的需求,以带轮或者人型的形式出现。
何嘉斌对硬氪表示,团队认为,国内陪伴机器人的产品设计,仍然是聚焦在用户“看得见的需求”上,但陪伴本身是一个“看不见的需求”。其中,女性对于情感陪伴的需求相对更加旺盛,却尚未出现针对女性需求的陪伴类机器人产品。
基于此,团队对于“陪伴”概念的理解和传达就显得相当重要。在陪伴机器人文化最普及的地区日本,团队找到了灵感来源:弱陪伴是大部分人对情绪价值的核心需求。
“现在市面上对于AI陪伴的理解,将聊天简单粗暴地等同于陪伴。”何嘉斌表示,但陪伴常常是一个无声的时刻,“比如心情低落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桌面被你照顾得很好的绿植,或者小猫感受到了你的表情沮丧,走过来静静地趴在电脑边。”
因此,团队希望通过硬件侧传达他们对于陪伴的理解。
萌友智能核心团队来自斯坦福大学以及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和蔚来等国内软硬件大厂。创始人何嘉斌在智能硬件方面有十年经验积累,落地产品包括Baidu Eye眼镜、Dubike智能自行车、Luka绘本阅读机器人和Pico VR眼镜。
在智能硬件的产品研发中,何嘉斌发现,传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常在模拟一个真人的身体形态,有四肢或者轮子的设计,能够敏捷地移动,甚至做出跳舞、翻滚等“炫酷”动作。
相比之下,Ropet聚焦的30代女性白领群体,大多数的生活场景是办公室和家庭,桌面通常会有较多装饰物,过于迅捷的移动功能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同时,Ropet的智能宠物定位决定了它不需要通过肢体去做好路径规划、避障、抓取等功能性工作,而是通过表情和微动作的反馈,让用户感觉到需要和被需要。
“它不需要到处跑,也不需要很多话,它只要在桌面安安静静地看你,你或者它感到低落时,抱抱它、摸摸它,它的生存动机就是陪伴主人。”何嘉斌说道。
团队认为,目前是从女性情感赛道切入陪伴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时期。一方面,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技术突破,使得硬件对用户情绪进行更大程度的感知和学习成为可能,并通过精准的决策和执行反馈给用户。
另一方面,国内在硬件制造方面有着强大的供应链优势,能够进一步下探目前市面上陪伴类机器人的价格,进行更广泛的市场教育。
未来,萌友智能将基于硬件反馈进一步迭代软件,洞察用户需求,拓展产品玩法。Ropet将于本月底参加德国纽伦堡全球玩具展,并拓展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