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工业机器人“大脑”,场景落地已有实例
1 周前 / 阅读约6分钟
来源:凤凰网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

出品 | 虎嗅智库

头图 | AI生成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工厂生产复杂度的加大以及降本增效的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正从单纯的机械臂向拥有自主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方向迈进。

但从目前来看,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里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提升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范围和准确性?当下,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下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12月18日,虎嗅智库与微亿智造首席科学家马元巍、中科视语 CTO 赵朝阳以及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杨国栋共同在线上就以上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以下内容为本次活动的精华节选。

具身智能的应用观点

马元巍: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切线,如何快速柔性地理解任务是最重要的。大规模完整的测试表明,技术、全面的功能和市场服务必须齐备才能推动产品普及。缺失任何一项都是无效的。

必须符合技术的合理运用,保证功能的有效性。简单谈论端到端或者规划控制、传统微控等单一技术点在市场上大概率是失效的。

赵朝阳:具身智能的三要素:具身硬件、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具身任务构建。具身硬件可以理解为一个交互实体,包括机械臂、复合机器人等。在具身硬件的基础上,可以与物理世界进行各种交互,采集各种信息,如激光点云、彩色图像、深度图像、文本、语音、触觉信息等。将这些信息整合之后,需要强大的算法能力来处理。

然而,具身任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本体自由度问题和环境变化问题。以自动驾驶为例,自动驾驶是一种非常特定场景的具身任务。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在路上的本体自由度面临前后左右、转向的调整。而一个通用的人性机器人自由度要求是成千上万种可能性。在环境变化上,自动驾驶车辆只需要注意四个轮子在路上行驶,而通用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是全域开放场景的适配。

具身智能的具体应用案例:在传统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大模型。对整个焊缝识别进行拍照之后,模型可以自动对全局焊缝进行粗略的识别和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对精细焊缝跟踪和识别时,就可以在粗略定位的基础上摆脱人工施教,进一步用小模型做精细的焊缝定位跟踪。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在自动焊缝跟踪过程当中的部分投入。

杨国栋:在2022年之前,人形机器人处于萌芽期,虽然有相关产品发布,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2022年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发布,逐渐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进入快速成长期。我们判断,在2022年-2030年是快速成长阶段,在2030年可能是大规模落地阶段。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典型代表,如波士顿动力、特斯拉、Figure AI、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宇树机器人等。大家都在聚焦于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转换,这也体现了人形机器人从运动控制到全身运动控制的转变。

智能机器人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马元巍: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困难是效率和价格远落后于专用设备,但也有柔性处理工序问题的优点。

但这个时候他的竞争者是人,工厂对于生产的降本增效是非常现实的考量。它的性价比必须超过人类,那么它才有进厂的价值。所以如果人形机器人的动作、速率超不过人类,其实是很难竞争过人类的。

工厂主在衡量单位劳动力价值时,主要考虑工资、社保等因素。目前,微亿智造主要关注工业场景,暂时不考虑人形机器人,而是考虑现有机械臂形态下的优化。

赵朝阳:目前机器人进厂主要面临的挑战是2方面,一是他们的实际能力。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进厂目前暂时停留在故事性的阶段。现在不管是从硬件层面还是从算法层面的能力上其实距离真正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另外从环境上来看,工厂里需要机器人参与的环境,一般会面临着几个选择,第一个是重复劳动力,这是最有希望去让机器人去解决的。但是工厂环境的特点是越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对柔性需求越弱,这时候对具身智能的自主性和泛化性需求又没那么高。

另外在特种作业环境里,比如高温,高压、粉尘环境,机器人其实还是需要很多的特种防护的投入,才能让它们在这些场景下有很好的适用性。所以,现在的具身机器人进场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杨国栋: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全身运动控制,如何解决机器人和环境和操作物体之间存在的多接触、特别是有力接触的情况是个难题。

具身机器人短期内不会取代某些工种或场景,所以,我们思考的是在高危或现有机器无法解决的场景中尝试应用。目前,灵宝正在与合作伙伴打造适应具身机器人的场景,以避免直接切入现有产线和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

企业如何优化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投入产出比

杨国栋:用户追求效率和成本,供应商应适应用户需求。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成本核算方式和效率核算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赵朝阳:首先企业包括企业家要保持对智能机器人智能改造升级的信心,要知道这是一个中长线的投资。

其次,采用人机协作和逐步迭代的方式减少人工投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入成本。第三,需要一些模式创新,比如联合金融工具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比如租赁模式的创新等。

马元巍:企业在投入资金时会考虑ROI。首先,新技术的进入需要市场教育和企业家的支持。一种方式是需要通过单点改造,慢慢进行市场教育来普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革新产品,革新的是工厂的核心元素,也就是基本的制造单元革新,可能很难通过单点优势体现。

但有梦想的企业家可能会尝试用新技术打败旧技术,实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引导一个全新的浪潮。

我们也期待有可用的、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进入工业场景,实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