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护驾,乐道能否经受车市生死劫?
2025-02-26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36kr
蔚来乐道L60发布引发品牌定位和运营挑战。

当蔚来CEO李斌在乐道L60发布会上喊出“比Model Y便宜3万”时,这场精心策划的定价策略背后,藏着蔚来深层的战略焦虑。作为定价20.99万元起的“平价品牌”,乐道L60试图用BaaS电池租用方案(车价立减7万元)撕开大众市场,却让蔚来陷入前所未有的品牌悖论——那个曾以“中国特斯拉”自居、车主社群运营堪比宗教的品牌,正在亲手瓦解自己的高端护城河。

数据显示,蔚来老车主中有42%明确反对品牌下沉,担心损害其“高端社交货币”属性;而目标客群中仅有17%知晓乐道与蔚来的关联度。这种认知割裂导致营销资源错配:乐道抖音直播间充斥着“换电是否要排队”“电池衰减怎么算”的质疑,而非预期的“平价蔚来”狂欢。更危险的是,其引以为傲的换电体系正遭遇规模诅咒——乐道L60上市首周订单1.5万辆,按每辆车每月换电2次计算,现有2000座换电站将面临30%的过载风险。

一、换电模式的成本黑洞与商业闭环

蔚来在乐道发布会上将“可充可换可升级”作为核弹级卖点,却刻意回避了换电模式的财务真相。根据财报测算,单个换电站建设成本高达300万元,日均服务60单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当前蔚来换电站日均仅43单。乐道L60若实现年销10万辆目标,需新增至少800座换电站,这意味着24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相当于蔚来2023年净亏损额的76%。

更严峻的是商业逻辑的自我颠覆:当BaaS方案将电池资产从消费者转移至蔚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将堆积起数以万计的电池资产。按每块电池8万元计算,10万辆乐道L60意味着80亿元的资产包袱,每年还将产生约4.8亿元的折旧损耗(按6年摊销)。这种重资产模式在资本寒冬中犹如定时炸弹,毕竟资本市场对“卖车不赚钱,靠服务讲故事”的耐心正在消失——蔚来美股股价在乐道发布次日下跌5.2%,已经释放危险信号。

二、从“高端俱乐部”到“全民共创”

在蔚来APP的隐秘角落,一场关于“身份保卫战”的讨论正在蔓延。有蔚来ES8车主晒出收到乐道试驾邀请短信的截图,配文“牛屋(蔚来用户中心)以后要挤满网约车司机吗?”,收获超过2000个点赞。这种阶层割裂直接体现在服务体系的承载力上:蔚来现有134家服务中心若同时承接年均15万辆的乐道用户,单店服务车辆将从1120辆激增至2240辆,远超行业单店800辆的饱和阈值。

乐道的用户画像更是充满矛盾:既要吸引Model Y的潜在买家(家庭年收入25-40万元),又需争夺比亚迪宋PLUS的客群(家庭年收入15-25万元)。前者期待“平价版蔚来”的尊享服务,后者追求极致性价比,二者在售后服务预期上存在天然冲突。当首批乐道用户发现无法进入高端车主专属的NIO Day盛会,当换电站出现ES8车主与L60车主因排队爆发的争执,蔚来苦心经营七年的用户共同体神话恐将崩塌。

三、直营神话破灭与经销商体系的“反噬”

乐道L60的渠道策略暴露出蔚来的战略摇摆:既想保持“用户直联”的纯洁性,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首批60家乐道门店中,有23家由蔚来空间改造,37家来自第三方经销商。这种混合模式正在制造管理灾难——某长三角经销商透露,乐道要求展厅面积不小于300㎡却拒绝承担租金,强制使用NIO App下单却将交付佣金压低至0.6%(行业平均1.2%),更苛刻的是要求经销商自费购买换电站股权。

这种“既要又要”的霸王条款,导致乐道渠道拓展陷入僵局。原计划2024年铺设200家门店的目标,截至6月仅完成45%。反观竞争对手,极氪依托吉利1700家经销商快速下沉,阿维塔背靠长安4000家网点实现“一城多店”。当乐道还在纠结直营与加盟的意识形态之争时,市场早已用脚投票:其一线销售人均客户接待量仅为小鹏MONA系列的1/3,转化率落后理想L6门店12个百分点。

四、生死时速:乐道的最后一搏

乐道L60的野心,绝非复制一个“平价电动车品牌”。它正在用蔚来十年积累的生态势能,重构三个底层逻辑:从“车辆销售”到“能源服务运营”的商业模式进化;从“硬件堆料”到“技术普惠”的产品哲学转型;从“单向服务”到“价值共生”的用户关系革命。

在新能源战争的下半场,乐道或许会证明:真正的颠覆者,不需要颠覆性技术,而是把已有技术以更高效的方式重组。当特斯拉还在用降价透支品牌,传统车企困于转型阵痛时,乐道正以生态化反的能量,开启一条“既非蔚来,又超越蔚来”的新道路。这场战役的终局,可能不是某个品牌的胜利,而是一个全新产业范式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