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造车新势力,宣布停运破产
2 天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刚盈利就资金断裂,股价已不足1毛钱

百亿造车巨头,破产清零了。

造车8年,滑板底盘造车鼻祖Canoo,刚在主页更新了公告,宣告公司已申请破产,并立即停运。

辉煌时,这家公司云集宝马、福特、Uber等巨头的前高管,仅4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高达150亿。

如今深陷泥沼,因融资失败而破产,随着9位创始人全部离去,Canoo的造车故事,自此遗憾画上句点。

滑板底盘造车的故事,在美国遭受了重创。

Canoo破产并立即停运

还是没熬过。

电动汽车公司Canoo刚发布了一条公告,宣告申请了美国破产法第7章,公司正式破产,并立即停止运营

其实在一个月前,Canoo的破产就有征兆。

上个月18日,Canoo也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暂停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工厂,并让82名员工“休假”,公司将全力筹集继续运营的资金

只是没想到,情况要比想象的更加危急。

从公开数据来看,去年11月份,Canoo披露财报指标,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营收90万美元(约659万元),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47%。

营收额不高,但增长速度惊人,主要是因为Canoo其实2023年第三季度才开始有收入,甚至去年第一季度又“颗粒无收”。

并且这是Canoo的首份盈利财报,净利润为325.8万美元(约2386.6万元),但前三季度的累计亏损仍有1.12亿美元(约8.2亿元)。

最关键的是,截至季度末,Canoo账上的现金只剩下1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2亿元

短期内,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Canoo将不得不接受破产的命运,但事实,恰恰就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那样。

Canoo表示,由于未能获得美国能源部 (DOE) 贷款,与外国资本的谈判也没成功,公司资金链彻底断裂。

事到如今,这家巅峰市值21亿美元(约154亿元)的造车新势力,最新股价只剩1.35美分,折合人民币连一毛钱都不到

滑板底盘鼻祖,造车这一路

成立于2017年的Canoo,是滑板底盘赛道的代表性玩家。

创始人斯特凡·克劳斯(Stefan Krause)和乌尔里希·克兰茨(Ulrich Kranz),都是车圈老炮,还都出身宝马

克劳斯擅长财务,曾经担任过宝马和德意志银行的首席财务官克兰茨曾是宝马i3系列车型的项目主管,被称为“宝马i系列之父”

左:斯特凡·克劳斯;右:乌尔里希·克兰茨

而且两人都曾是贾跃亭的手下干将,担任过法拉第未来(FF)的CFO和CTO

离开FF后,他们发现了滑板底盘的商机,一拍即合创立了Canoo。

所谓滑板底盘,就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一体化底盘架构,将电池、传动系统、悬架等汽车部件,直接整合到一个通用底盘上。

其优势在于取消机械连接,车舱可以保留更多空间,而且同一个底盘,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大小的车辆类型,从而提升整个汽车产品系列的可扩展性。

目前为止,Canoo推出的四个系列车型,就都是基于自研的滑板式底盘打造。

一款是2019年面世的旗下首款电动车MPV,还有一款皮卡、一款轿车,以及生活方式送货车LDV

车造出来了,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卖给谁。

Canoo的商业模式,起初设想非常美好,他们计划兼顾2B2C市场,3条腿走路:

对于2B市场,一条线是与主机厂合作,直接为他们提供滑板底盘;另一条则是针对物流货运

而在2C市场,Canoo提出了一个全新玩法——订阅模式:消费者在Canoo官方平台申请车辆,之后按月付费使用Canoo的车辆,类似于“短租”。

Canoo原本打算把这种模式当作主要的营收渠道,他们认为,既可以为消费者省去抵押、上牌等无形成本,公司也可以按需生产,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岂不两全其美?

怎料,现实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主机厂普遍不太愿意把底盘业务交给别人,比如Canoo和现代汽车的合作项目,没多久就胎死腹中。

同时创新性的订阅模式也没搞起来,Canoo一度吸金困难,恰逢此时,CEO乌尔里希·克兰茨,跳槽去了苹果拓展汽车业务,连带着一场小型离职潮在Canoo爆发。

这种背景下,执行董事长托尼·阿奎拉(Tony Aquila),也是公司投资人,召开了分析师会议上,几乎推翻了此前所有的商业规划:

把订阅模式的收入占比,压缩到20%以下,重心面向货运领域的2B市场。

2022年,Canoo等到了一笔大单,沃尔玛宣布要购买4500辆Canoo LDV,用于配送在线订单。

但这也是Canoo一直到现在为止的最大订单,虽然Canoo还得到了美国邮政局和NASA的订单支持,但两者加起来的数量也只是9辆,不足以帮助Canoo力挽狂澜,也没法规模化降本。

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年,不仅是投资人逐渐失去信心,公司内部,曾经吸引来的创始高管,也都接连出走。

到2024年9月,伴随着汽车工程高级总监,克里斯托夫·库特纳 (Christoph Kuttner) 的离职,当初的9位联合创始人已全部离开。

Canoo已是形存神灭。

滑板造车,还能玩下去吗?

Canoo倒下,看起来像是对滑板底盘造车,再次敲响警钟。

细想之下,Canoo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齐齐指向商业模式

不单单是Canoo自身的商业模式,也是滑板式底盘赛道的商业模式。

这个赛道第一个爆雷的Arrival,和Canoo类似,都走向了商用车路线,制造配送车、轻型货车卖给商超、物流商。

这样的模式,要面临着逃不开的困局,首先是这样的客户订单总量不大,因此难以规模化降低成本。

其次,滑板造车玩家并不提供自动驾驶技术,交付的车还是需要人类驾驶的车,但成本又远高于传统货车,愿意买账的人更加有限。

第二条路线,就是更为知名的Rivian选择的,乘用车路线,并且Rivian更倾向于整车生产,滑板底盘更多是一个标签。

不过,Rivian为了在北美市场活下来,首款产品几乎集全部资源押注了皮卡车型,竞争压力也可想而知。

如今走下去,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融资在后方燃烧,刚刚还向美国能源部申请了一笔66亿美元(约483亿元)的贷款

但如果把视线放得更远,还存在一条路线,可以看向国内代表玩家,悠跑科技和PIX Moving

他们的模式,主要面向大客户,提供一体式底盘解决方案,更关键的是,他们面向的群体是中国。

悠跑创始人李鹏曾表示,国外玩家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没来中国。

“你不来中国,拿不到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全球最好供应链的支持,必然导致一个结果:交付不行。我不认为滑板底盘不行,只是大家在商业操作上有很严重的问题。这件事(指滑板式底盘),我认为有且只有中国能做。”

上个月,就在Canoo关厂“裁员”的同时,悠跑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由合肥领投,徐州产发基金、以及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跟投,筹集到了数亿元人民币。

看起来,滑板底盘造车的未来,也许更多要看中国玩家了。

参考链接:

https://investors.canoo.com/news-presentations/press-releases/detail/159/canoo-inc-announces-chapter-7-bankruptcy-filinghttps://electrek.co/2025/01/18/another-one-bites-the-dust-as-canoo-files-for-chapter-7-bankruptcy/

  • 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