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们,该逃离直播间了
1 周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36kr
流量与销量未必成正比!持续了半年的车企直播浪潮,并没有激发出更大的市场需求。

车企高管们争先恐后涌入的直播间,可能正在成为一个个暗藏杀机的陷阱。

日前,iCAR汽车总经理章红玉,在官方直播间中宣传新车iCAR V23,针对用户的低配质疑表示道:“卷功能卷配置,其实没用。很多车上的功能和配置,你拿到车根本就没用过。”

这一表态,让此前iCAR 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在发布会后紧急道歉的努力,转瞬化为泡影。直播间观众和围观网友纷纷口诛笔伐,认为章红玉对基础辅助驾驶和智能化的认知太低级,“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iCAR作为奇瑞与小米系的智米科技合作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章红玉以奇瑞汽车副总经理的身份加入,苏峻则是智米科技的CEO。预热了大半年的iCAR V23于12月16日正式上市,却因冗长枯燥的发布会、基础智能配置的加钱选装等问题,陷入负面舆论之中。

事实上,iCAR V23在11月广州车展期间就开启了预售,曾在一天之内订单突破3.1万辆。正式发布后反而遭遇大面积退订,才让苏峻第一时间出面认错,并作出调整权益的承诺。

不过,章红玉的直播失言,又让iCAR V23在新车销售的关键期内,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在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口中的奇瑞汽车“新特区”,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累计销量为55508辆,月均销量在5000辆左右。距离尹同跃期望的“新能源第一阵营”的目标,显然还有不小差距。

曾调侃自己为“六十老汉”亲自下场直播的尹同跃,同其他传统车企一把手一样,不仅自己主动向小米汽车的雷军学习,还号召所有高管都要走进直播间。可是,当这些长年身处独立办公室内的大将,突然暴露在聚光灯下,哪怕是奋进努力的好心,也难免被抓住不经意间的缺点或顽疾,进而造成品牌上的不利影响。

该不该走进直播间,正在成为车企高管们需要重新考量的一个问题。

01 “翻车”的奇瑞高管

就在章红玉直播失言的三天前,尹同跃参加了鸿蒙智行年度直播的活动并亲口确认,为了与华为的合作顺利开掉了一个高管。这与年初智界S7“难产”风波中离职的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韩必文,似乎刚好呼应。

今年1月份,网络上流传出一则消息称,一位智界的奇瑞分管副总在公司内部群发邮件,痛斥华为方对奇瑞没有基本的尊重,后提出辞职。彼时的韩必文就负责与华为对接,因华为方的不配合导致智界S7大面积延迟交付,承受了巨大压力。

紧接着,又有疑似奇瑞的内部员工曝出聊天记录截图,内容显示“华为粉丝和旗下自媒体,故意把脏水往奇瑞上泼”,以及“华为不舍得开放最基本的软件刷写版本,导致不能让用流水线上的工人刷写软件,交车延期”。

在负面舆情进一步扩大前,奇瑞的另一位高管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出面表示,网上传言并不属实,双方合作顺利,高管离职也并非因为合作项目的原因。

如今尹同跃的发言,尚无法证明开除的高管就是韩必文本人,但奇瑞汽车转型新能源的道路上,“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决心可见一斑。同样身为奇瑞汽车副总经理的章红玉,挂帅iCAR却拿出的战果平平,等待他的命运着实不容乐观。

燃油车时代的汽车市场产业链完善且冗长,主机厂往往站在4S店的背后,品牌宣传也只停留在高举高打的宏观层面。在造车新势力的搅局加入后,有着互联网思维加持的新车企老板,都会冲在发布会的一线,打造个人IP给品牌形象带来加成。

懵懂之下被卷入直播间的传统车企高管们,打扮得光鲜亮丽走到镜头面前容易,想做到举手投足得体,与用户实时沟通恳切,不免需要一个过程。曾经担任过奇瑞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的张勇,加盟哪吒汽车后出任CEO,也发生过直播时的“翻车”事故。

今年4月,只因在直播中的坐姿跷起了二郎腿,便被观众们拿来与雷军对比指责其“高高在上”,顿感委屈的张勇还在微博上回怼网友们为“舔狗”。孰是孰非不再重要,哪吒汽车最终还是选择了甩掉张勇,在国内市场认栽转投海外。

奇瑞的高管们只是车圈里的一个缩影。

诸如比亚迪、长安等老牌车企,都在同行内卷之下要求高管集体开播。纵然万幸没有发生像奇瑞这样的负面案例,取得正向突出成绩的也乏善可陈,不禁让人反思全员直播的策略是否得当。

02 借鸡生蛋的风险

与造车新势力的老板在直播上单打独斗不同,传统车企总能轻松派出一个个高管团来,这与长期奉行的多品牌策略不无关系。

“多生孩子好打架”,其一是为了区分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产品序列,其二也能够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适当投入验证市场再优胜劣汰后重点培养。

吉利汽车培育出的领克、极氪,长城汽车孵化出的哈弗、魏牌,都是上述战略下的成功典范。随着新能源浪潮的势不可挡,传统车企为了在转型新能源过程中抢得先机,也大多选择了“自研+合作”的两条腿走路模式,这进一步加剧了子品牌数量的扩张。

比如目前奇瑞汽车旗下的新能源系列产品,不仅有主品牌旗下车型混合动力版本的风云序列,以及子品牌捷途旗下车型混合动力版本的山海序列,还有定位高端的星途品牌旗下的星纪元序列;对外合作的品牌则包括了与华为携手共创的智界序列,以及与智米联合打造的iCAR序列。

汽车制造业本就是个用规模化效应创造利润空间的行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线,只有日夜不停地开工运转,下线一辆辆不同配置不同品牌的车辆产品,才能打平高额的投入后,再赚到更多的效益。

比如奇瑞的星纪元ES与智界S7,都是基于奇瑞的E0X平台打造,且售价、尺寸、发布时间都极其接近。但相同身躯搭载不同的灵魂,前者主打豪华舒适的性价比体验,后者则强调华为出品的鸿蒙智驾。

即使是同室操戈,消费侧的感知差异可以通过终端的宣传进行引导,但生产侧的产能仍需要奇瑞内部进行资源的争夺和分配。据消息人士了解,智界S7原本是安排在芜湖的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生产,但发布后的上市期内,超二工厂仍处试生产阶段,单日下线车辆不足 10 辆。

为了渡过艰难的产能爬坡阶段,智界 S7 一度转到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中生产,而超级一厂的主要产能,早被奇瑞自家的星纪元ES、瑞虎8/9等主力车型占用,仅余下少量空余。

因此,与上文提到的奇瑞高管觉得不被华为尊重相左,彼时还有不少外界恶意的揣测,认为是奇瑞想要一边蹭上华为的流量,一边卡住智界S7的产能,拿着定位相近却定价更低的星纪元ES,抢走销量。

好在智界S7曾经的坎坷,如今被刚上市的智界R7出色的成绩,冲淡了不少。不过,传统车企在转型新能源过程中的借鸡生蛋策略,追求速度的同时逐渐暴露弊端。就连“多娃战术”的鼻祖吉利汽车,近期也开始调头聚焦,对旗下的多个子品牌进行整合缩编。

03 销量与流量背离

传统车企追风新能源,创造了更多新品牌,任命了更多新高管,开启了更多的直播间,可流量与销量并未成正比地突飞猛进。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SU7的发布和雷军不辞辛劳地活跃在直播间里,正式开启了整个车圈的高管大直播时代。可是到了下半年的8月,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49.2万辆和24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和5%。

持续了半年的车企直播浪潮,并未激发更大的市场需求。反倒是到了年底,在直播间里忙活了一年的张勇和夏一平,各自把哪吒汽车和极越汽车带进了末路。

保持清醒的车企掌门人也有,比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他认为,长城要的是有质量的流量,要的是被用户认可和喜爱的流量。即使是吸引了大量流量,也绝不会是借助网红效应打造出来的低质流量。

蔚来的李斌也表示,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户还是因为产品买你的车,而不是因为流量买你的车,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

泼天的流量同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深受其苦的李想就在MEGA失利后选择闭关了大半年。毕竟在发布之前,市场对理想MEGA的期待已拉至了巅峰,却在实车发布后因外形设计的争议,又瞬间跌落下神坛。

焦虑的一把手们尚能初心不改地在直播间里卖力,可领命的高管们在KPI压力之下只会“不择手段”“慌不择路”。极越解散风波中被曝出的欠款名单中,其中的一家浙江星塘文化传媒声称,有3700万的欠款都用于了抖音投流。

虽然极越汽车的销量在夏一平All in营销和直播后扭转了颓势,但稍见起色的成绩与背后入不敷出的代价,显然不能支撑其继续存活下去。

再回顾雷军、余承东等造车新势力老板IP的成功,他们无一不是在过去的互联网领域里,已然积累下不菲的粉丝体量。先成名再造车,造出好车又进一步出名。

传统车企的掌门人本就年数偏大,与年轻人的价值观略有出入,跟上时代的脚步一心向学是好事,但也要掂量一下自身禀赋和团队能力。更何况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高管团们,被逼着走进直播间又放不下数十年的上位者情结,失误出错的概率只会更高。

车企高管逃离直播间的浪潮,可能就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