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大网红车企:打脸或封神,皆是宿命
1 周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哪怕是到了尾声,仍有极越汽车这样的好戏,迟迟不肯落幕。

回顾2024年,仿佛一晃而过,但仔细想想,各种亮眼的车型、炸裂的数据、白热化的冲突,层出不穷,至今历历在目。

只是,其中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呢?

比起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辉煌和低谷,出人意料的反差或许更值得记录,这些通常更能彰显本性和功力,也更值得借鉴。

尤其是那些“打脸”时刻。

05 不肯降价的宝马,被迫“低头”

中国新能源车企崛起,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外国燃油车企。

宝马就是一个典型。

2024年上半年,宝马汽车业务的总收入为630.09亿欧元,与上一财年同期大致持平,而净利润却降至56.56亿欧元,同比缩减了14.6%。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的交付量滑落至37.64万辆,同比减少4.3%。

面对下滑的业绩,宝马在今年7月祭出了出人意料的一招:退出价格战,“降量保价”。

宝马中国表示,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该决定,当时令众多网友百思不得其解。

一名知乎网友发问:“这是想干啥呢?把已经打骨折的价格再涨回去吗?那新客户要买你们的车的时候,你们怎么跟客户解释?”

有的网友表面支持实则嘲讽:“你降价,就是被国内厂商卷死的旧贵族。你不降价,那就是‘自有不降价的道理’。”

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8月份宝马销量几近“腰斩”。数据显示,8月份,宝马在华市场仅售出3.48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了42%,环比7月也下滑了28.8%!

由于销量持续下滑,宝马在9月被报道重返价格战,对多款车型进行大幅度降价…

这大概是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反应最快的一次。

04 理想的“新理想”,出道即“社死”

如果没有mega,近两年理想汽车的战绩堪称完美。

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成为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全年交付量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

带着如此彪悍的业绩,理想汽车在今年带来全新力作,也是其首款纯电MPV:mega。

mega上市之前,李想对之寄予厚望,表示:mega将不分能源形式、成为50万元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预期全年销量能达到8万辆左右。

基于mega奇特的外观,李想称其为“公路高铁”。

只是他想不到,等待mega的竟然会是一场铺天盖地的网暴。

自从mega上市,“公路高铁”的官方外号鲜有人提及,反倒是总有人提出其他不祥的联想,有些人更是将该车P图成殡仪车。

口子一开,随即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理想寄存于mega身上的“新理想”,无奈破碎。据报道,理想MEGA上市72小时后,大定订单约3218辆,而退订量高达10297辆。与此同时,理想的市值也蒸发超千亿港元。

虽然理想汽车积极回击恶意攻击事件,但mega的失败已经无可挽回。

03 “卖惨”营销,智己“不智”

上汽旗下的智己,绝对是今年的流量车企之一。

只不过,更多时候是“黑红”出圈。

它的流量,一方面来源于和小米的交锋之中。

在发布会上,智己的人就在含沙射影地揶揄小米汽车的一些功能。

随后又在性能对比图里,直接将智己L6与小米SU7放在一起,同时对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标注错误,惹得小米公司发微博要求智己公司立刻公开澄清并道歉。

雷军苦练技术,没用替身就完成漂移的视频刷屏后,智己CEO也有样学样,在发布会上表演漂移,但尴尬的是,连续几圈都没能成功漂移起来,第四圈更是直接将锥桶撞倒并压过。

除了搭上小米的话题,智己本身也是个话题制造机。

特别是被外界称之为“卖惨式营销”的言论,彻底把智己送上风口浪尖。

在发布会上,智己CEO分享了一些关于团队成员辛勤工作的事迹,包括错过孩子出生、连续四次阳性仍坚守岗位等等。原意是为了自夸,没想到被舆论反噬,连同在上汽旗下的荣威都站出来嘲讽。

智己总在很努力地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却一次次适得其反。

02 极氪,比手机换代更快的车企

和小米纠缠颇深的车企,还有极氪汽车。

比如,极氪高管在谈及小米汽车时表示,小米的营销值得学习,但在技术上需要向吉利学习。

回头看,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今年极氪为了展示极氪Mix的座椅后转功能和空间,想出了车内吃火锅的创意,结果招致群嘲——确实该向小米学习营销。

再比如,在产品定价上,当时市场上有说法称,极氪在产品定价上针对小米:极氪007售价20.99万元起,新款极氪001售价26.9万元起,给当时未上市的小米汽车留下定价难题。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与小米明里暗里的纠葛,竟然只是极氪准备的前菜。

真正的重磅好戏,由极氪自导自演。

8月13号,极氪官宣了新品——2025款极氪001和2025款极氪007。

极氪付出了巨大诚意“增配降价”,但得到的结果出乎它的意料。因为极氪的两款主力产品001和007,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合计换代了3次。有的车主刚买车半年,车已经过气了两代,自然心生不满。

比起快速迭代,更让车主愤怒的是在发布新款之前,极氪方面还在否认相关消息。

于是不少车主组织维权,并展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才华:“买极氪汽车,享joker人生”“一年换三代,背刺消费者”。

而最诛心的是这句:“小米三年磨一剑,极氪一年磨三剑”。

01 小米汽车:从被包围,到反包围

年度最大最轰动的“打脸”事件,毋庸置疑,归属于小米汽车。

不同的是,一些同行是被打脸,小米汽车却是打脸他人。

自从雷军宣布下场造车之后,唱衰小米汽车的声音不绝于耳。

网友的经典嘲讽,包括但不限于:“军儿,收手吧,外面全是XX”“买BBA回村,它会替我说话;买小米回村,我得替它说话”“米粉只是长大了,不是有钱了”“保时米”……

同行的明枪暗箭,同样精彩。

小米汽车包下大屏致敬同行时,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对此行为表示“过了”,认为总想着致敬别人没有出息;极氪副总裁朱凌也曾暗示,小米汽车的营销越来越像保健品行业,并锐评“上一个喊出‘生态造车’的好像还是乐视手机”。

然而这一切,随着今年3月28日小米SU7的正式上市,全部变成了回旋镖。

此后,留给唱衰者的只有瞠目结舌,留给雷军的更多是幸福的烦恼。

甚至小米SU7出事故,也常常演变为正面事件。因为人们发现,不论小米汽车遭遇何种事故,车主基本安然无恙,最受伤的往往只有车上的小爱同学。不少人对此的评价是:第一次造车,还不知道怎么偷工减料。

种种因素导致了在小米汽车发布大半年之后,人们热情依旧,每月仍能贡献2万以上的锁单量。

这也让小米汽车陷入了“交付越快,交付越慢”的怪圈。

原先准备看一场“跌落神坛”好戏的人们,却看到了雷军和小米的影响力以及口碑冲刺到了新的巅峰。

结语: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只有7.8万辆。

今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的国家。

十年时间,沧海桑田。

如此飞速成长的庞大市场,如果平静如水,缺乏打脸、逆袭、嘲弄的戏码,才是不合理的。

充满着“想不到”的另一面,也说明这个市场始终充满着活力。

明年的剧情,依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