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2月13日消息(兰茜)近日,中国民航局网站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识别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拟于发布后12个月正式实施,意见征集日期截至4月7日。
近年来,低空经济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实名登记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全年累计飞行小时数突破2311万小时。然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爆发式增长,其运行安全与监管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对无人机管控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制定统一、规范的运行识别标准迫在眉睫。
该文件规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识别的信息内容、信息格式,发送、接收与处理及相关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有望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为低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据悉,该文件适用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广播式与网络式运行识别专用接收设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识别的网络链路的设计、生产、制造、检测、检验、审定和运行。不适用于仅在管制空域内运行且具备符合空域准入通信导航监视能力要求的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和仅在室内运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识别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下载链接:
http://www.caac.gov.cn/HDJL/YJZJ/202502/P02025021231629494828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