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虹宏力“Nord闪存及Nord闪存电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专利公布
2.VIVO“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
3.北大工学院黄迅教授在《自然》发表评论文章阐释低空经济无人机革命
4.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全球光学突破性进展
5.北理工课题组在多方向滑移铁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华虹宏力“Nord闪存及Nord闪存电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专利公布
天眼查显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Nord闪存及Nord闪存电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2024年11月15日,申请公布号为CN118973262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ord闪存及Nord闪存电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衬底,衬底分为器件区、连接区和外围区,器件区用于形成存储结构,连接区用于将控制栅层连出,外围区用于形成外围电路;在器件区的衬底上和外围区的衬底上分别形成有浮栅层、层间介质层、控制栅层以及位于控制栅层之间的字线,字线还通过隧穿氧化层和氮化物侧墙与控制栅层和层间介质层隔开,字线通过隧穿氧化层与浮栅层隔开,其中,外围区的层间介质层露出部分浮栅层的表面。通过对外围区的字线和连接区的控制栅施加电压,测试外围区浮栅层上的电压检测了控制栅层与浮栅层的耦合系数以及字线与浮栅层的耦合系数,同时,还监控到了层间介质层质量。
2.VIVO“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显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3572823B,授权公告日为2024年11月15日,申请日为2021年7月7日。
本申请公开一种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文件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文件传输模块和第一无线连接模块;第二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文件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连接模块;第一无线连接模块与第二无线连接模块无线通信,第一文件传输模块与第二文件传输模块无线通信;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位于第一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第一无线连接模块与第二无线连接模块建立Wi‑Fi Direct通信连接,在第一无线连接模块与第二无线连接模块相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文件传输模块将待传输文件封装转化为输入输出流,并发送至第二文件传输模块,第二文件传输模块将输入输出流转化为待传输文件。
3.北大工学院黄迅教授在《自然》发表评论文章阐释低空经济无人机革命
2024年被称为我国的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主要使能技术是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eVTOL和通用航空飞行器。科学家需要前瞻思考大规模机群如何安全融入现有智慧城市系统,研究和解决其中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迅教授课题组在气动噪声、空气动力学和飞行智能控制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无人机赋能低空经济所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研究成果作为Comment论文于2024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The small-drone revolution is coming”, Vol. 637, 2025),这也是低空经济领域在《自然》发表的首篇论文。
当前全球无人机供应链的70%以上来自我国,其中超过50%集中在硬件制造,服务业比重不足20%。物流业是快速发展低空经济的最重要方向之一。除了能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无人机配送还能使每公里碳排放减少90%。我国正在加速探索无人机物流的两种主要用途:小型无人机(<25公斤)支持即时零售业务和大型无人机(>1000公斤)支撑区域物流中心快递服务。
无人机配送飞越长城(图片由美团公司提供)
针对无人机大规模应用,本文提出四大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对航空航天学科来说首要问题是安全,目前缺乏无人机碰撞测试及其对地面人群危害评估的标准,需要发展航空发动机鸟撞测试标准来评估小型无人机吸入和撞击民航发动机的风险。此外,物流无人机充电站多在高楼楼顶,亟须制定相关防火等安全标准和规定。
其次是防范无人机恶意侵入敏感区域。2024年中美两国先后发生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无人机侵入干扰和新泽西州神秘无人机群侵入两起恶性事件,引发极大社会震动,后者在美国甚至引发了对国家安全的广泛讨论。目前已有应对技术包括“地理围栏”和“地理牢笼”软件技术,以及5G基站作为传感器群来监测低空移动目标等新技术,但需要突破传感器阵列海量数据复杂信号处理和大规模计算瓶颈。
三是隐私保护:无人机(乃至未来的eVTOL)配备多种传感器,极易侵犯航路下居民隐私(乃至地理信息等国家安全数据)。因此有必要在设计和操作阶段融入隐私保护考虑,如研究和开发能够自动删除非指定区域人员视频、拒止采集特定地理信息等软硬件技术。
四是低空经济环保问题:无人机在碳排放上远较民航环保,但噪声仍是其大规模融入日常生活的障碍。我们的测试表明消费级无人机的噪声逼近吸尘器工作噪声,近期在香港科技大学组织开展的的侧风测试和eVTOL测试进一步表明工业级应用在复杂环境中辐射噪声还会大幅提高。科学家因此需要研究无人机(和eVTOL)低噪声设计布局,发展基于噪声感知的无人机飞行路径规划和飞行管控系统。热点研究方向包括如何融入生成式AI来发展城市复杂楼宇和气象环境下的无人机集群航线规划研究。北大团队前期也参与了相关国际标准(ISO 5305:2024)的制定。
2024年国庆节深圳街头的无人机配送(图片由课题组毕业生,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陈望桥提供)
(来源: 北京大学)
4.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全球光学突破性进展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饶云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Comb-Enhanced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光梳增强的分布式声学传感)入选由美国光学学会(Optica)评选出的2024年30项全球光学突破性进展“Optics in 2024”。该成果首次提出了基于双频梳光源的新一代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概念,为研发下一代超高灵敏度、超长距离光纤分布式传感系统奠定了基础,是光纤传感领域具有突破性的原创性成果。这是饶云江教授团队继2014年第一次入选后,第二次入选该荣誉。美国光学学会“全球光学突破性进展”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汇聚和宣传光学领域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年度中国共有三项成果入选。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一种以光纤为传感载体的分布式测量手段,可同时对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数万个声波(地震波)信息进行连续的测量和监测,被誉为声波传感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基础设施监测、安防监测、地震探测、海洋声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已在全球形成近百亿的新兴产业。光学频率梳是一种革命性的激光光源,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片上光孤子微腔频率梳由于具有高精度、高相干和高集成的特性而成为全球光子信息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双频率梳技术能有效将光学频率转换为射频,而被广泛应用于授时、通信、成像、测距、光谱等领域。
饶云江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集成双克尔孤子微梳的相干并行光纤分布式声传感方法。双频率梳光源能提供相位互锁多频通道,从而使DAS传感信号得到线性叠加,通过频分复用而实现了高精度的相位解调,因此能显著提高DAS的灵敏度。在原理验证实验中,通过使用10条梳线进行传感,获得了亚皮应变的灵敏度,同时,频率复用的策略有效地抑制了相干衰落,此外,更高的入纤功率获得了更远的传感距离,Comb-DAS性能全面超越现有DAS系统。Comb-DAS新概念技术提出了一种能突破现有DAS系统性能受限于单频激光源的策略,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本成果论文于2024年1月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对提升我校光纤传感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5.北理工课题组在多方向滑移铁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二维材料的堆叠技术,可通过层间滑动来切换界面极化,这被称为滑动铁电性,它在超薄厚度、高切换速度和高抗疲劳性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揭示菱面体堆叠材料中滑动路径与极化状态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挑战,这是实现二维滑动铁电性的关键。鉴于此,北京理工大学郑守君研究员和三峡大学杨柳博士共同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Multidirectional Sliding Ferroelectricity of Rhombohedral-stacked InSe for Reconfigurable Photovoltaics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的研究成果(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Adv. Mater. , 2416117, (2024))。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双频共振追踪压电响应力显微镜(Dart-PFM),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EM)对菱面体堆叠的 InSe(γ-InSe)中与层相关的自发极化状态和多向滑动路径进行了实验研究。这种多向滑动机制通过电场确保了石墨烯/γ-InSe/石墨烯范德华异质结构中的可调体光伏效应。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数据阐明了多层γ-InSe 中的畴壁产生和多向滑动机制,这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我们的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菱面体堆叠二维材料的多向滑动铁电性,还突显了它们在可调节光伏和成像应用中的潜力。
我们通过双频共振追踪压电响应力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γ-InSe中与层相关的多向滑动铁电性。由于存在多种极化状态,石墨烯/γ-InSe/石墨烯隧穿器件展现出可调节的体光伏效应,光伏电流密度约为15 mA/cm²。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畴壁形状的产生,根据我们的理论计算,这归因于多方向滑动诱导的滑移铁电畴。此外,γ-InSe中的铁电极化确保了隧穿器件具有约255 A/W 的高光电响应率和用于实时成像的快速响应时间,并且石墨烯/γ-InSe/石墨烯器件还具有高光电响应性和用于实时成像应用的快速响应时间。我们的工作不仅丰富了滑动铁电机制,还为开发二维滑动铁电体在光伏、神经计算和成像等应用中铺平了道路。
图1
图1展示的菱面体堆叠的 InSe 的多向层间滑动。a) 双层γ-InSe的俯视图,显示了从 InSe 顶层到底层的三个滑动方向。b) 双层γ-InSe沿AC方向的侧视图。c) 双层γ-InSe 在向左滑动后极化发生转变的侧视图。d) 双层γ-InSe在向右滑动后极化发生转变的侧视图。e) 双层γ-InSe所有滑动方向的总结,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滑动过程,用圆圈数字表示。粉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向上和向下的极化。f) 具有全堆叠构型的双层γ-InSe的计算能量图,显示 AB 和 BA 堆叠构型能量最低。通过沿着鞍点(SP)滑动可以切换两种极化状态。g) 所有堆叠构型的计算极化图。h) HAADF-STEM图像,显示了具有向下极化的γ-InSe三层结构。i) 具有向上极化的γ-InSe三层结构的原子图像。
图2
图2展示了具有多态性的γ-InSe滑动铁电性。a) 用Dart-PFM以写畴模式(±9 V)对 23 纳米厚的γ-InSe薄片进行相位映射,清楚地显示出可切换的铁电OOP相位。b) PFM的外场相位和振幅磁滞回线有两个循环。c) 在 ±6 V 电场下对 10 纳米厚的 γ-InSe薄片进行的 KPFM 映射。沿白色虚线的 KPFM 振幅(蓝线)图示于插图中。d) 通过C-AFM测量得到的 3.9 纳米厚的 InSe 薄片的I-V曲线,具有明显的磁滞和多次电流跳跃。AFM图像和厚度显示在底部插图中,能带排列显示在顶部插图中。e) 2.9 纳米厚的InSe薄片的 I-V曲线,显示出较少的电流跳跃。f) 6 纳米厚的InSe薄片的I-V曲线,显示出更多的电流跳跃,表明根据层数的不同存在多态性。
图3
图3展示了石墨烯/γ-InSe/石墨烯隧穿器件中的可调体光伏效应。a) 石墨烯/γ-InSe/石墨烯结的示意图。b) 隧穿器件的光学图像,其中红色阴影区域是γ-InSe 薄片,黑色阴影区域是两块石墨烯薄片,白色阴影区域是用于光伏测试的范德华结的核心区域。c) 隧穿器件的 Isc(短路电流)映射,清楚地显示出 Isc 源自隧穿器件的核心区域。d) 在 520 nm 光从 5 μW 到 35 μW 不同光强下的 I - V 曲线。e) 在正(蓝线)和负(粉线)极化电压下的I-V曲线。f) 用五个光脉冲对正和负 Isc 进行开/关测试。g) 在不同极化电压下可切换的光伏行为,显示出电场可调的 Isc。h) 三层γ-InSe的计算能带结构。i) 计算具有向上和向下极化的γ-InSe的光学电导率,暗示体光伏效应的起源。
图4
图4展示了γ-InSe中的多条滑动路径。a) 对极化和光照后的石墨烯/γ-InSe/石墨烯进行HAADF-STEM成像,可以看到圆顶状畴壁。虚线表明存在层间滑动和畴壁产生。b) 同一器件的 HAADF-STEM 图像,有多个畴壁,其原子位置在底部极化和顶部极化时均发生重排。c) 具有畴壁产生(顶部)的 InSe 单层示意图和畴壁的侧视图(底部)。d) 关于滑动层数的所有滑动路径、堆叠状态和极化状态的总结。e) 两个不同方向滑动路径的能量分布曲线显示出微小的能量差异。f) 四种典型堆叠状态的差分电荷密度分布。黄色和蓝色等势面分别是电子积累和耗尽,代表了层间滑动过程中电子云的非等效分布。
图5
图5展示了γ-InSe隧穿器件的光响应性能。a) 石墨烯/γ-InSe/石墨烯范德华光电探测器在不同光强下的I-V曲线。b) 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显示出 388 μs 的上升时间和 538 μs 的衰减时间。c) 石墨烯/γ-InSe/石墨烯结构的能带排列示意图。d) 在 25 μW 光照下,石墨烯/γ-InSe/石墨烯垂直器件(紫色曲线)和 Au/γ-InSe/Au 横向器件(蓝色曲线)的I-V曲线对比。e) 两种器件的响应度随功率密度的变化关系。f) 两种器件在 1 V 外加电压下的光电流持久性测试。g) 基于石墨烯/γ-InSe/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实时成像示意图。h) 基于 520 nm 光照射的单像素成像系统获取的“BIT”标志。
总之,我们利用双频共振追踪压电响应力显微镜技术报道了未掺杂的菱面体堆叠的γ-InSe中的多向滑动铁电性,并且利用C-AFM揭示了其多种铁电态。通过电场和光照,在石墨烯/γ-InSe/石墨烯隧穿器件中也展示出了光伏电流密度约为 15 毫安/平方厘米的可调光伏效应。根据透射电子显微镜数据和理论计算,γ-InSe在极化翻转过程中存在多向滑动路径,这为忆阻器和可调光伏应用提供了足够数量的极化状态。该垂直器件还具备约 255 A/W的高光电响应率以及实时成像能力。我们的工作不仅揭示了菱面体堆叠二维材料中具有多种极化状态的多向滑动铁电性,还为探索滑动铁电性在实际光电应用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