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558亿,神秘芯片富豪闷声发大财
3 天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36kr
圣邦股份2017年A股上市,市值千亿后波动,研发并购促回暖。

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在筹划上市,这是什么情况?

2007年1月,一家芯片领域的公司在北京成立。这家公司就是为上市而生的,它的设立是境外上市红筹架构的一部分。不过,公司最终未在境外上市。

十年后的2017年6月,这家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短短4年,这家公司市值就逼近千亿元,公司创始人张世龙财富高达195亿元。

张世龙创立的公司叫圣邦股份。2021年巅峰过后,圣邦股份股价大幅调整,年线三连跌,总市值一度不足300亿元。

进入2025年,圣邦股份股价回暖,涨幅44%,4月16日收盘市值558.5亿元。在这跌宕起伏之间,圣邦股份和张世龙究竟经历了什么?

神秘芯片富豪,斩获财富195亿

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圣邦股份名声不小。根据行业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重点企业潜力排名,圣邦股份排名榜首,公司被外界视为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

然而,作为这家龙头企业的创始人,张世龙却极为神秘,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互联网上,关于张世龙的详细信息少之又少,公开讲话和出席活动的报道也极为罕见。

根据圣邦股份的披露,张世龙,1966 年出生,如今59岁,博士学位。关于他的籍贯,公司未披露,外界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张家口人,另一说则是上海人。

创业之前,张世龙曾任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工程师、德州仪器工程师。这两家公司均不是小角色,比如德州仪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是全球模拟芯片行业领军企业。

张世龙回国创业,首站在黑龙江。根据黑龙江日报的报道,张世龙曾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0余年,2003年带着先进项目回国,当年8月,张世龙成立哈尔滨圣邦微电子有限公司。

据当时的报道,张世龙说,“踏上了黑龙江的土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黑龙江人招商的真情和豪爽,那种热情无法拒绝,我坚信在这里创业一定会取得成功。”

从哈尔滨起家,几年之后,张世龙带领团队南下北京。2007年1月,张世龙间接控制的Sea Fine出资发起设立圣邦有限,圣邦有限被圣邦股份认定为公司的前身。

值得注意的是,圣邦股份招股书中有这样的表述:2007 年1月1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外资企业“圣邦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复》,同意圣邦有限设立。

圣邦股份为什么以外资企业的身份成立?这与公司最初的境外上市计划密切相关。

根据招股书,圣邦股份原计划境外融资及上市,并按照通常的境外融资及上市方式搭建了海外红筹架构,在原拟上市主体开曼群岛公司SG Micro Limited下设Sea Fine,并通过Sea Fine 持有圣邦有限股权。

可以说,圣邦股份从创立之初就将上市纳入规划,所以才会出现公司成立第一年便着手筹划上市的情况。不过,圣邦股份最终放弃境外上市,而是在2017年成为A股首家专注于模拟芯片设计的上市公司。

对于上市地点的这一转变,圣邦股份表示,随着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比重逐年上升,中国越来越成为集成电路最广泛的市场。这里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生产供应商,是公司发展的重心所在,加之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在国内上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证明,在国内上市是张世龙做出的极为明智的决策。

同花顺显示,2017年6月6日上市首日收盘,圣邦股份总市值仅25.76亿元。2021年8月,公司市值最高逼近千亿元。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张世龙家族财富195亿元,是芯片领域的顶级富豪之一。

市值重返550亿,如何杀回来?

巅峰过后,圣邦股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值在经历大幅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

在二级市场上,2022-2024年,圣邦股份股价年线三连跌,总市值一度缩水不足300亿元。但进入2025 年,圣邦股份股价显著回暖,涨幅44%,市值近日成功重返550亿元,4月16日收盘558.5亿元。

市值跌宕起伏的背后,圣邦股份究竟有着怎样的业务布局和业绩表现?

资料显示,圣邦股份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芯片研究、开发与销售。按照功能和设计特点分类,芯片主要可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如果将数字芯片比作是负责计算的大脑,那么模拟芯片就是神经、心脏和血管等器官,互相配合组成了万千的电子产品。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年至2021年,圣邦股份营收从5.32亿元增长至22.3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9387万元增长至6.99亿元。其中,2021年是爆发之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达87.07%、142.41%,创下上市后的最大增幅,公司股价和市值也在这一年达到历史峰值。

2022年,圣邦股份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但增速下滑。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景气度低迷,圣邦股份下游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疲软。受此影响,圣邦股份营收下滑17.94%,归母净利润下滑67.86%。

到了2024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需求触底回暖,工业等领域需求也进一步恢复,公司开拓工业与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并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驱动公司经营业绩重回增长。圣邦股份预计,公司2024年盈利4.49亿元至5.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90%。

圣邦股份能在行业起伏中快速成长并实现业绩回暖,与其独特的业务布局紧密相关。公司借鉴海外德州仪器等模拟芯片巨头的发展路径,采用“对内研发+对外并购” 的两条腿走路模式,并且在产品价格和性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在研发上,自成立以来,圣邦股份研发投入规模持续上升,研发投入总额从2014 年的 0.28亿元上升至 2023 年的 7.37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从8.58%提升至28.18%,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 26.54%;截至2024 年中报,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数量 1085 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 73.06%。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2024 年上半年,圣邦股份在研发投入总额和研发人员数量上,远超可比公司。

在并购方面,圣邦股份自上市后,连续公告收购钰泰半导体、常州感睿智能等企业,快速扩充电源管理、汽车电子领域技术储备。

“对内研发 + 对外并购” 的策略下,圣邦股份形成了大而全的产品结构。2017 年上市时,圣邦股份仅有16大类、800多种产品。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产品已增加至32大类、5200 余款,年均新增料号超700款。

产品品类和数量扩张的同时,圣邦股份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24 年上半年,消费类电子(含手机)业务占比从上市之初的约60%- 70%下降至53%,而工业、汽车等泛工业领域业务营收占比则从约30%-40% 升至47%。

总的来说,在海归工程师张世龙的带领下,圣邦股份借鉴国外巨头成长经验,通过研发与并购双轮驱动,在国内市场成功建立起优势,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这为公司市值和业绩回升打下基础。

未来,圣邦股份业绩和二级市场还将如何表现,尺度商业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