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科创板上市未果后,“全球最大碳化硅外延供应商”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瀚天天成“),于近日又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在415页招股书里,瀚天天成将公司的行业地位、经营模式、股权架构等和盘托出。与此同时,毛利率逐年下降、大客户依赖症难解等问题,及实控人IPO携众高管骨折价增资、热衷理财却引来官司等重重疑点也一并被揭开。
高管“骨折价”增资背后
瀚天天成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碳化硅外研晶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展至2023年,瀚天天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间,瀚天天成的营收分别为4.4亿元、11.43亿元和9.74亿元。
收入的变动,影响了瀚天天成的毛利率。报告期内,瀚天天成毛利率分别为44.7%、39.0%和34.1%。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瀚天天成营收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毛利率却仍下降了四个多点,招股书中将其归因于2023年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快马财媒」发现,这笔股权激励费用发生于2023年6月20日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彼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对24名员工实施股权激励的议案,拟以1元/股的价格授予股份2559.8888万股。其中,公司实控人赵建辉认购963万股,占比达37.6%,其余1596.8888万股股份由瀚天核芯认购。
招股书披露,瀚天核芯是瀚天天成于2020年12月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截至目前刚好有23名有限合伙人。其中,赵建辉的姐夫陈振和持有瀚天核芯1.5%的股份,瀚天天成的总经理冯淦、副总经理孙永强、财务负责人彭兴华和董秘洪图等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瀚天核芯约53.23%、7.51%、5.01%及3.13%的股份。瀚天天成监事钱卫宁、李凯希也分别持有瀚天核芯约3.01%及2.25%的股份。
此外,瀚天核芯持有的瀚天天成4.1137%的股份中,总经理冯淦个人占比53.23%,间接持股比例2.19%。换句话说,2023年6月20日这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总经理冯淦是最大的赢家。如若瀚天天成此番顺利上市,冯淦账面的浮盈有望超过80倍。
值得一提的是,赵建辉和瀚天核芯在2023年6月以1元/股的价格完成的增资,是妥妥的“骨折价”。因为就在当月,外部投资者华锦煜兴、华锦铭嘉德等新进入股东是以64.78元/股的价格增资的,江阴银润、诸暨东证则是以71.38元/股的价格增资的。在2023年2月,瀚天天成完成的两轮融资中,湖州润熙、芙五蓉物等股东是以70元/股的价格增资的,合肥产投则以最高92.63元/股的价格增资,成了“冤大头”。
也就是说,在2023年的多轮融资中,以“骨折价”增资的赵建辉和瀚天核芯成了最大的赢家。不过,在该股权激励之后仅半年时间,瀚天天成便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这个时间选择让人充满遐想,且1元“骨折价”拿到大笔股权激励也让坊间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大客户依赖症难解
瀚天天成此次IPO的隐患之一,还有大客户依赖的难题待解。
在瀚天天成提交给上交所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的特别风险提示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提示。瀚天天成表示,碳化硅行业拥有高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和高人才壁垒的特点,加之公司本身产能紧张,所以采取了优先满足长约客户需求,这才导致了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
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中,“与我们的业务和行业有关的风险”说明中,瀚天天成也提到了这一问题,不过排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持续创新、激烈竞争等风险之后。“我们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主要客户,任何来自主要客户的销售额下降或流失主要客户均会对我们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和提交给科创板的申报稿相比,瀚天天成关于大客户依赖问题的表述明显“温润”了一些,但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仍旧维持在高位。
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间,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44亿元、1.29亿元、3.81亿元、9.38亿元和7.83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31%、74.19%和86.5%、82.0%和80.4%。
其中,来自神秘A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19亿元、0.78亿元、2.46亿元、6.15亿元和1.04亿元,占收入比分别为30.64%、45.17%、56.0%、53.8%和10.7%。
「快马财媒」发现,从2020年起,客户A便一直稳居前五大客户榜首,直到2024年“降级”为第三大客户。客户A的降级,直接导致瀚天天成2024年营收负增长。
不管第一大客户如何变动,不变的问题是,第一大客户和第二大客户的营收贡献差距十分明显。从2020年至2023年间,第二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3.64%、10.82%、21.4%和9.8%。2024年第二大客户的销售收入提高至20.7%,明显拉近了和第一大客户40.4%的差距。
单看2024年度,瀚天天成让外界看到了其对大客户依赖风险的明显改善。但问题是,客户I晋升为第一大客户也才两年时间,不排除后续期贡献占比提升的可能。对单一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不仅会削弱公司的话语权,还会影响到业绩,甚至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卷入多起诉讼案件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瀚天天成称没有牵涉任何重大诉讼、仲裁或索偿,公司任何成员也没有重大诉讼、仲裁等案件。
但在招股书中,瀚天天成提及了两起尚未解决的法律诉讼案。其中一起诉讼案件,实控人赵建辉被卷入其中。2025年1月,瀚天天成前股东、独立第三方汤秀豪指控并请求法院确认赵建辉在2011年公司成立时认购瀚天天成50%股权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况。
另一起诉讼案件是,2024年独立第三方朱晓闽以存在股权争议起诉了瀚天天成股东厦门市当丰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刺科创板IPO的关键时间点上,持有当丰科技11.976%的股份的厦门市汉众投资有限公司,因保本理财协议担保的条款效力问题将瀚天天成诉至法院。2023年8月,福建省厦门市中院做出判决,瀚天天成胜诉。
虽然胜诉了,但热衷保本理财的瀚天天成理财收益并不理想,可以说“理财不成,反惹得一身骚”。
冲击IPO时遇到法律诉讼并不少见,但多少肯定会影响到企业IPO的进程。保本理财的诉讼案影响了瀚天天成冲击科创板的进程。此番赴港IPO,上述诉讼案件仍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