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妹,一举融资200亿
4 周前 / 阅读约10分钟
来源:36kr
AI泡沫还有多远?

时间回到2020年底,位于美国旧金山的OpenAI办公室里,一对意大利裔美籍兄妹决定辞职。

哥哥名叫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时任公司研究副总裁,妹妹丹妮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则从工程经理一路做到安全政策副总裁。他们,都是OpenAI的早期员工。

两个月后,他们带队创办另一家AI公司——Anthropic。后面的故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ChatGPT横空出世,全球掀起了一场AI革命;OpenAI一跃崛起炙手可热的超级独角兽,而昔日默默无闻的Anthropic,也成为OpenAI最大的劲敌。

近日,Anthropic宣布拿下亚马逊40亿美元的投资,估值已经飙升到400亿美元(近2900亿人民币)。同一时间,孙正义掌舵的软银也投给OpenAI约15亿美元。如此疯狂的融资竞赛,正在AI江湖里不停上演。

离开OpenAI,两兄妹,缔造2900亿估值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

在从事人工智能之前,达里奥·阿莫迪本科学的是物理学。毕业后,他想做一些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事情。彼时人工智能并不如当下火热,达里奥想到一个突破口——研究智能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人脑。

于是,他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习神经科学和计算神经科学。这位学霸相继在斯坦福、加州理工和普林斯顿完成学业,期间开始逐渐触到人工智能。博士后出站,达里奥进入百度和谷歌大脑团队任职。

和哥哥相似,丹妮拉·阿莫迪最初也没有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机缘巧合下,她选择转行,进入一家叫Stripe的金融科技公司,开始接触到人工智能。

2015年,一场硅谷大佬们的谈话诞生了一个新物种——OpenAI。次年,OpenAI创始团队邀请到还在谷歌做研究院的达里奥加盟,成为公司最早期的员工之一,两年后丹妮拉也加入进来。

达里奥是一个技术天才,在OpenAI的5年间,他先后带领团队开发了OpenAI的早期产品GPT-2和GPT-3,成为首批记录人工智能规模定律和规模化的技术大牛。

正是这段经历,达里奥逐渐意识到AI可能比想象中强大,它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比想象中更严峻,然而,OpenAI似乎并不能解决他的顾虑。2020年6月,GPT-3问世,半年后他与妹妹丹妮拉决定一同辞职。

跟随他们的还有GPT-3的部分开发团队,其中就包括GPT-3论文的第一作者Tom Brown。2021年2月,他们一起创立了新公司Anthropic,顾名思义,这是属于人类的AI。

Anthropic曾在官网上发布一篇长文,阐述团队对AI的理解和AI未来的看法,开篇第一句就是:“我们创立Anthropic是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影响可能与工业和科学革命的影响相当,但我们并不相信它会顺利进行。”

这句话贯穿了整个Anthropic的运作路线,同样也贯穿阿莫迪兄妹至今的AI生涯。

公司成立两个月后,Anthropic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1.24亿美元;一年后再次拿下5.8亿美元的B轮融资,团队随之扩展到40多人。就在这一年(2022年),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全球掀起AI狂潮。

2023年3月,Anthropic发布了类似ChatGPT的AI对话系统Claude,名字来源于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系列也是被业内公认安全性和可控性最强的大模型之一。

此后,Anthropic融资爆发:5月,4.5亿美元的C轮融资到账,投资方包括Spark Capital、谷歌、SalesforceVC、Sound Ventures、ZoomVentures;接下来的几个月里,SK Telecom、亚马逊、谷歌等接连出手,融资金额也节节攀升,截至2023年10月,Anthropic的总融资额就超过了76亿美元。

如今一年过去,Anthropic已有将近1000名员工,估值高达400亿美元(近2900亿人民币),成为了OpenAI最大的劲敌。

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AI融资停不下来

AI融资竞赛比想象中疯狂。

这一次,Anthropic在官网宣布——亚马逊新增40 亿美元投资,并将AWS(亚马逊云)确立为Anthropic的主要云和培训合作伙伴。这将使亚马逊对Anthropic的总投资达到惊人的80亿美元,并保持其少数股东的地位。

同时,Anthropic也表示会进一步扩大与AWS的合作,提出将“从芯片到软件的技术基础,共同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其中就包括合作开发AI芯片,以及AWS业务的进一步渗透。

亚马逊可谓是重磅押注,从27.5亿美元追加C轮至今的每一次投资都超过10亿美元。双方的绑定性也进一步加强,不过达里奥曾公开表达过将会让Anthropic保持独立。

戏剧性的是,就在Anthropic官宣之前,马斯克旗下的xAI刚刚宣布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成功筹集50亿美元,估值飙升至5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Sequoia Capital(红杉)、Andreessen Horowitz-a16z、Valor Equity Partners、卡塔尔投资局QIA,阵容强大。

xAI异常迅猛,2023年7月才宣布成立,2024年5月就拿下60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一度飙升至240亿美元前后。

而稍早前,OpenAI在官网宣布最新一轮融资筹集了66亿美元(约460亿人民币),融资后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超11000亿人民币)。

同时,投资人阵容被披露——由美国风投公司Thrive Capital领投,微软继续参投,英伟达、软银都进行了首次跟投。此外,其他投资方还包括Khosla Ventures、Altimeter Capital、富达、Tiger Global(老虎全球基金)、阿联酋投资公司MGX等。

这是全球创业公司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让OpenAI一举成为仅次于字节跳动与SpaceX的全球第三大独角兽。

疯狂仍在继续。最新消息,OpenAI传出获软银15亿美元新投资的消息,允许员工在新要约收购中出售股票。至此,OpenAI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他们身后,隐约可以看到互联网巨头的博弈:支持OpenAI的微软;支持Anthropic的亚马逊;xAI的兄弟公司特斯拉,此外还有收购Character.AI的谷歌……硅谷巨擘们通过砸下真金白银,成为这场浪潮里的参与者。

就像有人说,“上一代大佬们似乎正在挑选下一代人选”。如此疯狂融资情景,即便在曾经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历史上也极为少见。

风投史上最大泡沫?敲响警钟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确信,AI塑造的下一个时代即将来临,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在逼近。

“人工智能泡沫,如今正在接近临界点。”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合伙人 David Cahn(大卫·卡恩)发出警告。

学术界曾有人提出当前AI存在的三大问题——

1、泡沫太大,仍处于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的高峰阶段,喧嚣埋没理性,需要一个冷静期;

2、以偏概全,对成功个案不顾前提地放大、泛化,过度承诺;

3、期望过高,用户神化AI的预期效果,提出难以实现的需求。

其中,业界争议最多的就是AI大模型如何覆盖巨额亏损。今年4月,达里奥给出一组数据,目前市场上人工智能模型的培训成本已高达约1亿美元,预计到了2025年和2026年,这一成本将飙升至50亿或100亿美元。

然而,对应创造的收入却相对惨淡。即便是行业老大OpenAI,预计今年亏损也将达到约50亿美元,还没有包涵员工薪酬、以及几项还没有充分解释的巨额支出。OpenAI曾预计2029年就能扭转亏损困局,但有不少人提到一个前提——它得先撑到2029年。

另一边,AI开始出现收购潮。先是微软以6.5亿美元买下独角兽Inflection AI;接着亚马逊收购Adept AI,并一同将接近66%的员工纳入麾下。最近则是谷歌以25亿美元估值收购Character AI,这一数字相对这只独角兽的估值高点已是腰斩,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认为收购价高于Character AI本身的价值。

回到国内,历史上“AI四小龙”的教训犹在眼前,如今六家跻身独角兽的大模型公司几乎还没有找到长期的盈利模式,却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拿下巨额融资,同时也不可避免陷入了算力与价格内卷之中。

上个月,来自杭州的AI明星公司波形智能卖身OPPO,创始人收拾行装入职手机大厂,这或许是国内大模型赛道一个不易察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甚至提出一个更极端的看法:“AI大模型‘六小龙’最好的归宿就是被大厂收购。”

最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一场论坛上公开谈到了AI泡沫,他提到“在AI挤泡沫阶段,那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伪创新将会被清洗掉,这之后,有1%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问题是,谁会是那剩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