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发动了40多位北大校友企业家,从北京、上海等地,奔赴郑州。”
2024年11月25日上午9时20分,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园博园会议中心,这里挤满了北大扎根AI领域的校友。蒋俊,作为北大AI联盟发起人,坐在前排,给港区领导描绘联盟即将在这里启动的“未来AI城市”计划,并代表44家北大企业,与管委会举行了落地签约仪式。
44家AI企业,集体涌向一座城市,并计划在这里整建制落地。“这样的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更何况他们还是北大这样高质量的AI企业群。”一位招商官员告诉36氪。
11月25日上午,44家北大AI企业与郑州航空港管委会领导对接会
这次集结,是AI智能体时代一次先声夺人的行动,蒋俊们的目标,是取得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一举改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格局。
速度之快,确实有点像“心血来潮”,因为时间往前推两天,也就是上个星期六中午12时17分,蒋俊才接到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的正式邀约。到当天晚上22时10分,44家企业集结完毕。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几乎所有企业家都已放下手头的事务赶到了郑州。北大校友的团结,让所有到场的企业家,都用“史无前例”来评价。
但内情人士都知道,这件事其实是“蓄谋已久”。今年10月,北大AI联盟在北大国发院组建完成。这一次,北大AI企业达成了在AI智能体时代的发展共识。这次启航,就是要为AI智能体时代定义一个确定性的方向。
“一是当地计划投入10个亿发展AI产业的订单支持,二是政府承诺开放城市AI应用场景,这让我下定了决心,带北大AI联盟第一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集结。”蒋俊告诉36氪。
蒋俊的微信名叫“将军”,这个名字似乎注定,他要成为一名指挥官。他想为北大系“AI航母”舰队找到一条致胜未来的航线,他更想借此告诉整个AI界,AI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蒋俊于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毕业后,在AI领域深耕十多年。在他眼里,AI产业浩浩荡荡,但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在不同的发展节点,蒋俊总能做出他准确的预言,“只可惜,一个人的声音太微弱。”这个看到AI趋势的北大人,他不想只做AI时代的“吹哨人”,他更像一个AI的布道者和行动派。
蒋俊给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领导阐述AI未来城市构想
中国的AI发展,到底遵循什么样的“道”?身处浪潮之中的蒋俊,更有发言权。
蒋俊亲历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一波浪潮,被定义为AI 1.0时代的图像识别时代,中国诞生了AI“四小龙”。2016年~2019年间,蒋俊身处四小龙之一,曾带领团队以每年600%的增速狂奔。到2018年,他“不合时宜”地预测了AI市场的崩塌。2019年,到AI1.0泡沫破灭时,他没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所在企业固有的路径依赖,只留下了一声叹息。
2020年,蒋俊加入阿里,他雄心勃勃,设计了“AI城市训练场计划”,计划投入50亿元人民币。当时之所以有这个近乎疯狂的构想,“是因为我清楚AI技术遭遇的瓶颈,需要花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规模。”他主导阿里达摩院联合50余家AI公司,曾一起推进国内AI大模型的突破,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ChatGPT的出现,2023年大模型席卷全球。这不就是蒋俊当初50亿计划想达成的目标吗?中国的AI2.0时代就这样粉墨开场,以基座大模型为代表,经过百模大战,诞生了AI“六小虎”,他们背靠资本的力量,书写AI新时代的“神话”。
时至2023年,蒋俊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上路之际,他又一次“吹哨”,给AI2.0时代泼冷水。他预言大模型价格将崩塌,建议初创企业坚决不能做基座大模型。他说:“中国不需要这么多造发动机的人。”
AI1.0时代,AI四小龙用3年时间,完成从数亿元到200亿的估值;AI2.0时代,国内AI大模型六小虎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几个亿到200亿估值的跃迁。蒋俊说:“这意味着,‘造发动机’这件事,几乎虹吸了投向AI的资金。这时候,北大的企业想要融资,都已经很困难了,更别说其他人,这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一年后的今天,大模型的价格果然崩塌,“暴跌了一百倍”。这意味着AI2.0大模型时代的终结。重复造发动机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所有AI从业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除了百模大战,AI到底该向何处去?
AI 3.0时代暗流涌动。就像蒸汽机发明成熟之后,做产业革命的,是发明造火车、汽车的人。站在千行百业的角度来看,AI的下一波浪潮,是如何切入行业应用,用AI这个工具,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
蒋俊和他的北大AI联盟,认为AI3.0就是智能体时代,他们形成了关于AI智能体时代的共识,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航母的形式,重新启航,开辟AI新赛道。
蒋俊设想,通过一个智能体平台,连接AI公司和行业企业,推动智能体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基于这一理念,蒋俊创建了氦川科技。“通过AI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平权,让AI像水和空气一样赋能千行百业,帮助每一个普通人提高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
蒋俊决定纵身一跃,置身事内,打造北大这艘“AI航母”,决定AI 3.0时代的航向。
根据蒋俊的判断,AI核心技术跟水和电一样,已成了基础设施,AI1.0和AI2.0时代,把声音、视觉、文字做成熟之后,在AI 3.0时代,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行业应用。所以,AI3.0时代,将是以Agent为核心的行业落地,是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与行业的融合。
但AI落地真实应用场景并没有那么简单,AI和场景之间有一道鸿沟,这必须由对行业特别了解的人来突破,而不是对AI特别了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北大是最具优势的一个存在。因为北大在每个专业的细分行业里面都是翘楚,一旦结合AI技术,借鉴前两个时代的经验,将产生更多的独角兽。
AI3.0时代,北大AI的机会来了吗?
今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显示,新世纪以来,北大共计孵化了8个独角兽,总估值1438亿;而清华孵化了33个独角兽,总估值5330亿,断崖式领先。AI 2.0大模型时代,清华系AI更是迅速崛起,3家清华系公司一年时间完成了独角兽百亿估值的历程,十几家成为准独角兽。
北大跟清华比,到底缺了什么?接下来要实现换道领跑的话,北大应该如何向清华学习?
有观察人士看到,清华系有他的成功密码。其一,清华的创业团队背后有智囊团,他们由清华教授院士组成,为创业者组织技术、人脉,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其二,清华系团结互助,一些AI公司在成长壮大后,还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帮助其他清华系企业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集体前进模式;其三,投资圈和传媒圈对清华系情有独钟;其四,飞轮效应让他们也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种种力量的叠加,让他们势不可挡,能准确捕捉风口,甚至创造风口,形成虹吸效应。
蒋俊首先提出了向清华学习的口号。因为AI智能体时代更需要联合作战。必须有人站出来,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往前走。
今年10月,蒋俊首先联合东方卫视,携北大AI优秀企业走进《预见独角兽》栏目。蒋俊是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他通过北大校友资源,与北大国发院达成合作,组织北大AI企业路演。这时候,蒋俊联系了自己学院的党委书记陈向群,找到了北大计算机领域八位教授。
其中,北大国发院是由林毅夫等知名学者组建,专注于宏观经济和未来产业,是国家的智库,AI产业也是其研究重点之一。同时,顶级投资人、北大校友阎焱也专程从日本返回北大参加此次活动。随着各路专家的加入,核心资源的汇聚,这次活动成功吸引了50家散落各地的北大AI领域的校友企业报名,最后7家企业上了东方卫视《预见独角兽》栏目。这过程中,也有多地政府抛出橄榄枝,表达了合作意愿。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大集结,北大系AI联盟达成AI3.0智能体时代的共识,在思想上得以统一。于是,才有了大家在郑州航空港区的集体启航。
在蒋俊的计划里,这次北大“AI航母”舰队的启动,会团结北大教授、学术机构、投融资机构、传媒,将地方政府与校友企业联合在一起,借鉴清华2.0时代的成功之道,在AI3.0时代占据先机,把这种模式进行下去,把人工智能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据他预测,AI3.0时代,依然会形成千亿规模的增长,这是北大系AI崛起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首站选择郑州?
这是蒋俊不断跟联盟企业家沟通的问题。他也给36氪表达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其一,人工智能1.0和2.0时代,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在北上广,因为那是顶级AI技术研发人员聚集的地方。而到AI3.0时代,应用场景才是核心,这就需要AI下沉,下沉到地方,下沉到行业里。而河南,是人口大省,丰富的应用场景,所以是非常好的市场。
其二,河南本土之前没有顶级的AI公司,也没有顶级的大学,几十家北大企业来到河南,是给河南引智和赋能,共同构建一个未来城市试验田,在北大和航空港之间形成一个桥头堡,可以形成飞地效应。
其三,郑州航空港区主政、主事的领导,更懂AI。郑州航空港管委会主任田海涛是中科大信息学院博士毕业,他自己就是计算机专家;跟北大AI联盟进行具体业务对接的,是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王景仲曾是河南移动政企事业部出身、也曾经是河南省数字政府平台公司的总经理。所以,这次的双方联手,是基于对AI3.0时代趋势的专业判断。
当天在与北大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仲也表示,以后航空港区的智慧城市,要做成“大模型+”的模式,+政务、+环保、+城管、+健康医疗等等,给落地企业开放场景。同时,还会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建平台,打造AI应用的样板,帮助落地企业对外推广销售。
这次未来AI城市的蓝图能快速形成,得益于当年蒋俊在阿里主导的“AI城市训练场计划”,脱胎于宏大叙事,结合已经团结起来,且在各行业都有独到研发能力的44家北大系AI企业,演化出了郑州航空港区未来AI城市版图。
北大AI企业联合布局未来AI城市
不同于5年前的计划,这次不是基础大模型的构建,而是基于对AI3.0智能体时代的重建,是在一张白纸上,启动未来AI智慧城市的新篇章。
LLM与Agent等AI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时,可能会引发相关智能能力的根本性变革,因为这些技术本质上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以及机机交互的范式。
在AI未来城市中,万物互联互通互融,进而万物皆可智能体。通过云边端的无缝协同,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在某种层面上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具身智能体。未来AI城市平台通过组件化和标准化的开放性设计,可以支撑百家AI企业接入平台并提供服务。通过协作的力量,建设全球新一代智慧城市的标杆示范区,打造“产学研投融贸”一体化的标杆示范区。
与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的合作,不只是落地几家企业,而是落地未来AI城市试验田必有的一套AI生态体系。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为AI联盟企业提供北大人才泵港区飞地,像抽水机一样,源源不断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同时,围绕生态,共建AI产业基金、AI产业研究院,提供算力支撑,还要建设AI人才培训中心、销售中心。在活动方面,搭建AI创业峰会和科创春晚的舞台,形成一套组合拳,从而让落地企业形成合力,打造AI3.0的最高地。
随着AI2.0的结束,大模型训练的费用势必会大幅减少,而AI3.0才刚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在大力兴建算力中心,基于此,蒋俊又给出一个新的预判:“预计明年中期,整个算力市场会供大于求,将是算力价格崩塌的时候。”
随着以北大AI联盟为代表的Agent在AI行业应用的兴起,将有望成为拯救算力崩塌的稻草。这也意味着,AI智能体时代,不能缺少地方政府这个关键环节,地方政府拥抱智能体时代,加大力度投入智能体开发,才能更快形成整个城市的AI生态。
这次聚集的44家北大联盟企业,有百亿级别的,也有十几亿级别的,还有些初创企业。蒋俊希望,通过承接地方政府给的10亿订单,加上数十亿的基金支持,把人工智能的未来场景样板打造出来,以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智慧城市,在这里形成全国人工智能应用高地、AI人才培养中心。通过建好的样板,从这里向全国推广。
11月25日下午的联盟座谈会上,蒋俊也把发言机会给到每一个企业家,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企业家之间耦合连接,自发形成未来AI 城市大拼图。
11月25日下午,蒋俊携44家北大AI企业与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公司董事长王景仲开展座谈
魏辉,南威软件董事会秘书,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南威软件是人工智能与数据服务、智慧政务企业,上市公司。南威软件看好智慧政务在AI时代的变革。座谈会上,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仲对南威软件发出邀请,他表态说,郑州航空港区可以给预算,可以开放场景,他希望南威软件做好AI+政务在某个具体领域的样板,然后可以从港区向全省、全国推广。
王景仲的计划,获得了北大AI联盟企业家的认同。这种落地模式,也将复制到每一个联盟企业的项目中,包括AI+智慧园区、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
杨华是途恒屿联合创始人,他用AI重塑传统产业的未来新范式,在殡葬和陵园业,他们通过数字人,探索亲人与逝者之间的灵魂对话,推出第一个数字生命服务终端,成为第一个数智陵园方案供应商。
蒋俊领衔的氦川科技,在AI+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环卫大模型、第一个环卫智能体平台,计划投资1亿元打造航空港智能环卫样板点。
在运动领域,篮球直播平台安科迪,创始人王惠东在北京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曾在美国移动、摩托罗拉、朗讯科技等主流科技公司工作多年。安科迪拥有全时空、全要素、全天候软硬件一体化三维空间感知技术,通过AI实现篮球场馆的无人化直播,让参与运动的人可以回放自己的动作、得失。同时,平台还有行业顶尖的运动专家团队,可以1V1对个人篮球运动的方法技巧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
在农业领域,棚芯科技赵洪啟来自于北大,他和他的团队,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通过开发农业机器人,通过电脑图像识别技术,机器学习,实现科学精准的智慧农业。在航空港区落地,他们将聚焦设施农业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配天机器人是国内头部工业机器人和工业具身智能企业,2010年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富士康、三星和华为、比亚迪的总部都有入围,相关工厂都有配天机器人生产线,看好航空港区引入比亚迪等大型制造企业,他们计划在港区落地,打造覆盖全区智能制造的工业具身智能。
在医学领域,未名脑脑,冬青树,慧医道齐聚港区。其中,未名脑脑创始人高妍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研究生毕业,专注AI脑疾病精准诊疗,搭建了心理健康大模型数字人平台,在心理健康领域,落地河南后,计划形成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健康管理覆盖人数达到30万。冬青树创始人苏颖干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毕业,公司已经实现了肿瘤放疗的全流程闭环,AI应用开始上线,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已有应用,他们计划在航空港区布置软件SAAS平台,借此下沉到河南各地市,实现AI+医疗技术的普惠,慧医道联合创始人、CEO欧阳琼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公司核心团队均出身于北大、中国科学院、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知名院校,具备医学+AI+大数据的复合背景。
44家联盟企业中有7家从事AI+教育,他们都各自聚焦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其中,必问创始人、CEO戴正,就是北京大学数学专业毕业,获得数学、哲学双学位,他聚焦AI赋能高中数学培优,推出精准的个性化学练指导大模型。张嘉怡是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毕业,燕元行创始人,聚焦在AI+青少年艺术教育方面,由全北大专家团队组成,打造国内一线AIGC创造力激活教学平台。毕业于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杨建刚,是超科智能创始人,获得科大讯飞战略投资,他第一个利用AIGC技术为学校教师提供专有小模型,赋能教育教学场景……以上这些企业家,都是各自领域里最顶尖的一批人,如何把他们的智慧与AI结合,并且把七个教育场景融合到一个框架下,形成一个AI+教育的整体业务场景输出。北大AI联盟落地郑州航空港区后,将重点呈现AI+教育群的样板。
北大系AI联盟与地方政府的联合,最终,是要覆盖智慧城市全场景,构筑起智能体时代的壁垒。这壁垒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成一个智能体,以及运维这个智能体的软硬件成本;第二,是行业数据与个人数据资源;第三,是行业融合深度,行业顶级专家和AI专家的融合与深度开发。
蒋俊认为,完成这样的壁垒,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北大系AI联盟,必须为此拼一把,真正开创属于北大AI系的智能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