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个 IPO,自动驾驶赛道「火」了。
10 月 25 日,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 第一股」。
截至上市当天收盘,文远知行的股价为 16.55 美元,市值达到了 44.91 亿美元(约 319.81 亿元),这是今年中国公司赴美最大的 IPO 之一。
文远知行的前身为景驰科技,由王劲、韩旭、杨庆雄和陈世熹等人在 2017 年 4 月共同创办。2018 年,更名为文远知行,最初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文远如今提供从 L2 到 L4 级别的多样化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
虽然文远知行曾计划于 2022 年及 2023 年 8 月进行上市,但由于多种因素,其 IPO 进程经历了两次推迟。此次成功上市为自动驾驶行业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对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远知行的故事始于 2017 年,那是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当时,Waymo(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被视为行业的标杆。随着 Waymo 开始实施其商业化战略,资本市场对其表现出强烈的热情。2015 年,Waymo 的估值仅为 85 亿美元;然而,仅两年后,这一数字飙升至 700 亿美元。2018 年,Waymo 的估值更是达到了 1750 亿美元,相当于谷歌估值的四分之一。
如此高的估值反映了业界对自动驾驶前景的乐观预期,普遍认为该技术将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实现商业化。文远知行创始人之一、百度前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劲,在 2015 年喊出自动驾驶汽车「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口号。
在资本热捧的背景下,许多曾在 Waymo 或百度等公司任职的技术大咖纷纷投身创业,文远知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立。
文远知行的创业历程就像一条 V 型轨迹:初期迅猛发展,随后经历短暂低迷,最终实现反弹。
在早期阶段,文远知行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大佬的加持,迅速取得了显著进展。文远知行成立仅 81 天,就成功完成了首次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测试。在短短 5 个月内,获得了 5700 万美元的 Pre-A 轮融资,并在半年后在广州成立了国内首个可运营的无人车队,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然而,2017 年 12 月,文远知行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百度以「侵犯商业机密」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并索赔 5000 万元。百度表示,王劲在离职时承认丢失了相关技术资料,认为无人车技术机密可能被泄露。这起案件被视为中国版的自动驾驶第一案,类似于 Waymo 与 Uber 的诉讼,最终以庭下和解告终。
这一案情,与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与 Uber 的诉讼颇有相似之处,因而被称为中国版的自动驾驶第一案。在 Waymo 与 Uber 的案件中,被指控窃密的前谷歌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 (Anthony Levandowski) 不得不离开 Uber,而 Waymo 与 Uber 最终也达成了庭下和解。
面对团队分歧、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多重挑战,文远知行内部管理层发生严重分歧。经过 60 多天的舆论与资本施压,王劲被逐出董事会。
然而,这并未结束公司的纷争。2018 年中旬,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潘思宁将已掌控公司的韩旭和 CFO 吕庆告上法庭,指控董事会伪造签名,剔除他作为法人的资格。
最终,这场闹剧在持续了 18 个月之后,终于在 2020 年 5 月迎来了结局。参与方宣布双方达成全面和解,撤回所有诉讼。
当然,文远知行并非孤例。2019 年 Roadstar(星行科技)发布公告称,以数据造假、私藏代码和收回扣贪污为由,开除了联合创始人周光。这场内部斗争最终导致 Roadstar 进入清盘状态,投资方进行仲裁和清算,办公室也随之关闭,成为行业中首家倒闭的自动驾驶公司。
与此类似,2015 年成立的 Drive.ai 也经历了类似的命运。该公司在吴恩达夫人卡罗•莱利(Carol Reiley)怀孕后退出管理,业务由吴恩达的学生接手。此后,Drive.ai 因管理不善和资金不足陷入困境,最终被苹果收购,具体金额未披露。收购后,Drive.ai 关闭了办公室,并遣散了 90 名员工。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自动驾驶行业中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不足、资本泡沫和复杂的权力斗争。
2018 年 10 月,景驰科技更名为「文远知行」,原 CTO 韩旭接任 CEO。这一变动意味着文远知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韩旭的履历相当丰富。他在 1998 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后,赴美深造,并于 2007 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密苏里大学的终身教授和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随后在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些经历为文远知行的 2.0 阶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风格。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提到,韩旭平时喜欢阅读历史书籍,这使他意识到创业过程中既不能盲目膨胀,也不能失去信心,关键在于坚持选定的方向。他并未期望公司能够永远存在,而是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文远知行能为自动驾驶做出贡献,这对他而言已足够。
然而,自动驾驶行业在此时却遭遇资本寒冬。2019 年,摩根士丹利将 Waymo 的估值从 1750 亿美元大幅下调至 1050 亿美元,Waymo 当时尚未实现任何营收。到 2020 年,Waymo 尝试融资 22.5 亿美元,却拒绝透露背后的估值。
不久后,《金融时报》报道称,Waymo 的融资估值仅为 300 亿美元,相较于 2018 年的峰值缩水了 85%。这一估值的剧烈波动主要源于业界普遍低估了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技术商业化所需的时间。
在当时的资本寒冬中,文远知行与国内许多自动驾驶公司一样面临融资困难,「最难时,文远知行如果 8 个月内融不到钱,就很难生存下去。」
幸运的是,2020 年底,宇通集团的战略投资为文远知行带来了曙光。2020 年 12 月,文远知行宣布完成 B1 轮融资,宇通集团以 2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不仅创下了当时中国主机厂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也为文远的资金链注入了强心剂。
这笔投资不仅解决了文远的资金困境,还推动了其商业化进程。2020 年,文远与宇通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无人小巴车——Robobus,该车型设计创新,既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脚踏板。
随后,文远的业务线不断扩展,到 2020 年已经涵盖了 Robotaxi、Robobus、自动驾驶货运车 Robovan、自动驾驶环卫车 Robosweeper 以及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经历了团队内讧和资本寒冬,文远知行是如何走到上市的呢?
首先,文远知行作为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技术的领先性一直是立足之本。除此之外,它还积极推动商业化进程。从结果来看,文远知行现在是全球 L4 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里商业化收入最大的一家。
在文远知行的发展历程中,与宇通客车、博世等合作伙伴的关系扮演了关键角色。2024 年上半年,文远知行与博世合作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实现了量产交付,先后上车奇瑞星途星纪元 ES、星纪元 ET。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文远获得了足够多的官方牌照。道路测试及相关运营的官方许可是任何公司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基础条件。文远知行已获得在北京、大连、广州、南京、鄂尔多斯、青岛、深圳、无锡等近 20 个中国城市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或商业试点的牌照。同时,它还拿到了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的牌照。
所以,文远知行招股书中强调,「文远知行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同时在中国、美国、阿联酋和新加坡四地获得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成功,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本周,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了两家公司的 IPO。除了文远知行,10 月 24 日,地平线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总市值超过 660 亿港元,成为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科技行业 IPO 之一。
与此同时,包括 Momenta、纵目科技、黑芝麻智能和小马智行等多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上市进程。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与技术的成熟度有关,也与 Robotaxi 规模化拐点的临近密切相关。
最近,百度在武汉的无人驾驶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归功于技术的提升,更得益于公司投入了 400 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使得车辆密度足够高,路上的行人和司机能够切实感受到无人驾驶的存在。
据了解,自 2023 年以来,百度的萝卜快跑项目加速落地,已在全国 11 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实现了超一线城市的全覆盖。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萝卜快跑在全国累计提供超过 700 万次乘车服务;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约 89.9 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 26%。
另一方面,特斯拉于 10 月 11 日发布了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推出了两款全自动驾驶车型:Cybercab(赛博无人出租车)和 Robovan(无人驾驶多功能车)。特斯拉作为智能汽车赛道的领头羊,其在 Robotaxi 领域的进展也带动整个行业的热度。
对文远知行而言,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尽管文远知行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业务线涵盖五个领域,但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接下来,自动驾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商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目前,这一领域不仅缺少某个拼图,而是每个环节都尚未完善。
自动驾驶的成功依赖于技术、运营和政策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依存。技术是基础,但从技术到实际落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因此运营需要提前布局、持续推进。如果政策不够开放,企业的运营将难以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然而,如果运营和技术未达到一定标准,政策也不会随之开放。因此,这需要将这三者同时向前推进。
在当前阶段,文远知行最重要和紧急的是实现规模化。这个过程相当复杂,核心目标是确保毛利为正,这将成为未来 3 至 5 年行业竞争的关键。
此次文远知行的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它需要加速规模化和商业化的节奏,同时把握全球化战略中的机遇与风险。唯有应对这些关键问题,才能确保未来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