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越杀越勇。上月底,它不仅 发布 了 新 版本 , 月 访问量 也超过了ChatGPT , 达 5.25亿次 。 每天大约有 3000万人,有事没事,找它问东问西。
这也意味着有些平台的家被“偷”了。比如,一些种草社区的奶酪被就动了。因为不关联商业利益,不少消费者认为DeepSeek的推荐要更客观中立,开始主动找它推荐美食、指导穿搭、提供旅游攻略。商家甚至地方文旅,也将“DeepSeek推荐”作为金字招牌。
消费决策的活都被它抢了,那么种草社区的饭碗还牢靠吗?
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想体验一下当地特色应该怎么做?DeepSeek横空出世后,很多人已经开始尝试让它来拿主意。
80后正哥,最近就被DeepSeek种草了一次。正哥曾在日本打拼数年,如今回到北京,在一家金融公司做经理。每当下班之际,正哥总想像在日本时那样去居酒屋小酌几杯,但他对北京的小酒吧并不熟悉。得知DeepSeek可以精准地推荐商铺后,正哥尝试问了问。
深度思考34秒后,DeepSeek给出了答案:
正哥根据推荐,选择了一家酒吧,结果并没有踩雷。这家店处于北京CBD核心商圈,环境不错,价格也比预想中便宜。他点了份四杯精酿的套餐,只花了90元。
像正哥一样,尝试让DeepSeek做消费决策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今年2月份,经济学家吴晓波用DeepSeek在短短十几秒内就找到了一家心仪的火锅店。这十几秒里,DeepSeek浏览了48个网页,然后根据吴晓波个人的倾向需求,最终推理出了答案。
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分享“DeepSeek推荐”也成了一种风潮。DeepSeek推荐的咖啡厅、理发店、首饰店铺天盖地,DeepSeek俨然成了挖掘优质宝藏小店的神器。
据用户反馈,他们之所以选择让DeepSeek来种草,原因有二。一是赶时髦,二是足够省时省力。
在电商平台做购物抉择,往往要面对琳琅满目的橱窗挨个遴选,可能要翻好几屏,多方对比价格、查看评价,才能最终下决定。但DeepSeek却非常直给,比如你只用发一条“推荐周末情侣约会的去处,人均300元内”的语音,AI模型便会结合位置、热度、用户自身偏好等信息,几十秒内直接给出答案。有测试显示,使用DeepSeek的消费者,决策时长从平均12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
当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消费心理在作祟。大部分普通人对工具型AI的印象是客观真实,默认它给出的答案是不带偏向的信息总结,比一些种草社区上分不清是个人分享还是商家推广的笔记,它更具可信度。
带货方面,DeepSeek也创下了打脸伊能静等明星的神奇一幕。去年开始,伊能静、徐艺洋、于正等一众明星,都带货起了水晶珠串,但因价格昂贵遭网友发帖吐槽,称其为割韭菜,纷纷捂紧自己的钱包。然而开年以后,DeepSeek横空出世,年轻人用它大肆玩起八字算命,然后因为一句“喜水木,适用黑曜石”,就激情下单,大肆购买起转运水晶。前后翻转之快,喜剧效果拉满。
消费者热捧,商家自然也嗅到风向,把“DeepSeek推荐”当作了最新营销标签。最先行动起来的是AI算命热潮中获利的手串商家们,他们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加上了相关关键词。餐饮店紧随其后,不久前,上海的一家日式拉面,把“DeepSeek推荐”的牌子摆在了店门口。
就连各地的文旅部门也紧追潮流,把“DeepSeek推荐”作为宣传点。像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知名景区,最近都宣布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
称DeepSeek一句“开年第一销售”,并不为过。
不过如果你认为,DeepSeek们的推荐不关联商业利益,因此正直可信。那么,你很可能会被它耍的团团转。
首先,DeepSeek们本身就是被充斥着营销号、硬软广文案的互联网语料喂养着的。它那些看似分条缕析、层次分明的话语的参考来源,很可能来自互联网犄角旮旯里的小网站。
比如有用户发现,接入满血版DeepSeek的腾讯元宝,疑似植入广告、夹藏自家私货:询问移机事宜时,被推荐了58到家与快回收平台;检索房屋漏水的处理方法时,被推荐腾讯云智能防水检测服务。
对此,腾讯公关总监回应称,是因为开了联网搜索的AI,参考了一篇相关公号,才给出了这种回答。
百度旗下的文小言在商业化上的步伐则迈开了很多。有人发现,在文小言的“茶叶百科”智能体里询问买茶事宜,文小言会直接推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商品链接,都不用跳转,点击即可下单购买。
DeepSeek自身目前还没被广告侵占,但其推荐也是“AI幻觉”的重灾区。AI幻觉,指大语言模型编造出,它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甚至看起来合理或可信的信息。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80后正哥被DeepSeek推荐的啤酒局。仔细核对后,他发现去的那家店名被写错了。而如果当天他运气不好,挑选了推荐的第二家店“闹天宫精酿”,他会发现,这家店根本不存在。
不仅正哥,诸多网友也发现自己被骗了。
B站一位UP主就录制了一期《用DeepSeek推荐买汕头特产,结果翻车了吗?》。视频中,UP主向DeepSeek询问汕头手信店。虽然DeepSeek精准地读取了UP主的思维,按照生鲜、零食、茶叶、非遗手工品的分类进行了细分,显得专业又可靠,但事实上,它所推荐的店面统统不存在。
图 | 汕头手信幻觉事件
除去编造信息外,面对真正专业领域的信息,DeepSeek的推荐也不尽人意。
精通摄影的网友发文表示,当自己向DeepSeek询问适合入门的照相机时,它所推荐的佳能 Rebel T7 、尼康 D3500、索尼a6000等等,基本都是已经停产的老古董。“你想买都不一定能买到。”
而针对相机加镜头的组合推荐,DeepSeek更是胡编乱造,甚至很多关键信息都出了错,“Power Shot V1的焦距是16~50mm,它写的是19mm。AI觉得这一款相机价格最低,但现实中,它已经在价格最高的行列了。”
AI幻觉的技术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修正。但DeepSeek推荐是否真能取代小红书,这个命题仍然有待商榷。以小红书为例,从构建逻辑到多年运营,平台方有自己的护城河。
小红书搜索最大的不同在于,答案来自真实用户的日常分享。一大特色就是用户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真实体验,形成了“用内容连接消费”的核心逻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其它电商平台上,用户往往会先有需求、再有答案、最后成交。
但在小红书,你会因为浏览别人的生活场景,被激发出需求,被种草,然后购买。换句话说,在小红书,人们购买的不是仅商品本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消费场景塑造能力,DeepSeek无法替代。
另外,用户量上DeepSeek和小红书还相距甚远,小红书目前日活已经超过1.2亿。它还是头部搜索平台,日搜索量已经达到6亿次,每天发生1.2亿次笔记截存行为,是个超级流量入口,也非DeepSeek能够比拟。
在用户与商户的生态上,小红书也有着超越DeepSeek的功能成熟性。去DeepSeek找到推荐商品后,还得自己动手到电商平台挑选购买。而小红书电商心智已经逐渐成熟。
事实上,DeepSeek包括其他多数大模型的商业化路径,几乎是to B的,目前还没有to C的路径。有业内人士认为,让主流大模型去做种草推荐,缺乏相关动力。
而即便被认为主要to B,但目前大模型领域似乎出现了两股路径,一股是走纯AI工具的路径,以解决人类需求为主,一股有走信息流逻辑的趋势,信息流逻辑里可能会认为植入了种草。
不过尽管DeepSeek对电商平台还没有造成实质的威胁,但依旧有声音认为,随着AI时代的到来,电商市场将来迎来崩溃与重建。
经济学家吴晓波就是这一观点的持有者。他认为,未来三年内,手机里一半的App会消失。携程、美团大众点评、淘宝、京东等可能都会成为DeepSeek背后的功能插件,不再作为独立APP被用户亲自开启。
吴晓波的设想确实有一定的展望性。未来的DeepSeek,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一个核心中央处理器,如同一位无所不能的超级管家,把所有服务都合并在了一起。届时,用户不需要下载各式各样的细分APP,只用给DeepSeek一个指令,需求就能被简单地解决。
商业上没有永恒的敌人。DeepSeek虽然侵占了一些传统APP的功能,但传统APP与AI之间从竞争取代变为相互配合,或许才是大势所趋。目前的情况是,“接DeepSeek”渐渐变成国内互联网产品的投名状,传统APP正纷纷宣布接入AI功能。
百度第一时间支持了DeepSeek,强化了自身的AI搜索;知乎在接入后,聚合起站内的知识库;美团接入大模型;淘宝推出AI智能推荐;大众点评审核点评信息时,也开始运用AI系统;小红书,也将进攻作为最好防守,在2月底宣布旗下AI搜索助手“点点”接入DeepSeek。
再回到最初的疑问,DeepSeek之类的AI,未来在经过重重的商业锻造后,它的推荐究竟是更靠近用户喜好,还是会被商家暗中操控?答案或许仍是后者。
核心原因在于,DeepSeek推荐无法避免SEO优化策略——品牌方通过优化关键词、算法等等,在不买广告位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知名度的手段。如果DeepSeek之类AI在回答用户问题时,会调用网络数据,那么用SEO优化策略刻意针对AI的逻辑模式,一定会影响到AI最终的成果生成,届时,客观的AI其实也成了商家的提线木偶。
如果AI推荐真的成为大众主流行为,这一天来得或许会更早。任何时代、任何技术,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商业能插入的缝隙与不对等的信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滋味,在强大的DeepSeek也无法理解。
乐观一点,这是否也佐证了,AI智能不会、且永远不可能会对人类的地位产生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