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人工智能根技术:TeleAI以智传网(AI Flow)推动“智能平权”
1 天前 / 阅读约10分钟
来源:C114

C114讯 4月3日消息(水易)800元的手机和8000元的手机能否有同等的智能请求能力?这是智传网(AI Flow)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人工智能+”概念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升这一战略的地位,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今年强调深化部署“AI+”,并提出央企在编制企业“十五五”规划中要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同时要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日前,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来到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深入了解 TeleAI 的科研布局、人才储备,以及在智传网(AI Flow)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加快布局: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创新成果显著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中国网信》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并积极促进跨界融合。央企具有研发实力强、数据资源多、产业布局广等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担当国家使命的有力支撑,而且能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筑牢国家信息安全防线,增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另外,对信息通信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背景下,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2022年,中国电信成立中国电信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深度结合自有数据和云网融合的优势,将AI技术与基础业务和数字化产品融合,探索AI落地新应用,新场景,新方向。2023年,中国电信成立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开展人工智能业务的科技型、能力型、平台型专业公司。

2024年7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正式揭牌。TeleAI由中国电信集团 CTO、首席科学家李学龙教授牵头组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电信在算力、数据、应用场景及通信等多方面优势,展开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

目前,中国电信完成“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秉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理念,打造星辰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底座。打造智能体、行业解决方案等AI原生应用以及AI手机、AI云计算机等10余款AI标准化产品,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服务超1万家行业客户。

前瞻引领:智传网(AI Flow)领衔人工智能根技术

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上指出,国资央企要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TeleAI始终走在科研和创新最前沿,布局并开展针对智传网(AI Flow)等技术的前沿探索,引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及落地。最新学术文章AI Flow at the Network Edge已在IEEE 通信协会(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旗下的专业学术期刊 IEEE Network 发表。

智传网(AI Flow)集结了人工智能(智)、通信(传)、网络(网)三项关键技术,通过将“端-边-云-网”高效串联,让智能可以在家居生活、生产制造、农林生态、海洋勘探等多种场景发挥巨大价值,是新型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大势所趋。智传网(AI Flow)包含两个关键技术:家族式同源模型协同、基于连接与交互的智能涌现。

第一、家族式同源模型协同。根据不同任务、不同资源,定制出一系列大小不等且同源的家族模型,其同源特性可支持模型间的无缝切换与信息共享,家族模型可部署于端边云网各个位置,通过分布式计算实现推理效率倍增。以搬箱子为例,一个家庭单位,当弟弟搬不动时,可以叫哥哥一起搬,以此接力式完成。也就是说,当端侧小模型无法解决问题时,会以接力的方式让云侧的大模型协助解决。

第二、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大模型的发展有赖于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涌现模式,但高质量数据资源正在枯竭,智传网(AI Flow)迈向探索以连接和交互来驱动的智能涌现新范式。这样一来,通过多模型连接协作、知识共享及环境交互,实现超越单体模型的群体智能涌现。

可以说,智传网(AI Flow)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通过网络分层架构,基于智能体间的连接,以及智能体和人的交互,能够实现智能的传递和涌现,最终目标是实现智能平权。

而当智能可以通过连接实现更大的涌现,网络就变得至关重要,中国电信在云网的优势,可以解决数据传输延迟高、网络带宽占用大等问题。据悉,智传网(AI Flow)的想法完全由中国电信提出,而且非常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符合国家需求,也符合中国电信作为运营商在骨干网的优势,一张网实现智能节点的协同。

场景突破:打通并发展由“AI 驱动的三大空间经济”

为什么要前瞻布局智传网(AI Flow)?是因为当前人们与 AI 的交互还主要停留在网络系统、手机APP等赛博空间。然而从地面和海面以下100米到以上1000米的临地空间核心区域,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战场”,包含低空经济、边海空防等各种现实应用场景,AI 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以航空领域为例,智传网(AI Flow)可以推动其业务从单点智能向全域智能演进,让“人驾驶飞机”转变为“飞机协同航行”。在矿山开采中,智传网(AI Flow)还能通过数字网联、无人操作、智能巡视、远程干预等实现高危环境作业替代,既保障人员安全又提升开采效率。

进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智传网(AI Flow)通过家族式同源模型实现设备协同,例如机器狗负责AI巡检,机械臂执行高精度的物料传输,人机协作机器人完成复杂装配。系统还能支持24小时动态任务分配,让“不停工工厂”成为现实。

临地空间之外,随着商业航天、水下航行器等技术的发展,上至太空,下至深海,人类的脚步不再局限于地球表面。而 AI 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可以拓展到更广域空间。

地球是一个被水覆盖的行星,表面约 71% 是海洋。大海不仅面积广阔,而且深不可测,其中物种多样,矿产丰富。然而,由于海水对光存在强烈的吸收和散射,这就为水下作业和深水探测等带来极大挑战。

通过智传网(AI Flow)可以协同端边云网,构建起立体化的智能监测网络,进而拓展涉水光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海洋光学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海洋牧场可以依托边缘计算设备追踪鱼类生长周期,助力科学养殖。针对跨海大桥的桥墩裂缝及腐蚀情况,通过集成多模态传感器与智能诊断系统,就能实现时时安全预警。

据介绍,智传网(AI Flow)是中国电信发展AI的总体框架,TeleAI 目标通过智传网(AI Flow)打通并发展由“AI 驱动的三大空间经济”, 让智能的流动跨越空间、产业和技术的边界,赋能更多行业和场景,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活动边界,

生态共建:从人才体系到开发者,共促科技型企业

目前,在李学龙教授的带领下,TeleAI 正在加速“智传网(AI Flow)”的研究工作,并与 AI 治理、智能体、智能光电(包括具身智能),形成“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布局。在此基础上,TeleAI持续推进系列前沿研究,包括提出人形机器人动态平衡机制,推进水下关联成像技术研究,提出自主水下航行器光学导引定位新方法。

在不同空间里,每一项领域的应用和技术发展都少不了人才的支撑。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长陈银介绍到,“我们探索了一套灵活的用人制度,通过构建AI人才的海内外双循环体系,既能把人‘引进来’,也能‘走出去’。”

TeleAI打造了“三级四类”创新人才组织,通过引入海内外顶级高校教授、知名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科学家、科研机构青年人才以及有高影响力开源成果的天才学生,目标打造一支国际化、年轻化、成体系的人才队伍,由领军科学家领衔、青年人才担纲、科研新生代引领创新。

此外,TeleAI一方面搭建了适配人才快速发展的科研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另一方面扩展全球科研力量布局,加强与海内外多方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夯实与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交流。

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所言,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在于激发人才的事业热情,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并赋予其自主权,让人才说了算。同时,中国电信注重开放和合作,鼓励科技人员与国际和国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国电信立志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信心来自我们的人才队伍,中国电信未来寄希望于他们。”

当然,对于人工智能这一关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性技术,一家企业的力量有限,还需要引入一系列的生态伙伴,开发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期间举办的“TeleAI开发者大会”,是中央企业首次AI开发者大会,为开发者提供创造想象的平台。

在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央企科研机构,TeleAI 肩负着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TeleAI 凭借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探索的前瞻布局,将持续推进以智传网(AI Flow)为核心的前沿创新,发挥央企主力军关键作用,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