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本到配音,哪些AI软件正在改变行业?
3 天前 / 阅读约10分钟
来源:36kr
好用,爱用,还用。

“最重要的还是更省时间、更省成本。”制片人一琮(化名)告诉骨朵,当下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想使用AI,已经有许多选择。

一是AI工具能快速生成基础素材,将传统制作中“从0到8”的重复劳动压缩至“从8到10”的精细化调整;二是动态生成技术突破了风格化内容的创作瓶颈,能轻松实现史诗级场景生成。

在技术狂飙的背后,创作者对AI工具的认知已从“万能钥匙”转向“精准适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工具“好用”与“难用”的边界也日益清晰。

文字类:三足鼎立,谁更胜一筹?

“通过和其他编剧交流,我已经尝试过十几个AI软件来帮我解决创作问题。”编剧木木(化名)正在做一部都市奇幻剧,但在创作过程中因人物动机转变突兀、情节衔接缺乏过渡,以及部分场景设定与整体世界观逻辑冲突等问题导致剧情不连贯,所以选择使用AI软件来辅助创作。

经过两个星期的尝试,他最终选择Final Draft成为自己的在线伙伴。“它能快速帮我提炼出哪些角色在哪一情节的台词、动机不符合我输入的原始人设。”木木吐露,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编剧很容易陷入对情节的过度构思和细节雕琢导致角色人设前后矛盾,而Final Draft的角色弧光追踪功能能够辅助梳理角色动机。

但木木也发现,Final Draft在处理插叙、倒叙等非线性叙事的复杂剧本情节时有些力不从心。“它没法像真人一样判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前因后果。”

在逻辑检查和情节连贯性优化上Final Draft易出现误判,比如错将正常情节转折标为逻辑漏洞,或无法识别倒叙、插叙的衔接问题。这不仅可能误导编剧做不必要的修改,还难以完善非线性叙事架构,影响剧本质量与叙事效果。

Final Draft界面

而对小说作者小欧(化名)来说,DeepSeek才是她最好的伙伴。“不能把它当工具,要把它当一个资深的文学责编来用。”对小欧来说,如何让自己的大纲过稿顺利签约平台是最重要的,所以她会让DeepSeek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己小说大纲的情节密度、情感张力、人物设定三个方面,提出不足和修改建议。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些AI软件没有任何用处。”小欧以前在向平台和编辑提交大纲之前,也会找同行或者好友询问修改意见,可大家给的反馈经常不痛不痒。一是出于人际关系的考量很难直言不讳地指出小欧的不足,二是并没有能力帮助小欧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但DeepSeek不一样,它虽然不能直接帮小欧完成大纲,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馈大纲内容的优缺点,以及一些情节的调整方案和方向。“思路很重要,毕竟我要做的不仅是设计情节和人设,而是将这些情节、人设有机结合。”

同样用AI软件帮自己打开思路的还有编辑黑头(化名)。“写有悬疑感的剧本很容易被一些高概念或强情节带跑偏,所以我会把一些零散的想法喂给Sudo Write,让它帮我整合成连贯的故事架构。” 

悬疑剧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线索和反转,这对编辑编排情节能力的要求极高,而在以往的创作中,黑头总会在想法出现后陷入瓶颈。

“给出前因后果,Sudo Write就能帮我推演故事发生的经过。”黑头认为情节就像是孤立的故事,要想将这些内容巧妙串联起来必须思维缜密,而Sudo Write刚好能够满足这一点。通过Sudo Write提供的过渡范本,黑头只需要将清晰的故事脉络撰写得更加有层次感即可。

不过黑头也发现了Sudo Write在情节设计上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它生成的部分情节存在明显的公式化倾向,比如在一些爱情支线中,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邂逅、误会、和解”模式;二是它生成的角色对话有时比较生硬、模式化,缺乏真实感和个性,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润色和调整。

视频类:AI+虚拟引擎=超绝GC

“我参与过不少剧集特效、3D动画项目,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CG设计师阿明(化名)透露,目前他们团队正在制作一部动画电影,但在创作中遇到了场景渲染不够真实、角色动作不够自然流畅等问题,使得整体的CG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他开始寻求“AI+UE5”的帮助来解决这些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最终选择了Runway ML。“它的优点是能够根据关键词和参考图片快速生成多种符合要求场景、人物的细节,比如桌子和墙壁的材质、角色服饰的材质和款式,这能为团队节省大量的手绘时间。”

在以往的创作中,如果主创团队想要设计一个独特的外星生存场景和一些外星高科技场景,可能需要花费数天时间查阅资料、不断尝试和调整以达到超出观众想象的科幻感,而现在借助Runway ML,几个小时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虽然在前期积累数字资产的时候,“Runway ML+UE5”的组合能够帮团队节省时间,但到了动捕阶段,这个组合就要被替换掉了。“生成的表情稍显生硬,很难让观众共情,无法处理一些复杂的角色表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Runway ML界面

为了解决表情生硬的问题,动画师小萱(化名)尝试过DeepMotion AI和Rokoko Vision两款软件。“一开始我也对这种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AI生成的动作会很僵硬、不自然。” 但DeepMotion AI与Unity引擎的组合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能够快速生成接近真人面部捕捉一样的动画效果。

同样在CG创作中摸索的动画师小凯(化名)选择了另一套方案,他将DeepMotion AI和免费建模软件Blender结合,也达到了自己满意的效果。“我不认为动画和特效需要复刻真人的表情,主角的表情、动作也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调整。”

小凯先通过Blender设计出风格化的角色,再尝试使用DeepMotion AI让角色动起来,不过这种组合过于依赖动画师个人的想象力,且相对消耗时间。

一是DeepMotion AI算法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有时会出现生成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二是Blender的生态系统相对不够完善,可使用的插件和资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效率和效果,小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开发或寻找合适的资源来补充。

相比于文学类内容的处理,AI软件在视频类内容的角色情感细腻表达、场景元素自然融合、情节逻辑连贯把控、画面真实感营造以及风格多样性呈现上还有待进步。

“AI在做文字类工作的时候是在辅助人,在做视频内容的时候则需要人来助。”一琮认为,不同的创作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项目特点和个人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AI 创作模式。

其他:剪辑、配音、作曲和作词,AI各显神通

“我们最常用到的是悦音和魔音工坊这两款APP。”某配音工作室的负责人灼阳(化名)告诉骨朵,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工作室不得不充值多个AI配音软件的会员。像一些对配音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的出海动态漫画和短剧项目,甚至需要购买价格在1000元左右的会员权益来确保配音质量。

如今配音项目大多收益不高,即使工作室一个月有十几个固定项目,也无法扭转利润微薄的局面。与此同时,多平台会员的成本持续攀升,客户对配音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苛,这都需要工作室不断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提升配音效果。

“现在市面上的付费AI软件数量繁多,而且充值费用一涨再涨,会员和充值的权限却越来越细分。”面对配音项目的收益不见起色的局面,灼阳也很无奈,长此以往,他们这些配音工作室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受到挤压。

AI视频批量剪辑大师界面

在剪辑方面,某MCN机构负责人冯格(化名)团队使用的是爱剪辑和AI视频批量剪辑大师。

爱剪辑简单易用、功能丰富,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玩家,都能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制作出满意的视频。AI视频批量剪辑大师则更适合批量处理视频,能实现视频切割、去重、混剪等数十种功能,特别适合好物分享号、视频带货号等众多类型账号视频的制作。

“现在做短视频就是打时间战,我们正在尝试把一条视频变成20条短视频发到不同平台的不同账号上。”如果使用人工剪辑20条1分钟左右的视频,最快也需要一天的时间,但使用AI软件则只需要20分钟。

冯格正在和某品牌洽谈定制短剧,如果项目落地后使用AI软件将一部定制短剧剪辑成五部,那他们公司将收获5倍的销售分成。“AI剪辑不仅能够降本增效,还能扩展变现渠道。”

而对原创歌手二乔(化名)来说, “网易天音+Suno ”的组合让他轻松完成了某部动画网大的主题曲和插曲制作。他先将动画的剧本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将关键情节、主题情感以及角色特点等信息作为基础让网易天音写词,并根据动画的风格和情感基调进行调整,再将调整好的词输入到Suno中,生成不同风格、节奏、乐器的曲子。

“Suno只是一个基础,我会找到每句歌词最合适的演绎风格,制作最终版。”此前二乔需要演奏、配音后,再一遍遍对比选择最终曲风进行调整,但Suno的出现让他省下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优化主题曲和插曲的Demo。

不过不同于配音AI软件,剪辑、作曲和作词AI软件的充值成本和会员价格都更加低廉。比如‌AI视频批量剪辑大师的永久会员卡只要700元,网易天音目前仍为免费开放平台。

从配音工作室在成本压力下依赖AI配音软件,到MCN机构借助AI剪辑软件实现高效产出和多元变现,再到原创歌手利用AI软件完善音乐创作,这些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生动展现了AI在影视创作链条上的广泛渗透。

而从文字类到视频类工作,AI虽在各个环节展现出了强大的辅助能力,却也暴露出诸如逻辑判断失误、情感表达生硬等明显的短板。说到底AI依旧是工具,它能在各个环节实现降本增效,为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但创作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独有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底蕴,而非对AI的无差别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