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需求文档到写SCI,产品经理读博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4 天前 / 阅读约6分钟
来源:36kr
我的亲身经历

从去年开始,我在产品经理的职业路上就在往脑机接口的博士发展了,并且我的研究方向也涉及到了空间计算、AI2个方向。

相较于同期入学的其他博士生,我最大的感触是因为在产品研发工作经验上丰富的案例与创业经验,在将技术与市场结合上,我可能更容易把握的。

普通博士生在研究的方向难以在市场价值上体现,或者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向,大多数方向都是博士导师自己给的,而博士导师几乎都是一直在高校里发展,没有在企业与市场上走过。

比如很多的高校博导是没有自己的企业的,并且一毕业就是从博士留校在学校发展,几乎都是从国家拿项目获得经费或者是从旁边企业获得横向课题完成某个单元模块或者算法类的工作,并不负责整个产品商业化。

因此,这样的博士生更是在学术上,而不是在工程上。比如我的博导也就一直在学术圈,有的时候学术圈的会看不上工程圈(或者实践派),认为其没有硬核竞争力。

这一点也难免的,两者的成就不一样,一个是商业一个是学术顶刊。

从需求文档到SCI,博士产品经理让产品更强竞争力

所以我一直认为有产品经理的工作经验的博士生,会更加容易做出改变世界有价值的产品,在博士学习期间可以显著的提高产品壁垒与技术竞争,而产品经理工作让其可以产品化与规模化。

而现在专注在博士论文上,首先要学习查阅英文文献,要知道在SCI发表,英文文献的阅读是一个博士生的基础工作,相比国内中文文献,要想拿到国际认可,英文文献的引入是一个基本潜规则。

这里就必须要提一个最近用的一个小产品:EndNote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工具,Endnote功能是帮你插入文献引用,如下是x现在的文献列表

而由于其基于客户端的产品架构,Endnote是在word和WPS的一个插件,可以提供科研工作者插入文献的功能。

并且还不支持阅读PDF等文件,和NLP语义分析分析关联文献。这个插件还是竟然是收费版本,要么就是科研工作者破解下载。

所以也就知道,科研工作者的钱真的好赚。就这么一个工具就获得了不少线上视频博主通过分享,并且还自发的做了相关教学视频,让Endnote获得了更多的粉丝。

word上的endnote

这个插件,我作为产品经理的角度来插接,就是功能不复杂的一个产,完全是可以自己重新做了,并且做成SaaS端的形式,特别建议现在的腾讯文档、或者语雀等可以支持这个功能插入。

毕竟科研工作者的用户人群更加高知,对产品的影响力更广。

ENDNOTE产品的优劣势

当然现在Endnote仍然是一个基于人肉体力的工具,需要一篇一篇的寻找文献来通过其插入到自己的word里面去。

所以我只能通过写到哪里,再去查找文献再去点击引入,最后点击更新文献目录来完成参考文献的引入。

而不像现在很多公众号的AI语义理解功能,可以帮忙通过关联到相关文献的工具。

其次就是Endnote不支持查看PDF文章,仅是一个文献的管理与插入工具,所以这就对于用户使用的粘性就很低。

所以我们可以拆解为Endnote的功能如下,核心功能是右边的导入功能,其他的功能就没有人用了。

总的来说,我在使用ENDNOTE之后发现功能有非常多可以优化的地方,尤其是在用户使用场景上的功能覆盖。比如已经加载过一次文件夹了,但是总会每次要求再一次定位文件夹。

科研圈的产品信息化能力非常弱

产品经理一旦融入科研圈,你发现科研圈的一切系统都弱的爆炸,轻松可以做一个产品出来让这个科技圈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功能也不需要太复杂的逻辑。

SCI的撰写除了严谨之外,帮助产品经理养成知识的版权习惯

比如平时阅读公众号的时候,如果你看一个博主是否有引用的相关文章排版习惯,那说明他至少是写过论文的。

比如我看有一些产品经理博主是不会写出自己引用的,即使很明显不是他自己的,甚至有的博主会出现抄袭的情况。

写博士论文熏陶出对知识版权价值的构建,当然现在SCI的论文引用我们一般会选择在5年或者3年以内的论文作为研究依据出处。

相比知乎、公众号这些互联网博客,写SCI的同学一旦发表相关文章在互联网,往往更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因为文章处处有版权的引用说明,并且还有就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丰富度,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错别字与语句顺序的问题。

产品经理读博士,是一种职业技能的精进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创业与融资上,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参加AR眼镜峰会,分享了一个照片给我,上面的创始人学历与介绍如下

对于创始人来说,博士学历除了代表研究技能方面的炉火纯青,更加容易吸引资本,因为他代表你有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与资源。

博士也是职称的入门砖,要想成为国内的副高甚至是正高职称,博士学历是入门基础,很多高校博士就是讲师起步。

所以对于一个创始人来说,其团队的职称、博士以及大厂结合的工作经验,势必其让团队熠熠生辉。

读博士的产品经理,让做产品的赛道更加有趣

我可以确定,如果不读博士,我做的产品很可能是在一些常见的通用行业,比

如在社区、社交、娱乐或者管理类信息化做产品,而有了博士的研究之后,我才能够敢于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这些高门槛的行业做产品设计与研发。

因为这类行业不仅是需要更好的人才资源,更多的是要有不断时间去精进研究技术以及行业导致所需要的入门门槛就更高。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