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来,咨询融科的客户多了很多很多。”
DeepSeek爆红后,其研发团队所在的北京融科资讯中心也意外火了起来。投资界获悉,DeepSeek北京办公室还将迎来一位新邻居——此前华为租下数千平方米面积,正在装修。
早在2023年初,DeepSeek就在北京选址,看了临近清华北大的中关村顶级写字楼,最终选择位于海淀区的融科资讯中心作为北京办公室。
这一片区域,历来是科技公司的“风水宝地”——不但聚集苹果、微软、AMD、英伟达等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也云集着一众国内科技创业公司,周边遍布高校和科研院所,诞生了无数创新创业的传奇。
华为北京最新办公室正在装修。
北京住建委官网显示,华为黄大年茶思屋北京办公室位于融科资讯中心的办公室,在2024年6月份获得装修许可。
黄大年是国宝级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为纪念他,任正非打造了黄大年茶思屋,期望建成一个世界级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全球人才。
至此,华为和DeepSeek在北京成为邻居。
资料显示,融科资讯中心坐落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域,北邻北四环西路,南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由三栋大厦组成,其母公司联想控股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孵化的科技企业之一。在北京,这是与国贸中心、嘉里中心齐名的顶级写字楼,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2023年初,DeepSeek开始在北京找寻新办公室,为拓展研发团队做准备。早期团队曾在中关村区域的互联网金融中心WeWork过渡,这里靠近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顶级院校,人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最终,DeepSeek的办公室敲定在融科资讯中心C座5层。
随着DeepSeek爆火,创投圈纷纷惋惜为何集体踏空,实际上不少投资机构都曾与DeepSeek接触过,“只是投不进去”。
BV百度风投与DeepSeek同在一栋楼。BV百度风投CEO高雪坦言,“在DeepSeek2024年5月入驻融科资讯中心的第一时间,我们便拜访其相关负责人,并保持友好互动。但因为幻方的大模型业务没有拆分独立融资计划,所以和其他VC一样,目前没能有幸成为DeepSeek的投资人。”
楼上还有另一家知名机构襄禾资本,曾在2023年参与月之暗面的A轮融资,而月之暗面的办公室距离也不过两公里。技术更迭,钱的流动,不过在这几栋楼里。
如今外界踏破了门槛。据悉,融科资讯中心的保安高峰期每天要拦阻超过30位企图登门的拜访者,楼下的透明水牌则成了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点。
接下来,还有更多科技公司计划将办公室搬到这里,据一位地产中介透露不少企业特意咨询这栋楼,不止一波人前来考察,大家看重这里的科创氛围。
回过头来看,梁文锋将DeepSeek的研发部门放在北京,或许并不意外。
事实上,DeepSeek的邻居还有苹果、微软和英伟达。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在一栋写字楼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
具体来说,谷歌的办公室在英伟达和华为的楼下;微软来得晚一些,办公室在2019年开业。仅这几家公司,市值就超过了12万亿美元。
原本是竞争对手的芯片行业巨头,却在这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新思科技、博通、AMD、三星半导体、英特尔、台积电、ARM、德州仪器……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每家公司单拎出来都是巨无霸级别。
英特尔和AMD——这对争了半个世纪的“冤家”,都是融科资讯中心的第一批客户,在此办公约20年。这里见证过英特尔的辉煌和落寞,也目睹了AMD的逆袭和崛起。
当中,也少不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身影。除了DeepSeek与华为,融科资讯中心还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比如蔚来、千寻位置、元戎启行、中科高通量、中软国际、澜起科技等……
这里还走出了不少百亿级独角兽。去年8月,千寻位置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有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东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上海数宇鼎元投资基金和青岛中和星耀创业投资基金。此次融资后,千寻位置整体估值已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元戎启行宣布完成1亿美元C1轮战略融资,由长城汽车独家投资。早在2021年9月完成B轮3亿美元融资后,公司以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自动驾驶独角兽的阵营。尽管元戎启行创立于深圳,却与DeepSeek一样,选择在北京中关村开设办公室。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投资界透露,DeepSeek在北京中关村,几乎是必然选择。在他的观察里,“这里有梁文锋需要的中国最聪明的人才,也有最适合顶尖人才的环境。”
以融科资讯中心为坐标,这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旧址,周边聚集了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41所高等院校,206家研究所,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大学科技园,34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清华算法工程专业每年就毕业一百来人。当他们从中关村的高校毕业,导师的实验室就在楼下,同专业的师兄妹们在隔壁公司上班,选择在这里工作的概率更高。”某入驻企业告诉投资界,之所以将办公地点从望京搬过来,就是为了抢自动驾驶算法类顶级人才——他们更愿意待在中关村。
相较晚上10点仍灯火通明的互联网大厂,这里却有些另类,大多数公司几乎不打卡,不堆人海战术,最低人均办公面积是15平方米,少见熬夜加班。相反,不要怀疑远见卓识的人想要改变世界的自驱力和决心,因为世界正是被这样的人所改变。
楼下929棵乔木是北京四环内写字楼少有的园林景观,而吸烟区的烟灰缸化身网红投票箱,从A股大盘、马斯克的效率部到哪吒能否冲击全球票房前10,无不让这些顶级人才既感受到市场脉动,又有潜心研究的空间。
这一幕,正如李彦宏谈到DeepSeek,“创新是无法计划的,你无法知道创新何时何地会出现,你所能做的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由此望去,北京海淀正在成为全国人工智能的高地。
如果以中国科学院所在的中关村南路为圆心、两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大模型六小虎中的月之暗面、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智谱AI均在这里成长起来,几乎汇集了全国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公司。
我们将镜头拉远,海淀区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余家,已有15家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全国占比超26%;备案大模型74款,占比北京市的70%以上;而区域AI产品访问量全国占比预计超过60%,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专家超过1.23万人。
可以说,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数据要素资源、产业链和算力建设等方面,海淀区走在北京乃至全国前列。那么,为何是海淀?
往前追溯,海淀诞生了联想、清华紫光、金山软件、软通等初代IT公司,第一批吃到互联网红利的公司百度、新浪、搜狐在此闪耀,五道口附近的华清嘉园,走出了张一鸣、王兴、宿华等一众大佬。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句顺口溜诠释了海淀的发展印记。从互联网时代生长积淀的企业生态,以及多年形成的政策引导和管理经验,决定了无论在什么产业时代,都能看到海淀的身影。
进入AI大模型时代,海淀依然是主战场。
“一流创新能力需要一流大学支撑。”不难看到,这一波AI创业者均是名校出身——正所谓“北清华,南交大”,我们熟知的月之暗面杨植麟、智谱AI唐杰、光年之外王慧文、面壁智能曾国洋等创业者均出自清华系。
而海淀拥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37所高校、96家科研院所以及3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中有21家高校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北京市超过八成以上的人工智能学者扎根于此。
背后也离不开前瞻性布局。早在2019年,海淀区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同年,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里还通过科创基金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活水,设立两期总规模100亿元的科技成长基金,打造“母基金+成长期直投基金”的投资矩阵,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投资供给。
2024年,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率先在全国建成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加速器,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
同时,海淀区定下了目标:力争到2026年,产出100个标杆行业模型产品,涌现100个示范引领典型案例,形成千家企业千亿集群,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新局面。
江湖路远,征途漫漫。我们期待着更多DeepSeek的诞生,期待造就属于中国的波澜壮阔的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