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职场Bonus独家获悉,抖音文娱已组建全新团队入局AI编剧,该项目由抖音文娱负责人陈都烨带队。
陈都烨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本科,曾在宝洁、尚扬任职,从事营销相关工作,后加入字节跳动。在字节,陈都烨曾先后担任今日头条营销中心总经理、巨量引擎营销副总裁。
关于短剧赛道,有消息称字节内部又开启新一轮的赛马。一般负责影视内容的都是番茄小说(包括红果短剧在内),带队人是张超。但西瓜视频也有短剧项目,负责人是韩尚佑。陈都烨的汇报人正是韩尚佑 [1] 。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文娱还负责“抖音精选”业务。有市场观点认为,抖音精选是抖音对标B站中长视频的又一失败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陈都烨带领的抖音精选想做的是一件新的事情:通过综艺内容打造IP账号,用IP变现的方式,帮助长内容制作方缓解,或解决资金的问题。
职场Bonus了解到,在AI编剧这一赛道上,不仅有抖音、爱奇艺、优酷等行业头部大厂投入,华策影视、柠檬影视、西影集团、阅文集团、长信传媒等影视公司也“磨刀霍霍”。学术派方面,上海戏剧学院也有编剧大模型相关的研发项目,目前进展到了测试阶段。
各方暗潮涌动中,AI编剧的战火越烧越旺。
[1] 2023年6月,陈都烨从巨量引擎转岗抖音文娱,汇报对象为抖音负责人韩尚佑
编剧市场群狼环伺,大厂AI纷纷入局 ╱ 01
这一次,AI并没有想要取代谁 ╱ 02
蝴蝶振翅,AI为内容人才总需求带来增量 ╱ 03
率先盯上AI编剧的,是优酷。先上线成品的,却是华策影视。
职场Bonus注意到,华策影视的编剧大模型于2023年9月就已对内上线,但只针对签约编剧开放。
一般AI编剧都是“建模”人物形象,上传人物小传,设定好故事大纲框架,再由大模型生成具体故事,最后以对话形式的助手辅助评估。产品逻辑大同小异,最后比拼的是训练和模型能力。
● 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大模型内测版
“这件事情,优酷已经做了至少两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职场Bonus。两年前,月之暗面(Kimi)的创始人杨植麟也才创办月之暗面,而优酷在那时便已有此“野心”。
对于优酷编剧大模型的效果,业内众说纷纭。去年夏天,优酷曾对编剧们开放过一段时间的内测,编剧老师们表示优酷AI的效果来说,目前也只能勉强通过编剧的试稿阶段。
AI编剧生成的剧本中,人行为脸谱化、故事套路化、强行融梗等。而且由于AI输出的不可控性,“调教”AI让它修改剧本更是难上加难。
“AI编剧不出错,但是也不出彩,但对于编剧来说,不出错(彩)就是最大的错。”编剧包子对职场Bonus表示。但AI编剧是很好的效率工具,它可以一次性给出7、8个,甚至10个创作的方案,编剧还是可以从里面受到一定启发的。
细心打磨良久的优酷,产品还没有开放对外,更没有自己的名字。业内人士向职场Bonus透露,最近优酷内部也因为AI编剧有些内部纷争。不仅如此,优酷也被“拉编剧去喂数据、干标注”等说法裹挟 [2] 。
上线前夜,优酷能否继续做下去却成了一个未知数。而抖音的编剧大模型从去年8月开始招兵买马,组建新团队,不过四个月过去,产品对外尚未见雏形。
爱奇艺、柠檬影视、阅文集团、西影集团、长信传媒内部也在布局AI编剧的项目。爱奇艺是借助AI剧本理解系统,随时将剧本、小说浓缩为故事大纲,撰写人物小传,提取人物关系图谱,辅助剧本评估。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除去大厂光环,创业公司做这些事情看起来就更容易些。据职场Bonus了解,目前已有至少4家创业公司盯上了AI编剧赛道,至少有两家产品可在春节前内测,预计春节后上线。
创业公司的项目一般简单粗暴,少去了大厂很多立项、汇报等的步骤。阿莫的项目才开始一个多月,AI编剧产品就已具有雏形,“在补充几万条数据,预计春节后就可以上线”。
而阿莫的编剧产品在编剧创作的基础之上,创新了“演示”的部分。通过导入20000 个人物形象、3000个角色库,使得AI能自己识别剧本中角色的虚拟形象,期望在编剧们的剧本围读环节能让虚拟角色演绎起来。而这又对视频生成效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大厂环伺AI编剧,创业公司步步为营,争相上线,而编剧从业者们则处于最被影响的漩涡中心。
[2] 编剧们吐槽优酷曾经说是组织编剧活动,但实际是让编剧们用自己的剧本数据投喂AI。优酷还召集编剧去做数据标注,据说“价格不菲”。但编剧小猫表示,“说是能给到3万,但实际到手也就1万左右”
“做不出来的,因为AI擅长的就不是创新和推理。”一位制片人对“编剧大模型”不以为然。他认为大模型的套路化、幻觉和“健忘”,会直接导致AI渗透编剧行业成为一个死局。
但在研发编剧大模型的APUS(阿帕斯)却并不这样认为。“我们设想AI能做的事情是辅助编剧的工作,更甚的话希望它可以释放编剧的精力,回归创意中去。”APUS 相关工作人员向职场Bonus表示。
一个能写出70分剧本的AI编剧需要至少2w条语料、500集剧本才能训练出初步的模型,而这些数据,没有个3-5年从业经验的编剧是提供不出来的。
但打分的标准也因人而异。APUS定义的70分的编剧大模型,是能给编剧一些灵感,也能根据编剧给出的框架,填充剧本的血肉,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够了。AI编剧最大的缺点是,大模型在顿悟方面的能力还不太强。通俗来讲,就是没什么“灵性”,但这也是用户们所期待大模型能涌现出来的能力。
“目前来说,剧本当中提升、精华的东西,还是要人去做的。”APUS相关工作人员提到。
所以,“AI会取代编剧吗?”目前是一个伪命题。这次AI并没有想要取代谁,它更像是一个提效的工具。
回想2023年,人们都深陷被AI替代的恐惧中,而两年过去,AI并没有取代什么,只是作为一个效率工具,辅助工作。不过,不会使用AI的从业人员的确面临更大的同行竞争风险。
那为什么依旧有那么多岗位的流失?“现在的市场情况好像并不能说是AI导致的,有时候AI甚至带来的是增量。”一位投资人表示。
一分钟做出几百条公式化的短视频,画出几百张相同风格的图像,写出几十篇总分钟结构的文章......这是AI的提效。过去两年,AI以量化取胜,却未攀爬过内容领域。
AI为难的似乎并不是内容创作者,而是急需汲取内容的人。
如此看来,面对袭卷编剧行业的AI浪潮,最头疼的似乎不应该是编剧,而是制片人。
制片人要做的是从成千上万条剧本里,精准找出合适的那一个。但AI赋能后的试稿阶段,编剧们的剧本质量愈发趋同,制片人们凭借以往经验,从众多剧本中“淘金”的方式不再奏效,如何精准筛选、发现真正有潜力的作品,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 图源于豆包,提示词为制片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剧本而抓耳挠腮
制片人周惠柯向职场Bonus表示,“当内容世界充斥AI时,有生命力的故事,有触感的创意,有同频的共振点会成为最稀缺的东西”。
编剧之外,短剧内容创作的各个环节都已出现了AI的身影。
创作者最先能够感知到AI能够带来的变化。在传统广告行业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希希早早就关注到文生视频软件Sora,国内产品“即梦”发布的第一时间他就开始上手尝试。“AI给我提供了一个将想法落地为现实的机会。”不需要更多的人工,借助AI的画面生成,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支广告团队。
不仅如此,爆款剧影视科技公司CEO王天海也提到,其11人的AI团队,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做出了40集的动漫短剧。“这之中还包括了一次重大返工”,王天海介绍说。据职场Bonus了解,传统动漫制作公司10人团队,一个月也只能做到大概一半的量(20集)。
● 爆款剧影视科技公司新春档准备上线的动漫短剧
在内容创作侧,视频工作者们往往遵从着这样的工作流:先通过Midjourney(或SD)将想法实现为图片,再将图片投入Sora、可灵、即梦这些视频生成软件产出视频内容。视频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得到符合自我期待的视频内容。这也给业内人士提供了新的思路——拍摄的画面有瑕疵时,他们也会考虑用AI修改。
除了画面的生成和调整,AI在短剧上下游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王天海告诉职场Bonus,AI的应用在短剧生产的上下游也呈现出更多使用:虚拟场景、音效、演员、宣发等,“短剧是很关注成本的。AI能做得好,人工就能减少,成本也就节省下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全流程AI的短剧公司,每个月在AI软件上充值的成本大概在1万元左右(根据业务调整)。而AI可以为公司节约的人力成本,高至五成 [3] 。而对于个人创作者来说,生成AI视频的成本则更低。据希希的个人经验来说,即梦、可灵等平台都会选拔活跃度高、作品优质的创作者,通过选拔的人,作为超级创作者,每个月都有大量免费的生成次数,相当于零成本创作。
虚拟场景方面,AI也可以帮短剧公司节省几万元的成本。年初在抖音上线的短剧《柒两人生》,60%内容都是采用虚拟制片的方式制作。剧中人物可以“穿越”到不同犯罪现场,带领观众在各种场景中快速转换。其中,剧中缆车、城市景观的等大型景观都是通过XR虚拟制作技术的。
数字人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短剧演员的使用规则。在传统短剧行业中,演员通常日结工资,群演、主演的日薪为一百至上千元不等,这之中,头部的演员更是能够拿到万元级别的日薪。而2024年上线的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中采用数字人的方式,服化道均是通过AI进行生成的,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大概是传统微短剧的1/3到1/4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编剧、剪辑、配音是真人,但画面都由AI实现,配乐也部分通过AI生成。也有业内人事透露,AI生成音效也成为如今短剧制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当短剧公司领导者们被问到,节省下来的成本将会用到何方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扩大产能,出海。
跑通销路后的企业家们,第一时间选择把目光放在扩大市场上。海外市场的开拓,意味着更多岗位的出现。“到时候对熟练AI的美术人才、海外运营人才、视频生成的人才需求都会翻番”,王天海说。
曾经看起来被AI取代的岗位,或许又将以另一种需求重现。
[3] 此处仅拿AI动漫短剧来举例,因为AI在动漫短剧中能节约大部分画面生成的成本,但在其他类型短剧(如写实类)中还难担此任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包子、希希均为化名。)
撰文 | 陈佳惠 田密
编辑 | 陈桐
排版 | 周洲
封面图 | Daniel(Unsplash)